人類所有能看到的最遠距離是460億光年

2020-12-14 驕陽網

儘管大爆炸已經過去數十億年了,但關於我們宇宙中的天體觀測範圍還是有極限的。宇宙一直在膨脹,但這種擴張速度既有限又充分。如果我們要計算宇宙大爆炸發生時,發射的光子到今天能走多遠,我們就會知道在任何方向上,人類所有能看到的最遠距離是460億光年。

這是我們可以觀測到的宇宙的大小,它包含了大約兩萬億個處於不同演化發展階段的星系。但除此之外,應該有更多的宇宙在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範圍之外,它們就是不可觀測的宇宙。鑑於我們對於可觀測的宇宙部分進行了很好的測量,我們也終於逐漸明白可觀測宇宙之外的世界,以及未來我們究竟能夠探索多少未知的宇宙部分。

大爆炸告訴我們,在遙遠的過去,宇宙比現在更熱,密度更大,膨脹速度更快。我們在整個宇宙中看到的各個方向的恆星和星系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宇宙膨脹和冷卻,它們使得引力將物質拉成團塊。數十億年來,引力的增長促進了恆星的誕生和星系的形成,進而構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無論我們往哪個方向看,我們看到的宇宙都在告訴我們同樣的宇宙故事。但這個故事的一部分是,我們看得越遠,我們回顧的時間就越遠。宇宙最初並不存在,也沒有恆星和星系,只是一個奇點。根據大爆炸理論以及支持該理論的觀測,宇宙有一個起源。

在大爆炸之後的早期階段,宇宙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成分,它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初始膨脹速率開始。宇宙萬物的初始膨脹速率和引力效應,是終極宇宙競賽中兩個正面交鋒的參與者。一方面,膨脹的作用是導致一切東西分離,拉伸空間的結構,驅動星系和宇宙的大規模結構。但另一方面,引力吸引了所有形式的物質和能量,努力將宇宙拉回到一起。正常物質、暗物質、暗能量、輻射、中微子、黑洞、引力波等等都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發揮著作用。

宇宙的膨脹速率開始時很大,但隨著宇宙的膨脹而逐漸減小。原因很簡單:宇宙膨脹時,體積增大,因此能量密度減小。隨著密度的減小,膨脹率也隨之降低。曾經距離我們太遠以至於我們無法看見的光,現在可以追上我們了。這個事實對宇宙有著巨大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太遙遠以至於我們無法看到的星系將會自發地進入我們的視野。自宇宙大爆炸發生以來可能有138億年,但隨著宇宙的擴張,有一些遠在461億光年遠的天體,它們的光剛剛到達我們這裡。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把這個空間中存在的所有星系加起來,我們會發現在我們可觀測的宇宙中有多達兩萬億的星系。儘管這個數字很大,但它仍然是有限的,我們的觀測結果並沒有顯示出我們所看到的任何方向的空間邊緣。自大爆炸以來所過去的時間,光速,以及我們宇宙中的成分決定了可觀測事物的極限。任何比這更遠的東西,甚至是從大爆炸的那一刻起就以光速移動的東西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到達我們。但所有這些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那些無法觸及我們的光線最終會到達我們的眼睛,揭示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的宇宙。

你可能會認為,如果我們等待任意長的時間,我們就能看到任意遠的距離,宇宙的可見範圍是沒有限制的。然而在一個暗能量的宇宙中,情況並非如此。隨著宇宙的老化,膨脹率不會降至越來越低,以至於接近於零。相反空間結構本身仍然存在有限且重要的能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個暗能量的宇宙中,那些最遙遠的物體將會越來越快地從我們的視角中退去。儘管還有更多的宇宙有待發現,但我們能觀測到的未知宇宙的數量是有限的。

根據膨脹率,我們所擁有的暗能量,以及目前宇宙的宇宙學參數,我們可以計算未來的可見極限: 人類能夠觀測到的最大距離。現在在一個138億年的宇宙中,我們目前的可見極限是460億光年。我們未來的可見極限範圍大約要多33%,那就是610億光年。現在有很多星系,它們發出的光正在到達我們眼中的路上,但是還沒有機會到達我們的眼睛。如果我們把宇宙中我們將來會看到但現在還無法到達的部分的所有星系加起來,我們可能會震驚地發現,在可觀測的2萬億個星系之外,還有另外2.7萬億個星系在期待展示它們的光芒。

與我們的未來相比,我們目前只能看到未來總觀測量43%的星系。除了我們可觀察到的宇宙之外,還有一個不可觀察的宇宙,它應該看起來就像我們能看到的部分一樣。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宇宙微波背景和宇宙的大尺度結構來確定它們的存在。如果宇宙的大小是有限的,它應該有邊界,或者當我們看更遠的距離時,它的性質開始改變,我們對這些現象的測量將會揭示這一切。已觀測到的宇宙空間平坦度告訴我們,它既不是正向也不是負向彎曲,精確度高達99.6%,這意味著如果它自身彎曲,這個不可觀測的宇宙至少是目前可見部分的250倍。

我們將永遠無法看到這些非凡的遙遠距離的東西。未來的可視度極限只能把我們帶到目前610億光年處的距離,但不會更遠。這樣的空間將是我們今天所能觀測到的宇宙體積的兩倍多一點。另一方面,這個不可觀測的宇宙,直徑至少有23萬億光年,包含的空間體積是我們能觀測到的體積的1500萬倍。

然而在我們思考超越觀測極限宇宙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實際上能夠進入或訪問的宇宙是相當的渺小。我們所期待看到的一切都是基於數十億年前大爆炸不久發出的光。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我們現在以光速立即離開,我們也無法到達整個宇宙中絕大部分星系。

暗能量不僅使宇宙膨脹,而且使遙遠的星系在遠離我們的明顯衰退中加速。雖然未來我們可能觀測到610億光年遠範圍內的星系,它們的總數多達4.7萬億,但我們今天能夠實現觀測的星系極限要小得多,只是那些大約150億光年以內的星系,或者說未來可見範圍半徑的四分之一可以到達,總數相當於大約只有660億個星系。這個數字只是我們所能觀測的星系總數的1.4%。換句話說,在未來,我們總共會看到4.7萬億個星系。他們中的大多數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是它們在非常遙遠的過去的樣子。他們中的大多數也絕不會看到我們今天的樣子。在未來我們能夠看到的所有星系中,其中有4.634萬億個星系,即使以光速前進也永遠無法到達。

您可能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未來的可觀測極限正好等於當前的可見極限(460億光年)和可到達極限(150億光年)的總和。這不是巧合,在宇宙大爆炸後旅行了460億光年之後,那些終將觸及我們的光線恰好處於可達到的極限。在遙遠的某一天,它將到達我們的眼睛。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也將會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終極宇宙視角。

相關焦點

  • 75億光年!肉眼能看到的最遠星星是什麼?
    最遠的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是五顆比較容易看到的行星,但理論上肉眼最遠可以看到天王星。根據計算,天王星最亮時的視星等為5.4等,這意味著在觀測條件極佳的情況下,它是肉眼可見的。在這種情況下,海王星與地球的距離約為25.4億公裡(17天文單位)。
  • 人類肉眼能看見的最遠天體有多遠?——75億光年!
    人類肉眼能否看見一個物體,取決於物體發出的光在到達地球時,其可見光波段的亮度是否足夠強,如果一個物體的亮度足夠強,即便傳播很遠也可能被我們肉眼看見;目前有記錄的,人類肉眼能看見的最遠天體是2008年的一次伽瑪射線暴,對應天體距離地球75億光年。
  • 人類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距離咱們有多遠?
    每當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只要夜幕降臨的時候,各個小夥伴抬起頭,就能看到滿天星鬥,有時呢三體君就在思考,天上的星星這麼多,咱們肉眼可以看到最遠的那顆,距離地球有多遠呢?它是在銀河系內還是在銀河系外呢?如果你要想知道答案的話,就請繼續觀看看本期的三體世界學。
  • 人類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有多遠?
    一般認為「視星等」為 6 的天體就是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極限,但在觀測條件非常好的情況下,人類的肉眼其實還可以看到更暗一點的天體,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個極限擴展到「視星等」為 6.5 的天體。有了以上的知識之後,我們就可以進入正題了。人類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有多遠?
  • 人類可以看到距離億萬光年的恆星,那麼太陽光可以照射多遠距離?
    古代,人們沒有觀測設備,完全憑肉眼觀測,就像我們今天裸眼看夜空,最遠看到海山二,距離我們約7000光年的恆星;還可以看到254萬光年遠的仙女座星系,有人還認為可以看到三角座星系(M33),距離我們300萬光年。星系也是由許多億顆恆星組成的,是這些恆星光芒的集合。
  • 人類為啥能看到100億光年外天體,因為我們看到的宇宙只是過去的
    光年是長度單位 ,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所經過的距離,所以人類能夠發現100億光年外的天體和太陽多少年齡並沒有任何關係。人類是如何看到100億光年外的天體呢?
  • 宇宙中最遠的距離不是宇宙的盡頭,不同維度之間的距離才是最遠
    引言:在人類看來,宇宙是浩瀚無窮的,即使人類傾盡所有去探索宇宙的邊際,最終也可能無功而返。目前人類可測的宇宙範圍大約是930億光年,這個數字對於人類來說簡直太遙遠了。然而科學家表示,這並非宇宙最遙遠的距離,最遙遠的距離是維度之間的差距。
  • 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遠天體是什麼?它就在130億光年外!
    利用亞利桑那州大型雙目望遠鏡天文臺(LBTO)的望遠鏡,一個研究小組最近觀測到一個距離地球130億光年的布拉扎星系。這個天體被命名為PSO J030947.49+271757.31(或PSO J0309+27),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遠的天體,這意味還有更多的天體存在,只是人類暫時沒有發現罷了!
  • 肉眼可看數光年遠的星星嗎?不止如此,最遠可至百萬光年
    其中距離我們最遠的就屬於土星了,它排在第六個軌道上,和地球位於太陽同側最近距離是9天文單位(13.5億公裡),和地球位於太陽異側最遠距離是11天文單位(16.5億公裡)。下邊的圖片是NASA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從圖片中可以看到我們的地球是一個像素的小亮點。
  • 1光年的距離有多遠?一張紙對摺103次就能超過可觀測宇宙嗎!
    將一張紙對摺103次就能刺穿宇宙,而我們的可觀測宇宙直徑長達930億光年。這意味著在理論上,只要將一張紙對摺103次,其厚度就能超過930億光年。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這個930億光年是個什麼概念,小編這裡再次解釋下一光年有多遠。
  • 為什麼哈勃能看到100億光年外的星系,但卻看不清冥王星?
    哈勃觀測到了宇宙「邊緣」的星系,那些遙遠星系發出的光到達地球時已經非常微弱,亮度只有人眼所能看到的100億分之一。哈勃發現的最遠星系是134億光年外的GN-z11(目前固有距離320億光年),這幾乎是哈勃所能觀測到的最遠極限,也接近了所能觀測到的宇宙極限。
  • 1光年到底遠到什麼程度?走1光年需要多久?
    從此,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一下子拓展到太陽系之外,宇宙之大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由於宇宙實在大得難以想像,如果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長度單位來描述宇宙距離,將會顯得非常不方便,例如,織女星距離地球2.37×10^14公裡,即237萬億公裡。為了更好描述宇宙的距離,天文學家創造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長度單位——光年。
  • 1光年有多遠?地球上70億人1天走過的距離,加在一起有1光年嗎?
    1光年有多遠?地球上70億人1天走過的距離,加在一起有1光年嗎?要說在宇宙當中的距離,如果還用我們地球上的尺度,米或者千米來衡量,那真的得到的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當時貝塞爾補充了一句:如果是光線的話,大概要10.3年左右才能走過這麼遠的距離。這也是「光年」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而由於當時人們對於光速還沒有準確地測量出來,所以嚴格來說貝塞爾的說法是不準確的,許多人也就沒把「光年」當一回事。
  • 假如我們能到距離地球1812光年的位置,能看到赤壁之戰的場景嗎
    每天早晨,當我們睜開眼睛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幅幅美麗的景象。在以前,人們認為眼睛能看到東西是因為眼睛發出的光照射到物體上。但是,這一理論很快就被反駁掉了,因為在黑暗的環境下我們看不到東西,很顯然我們眼睛並不會發光。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當物體反射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時,我們就看到了此物。於是,我們知道光是有攜帶信息的。
  • 地球收到15億光年外重複無線電信號
    研究人員在3周內發現了約13次快速無線電波,其中兩個訊號幾乎一樣,而這兩個訊號則來自大約15億光年的距離的同一個信號源。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電波,可能表示著星外文明的存在,而15億光年外神秘信號重複發射,難道是外星生命正試圖聯繫地球?聽聞這個消息,全世界各大主流媒體,都開始不吝惜版面,對這一發現大肆進行報導。
  • 1光年到底有多遠?是我們人類無法想像的距離
    光速是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最快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可能達到光速。而在天文學度量詞當中,我們又經常會聽到「光年」這個詞。「光年」和我們人類的「一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們平時所說的「年」指的是時間的長短,而「光年」指的卻是長度單位,也就是光在真空環境下一年的傳播距離。
  • 220億光年,一光年94607.3億公裡,難以想像
    該文章說,The brightest, most luminous objects in the entire Universe areneither stars nor galaxies, but quasars, like S5 0014+81.宇宙中最亮最大的星體,既不是恆星,也不是星系,而是類星體,比如說S50014+81號。
  • 科學專欄:1光年到底遠到什麼程度?走1光年需要多久?
    看到這個問題,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會認為,1光年其實並不遠,連續走幾十年就能走完;有的人認為一光年很遙遠,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走完。而這個距離是9460730472580800米,相信大家看到這個距離後都會懵,只覺得它太抽象太長了。
  • 一光年有多遠?人類最快的飛船需要多久才能走完一光年?
    可見,速度對於人類文明前進的重要性,而在人類現在科學理論下,速度不是無限提升的,它有一個極限值,那就是光速。與光速相對應的則光年,可能有人會問了:一光年有多遠?人類最快的飛船需要多久才能走完一光年?在天文學的領域裡,光年是一個距離單位,而不是速度單位。
  • 光速既然是最快的速度,但為何還能觀測到137億光年外的空間?
    137億光年是距離,是光走了137億年才到地球。如果宇宙尺度在1000億光年,地球上至少能測到500億年前的光!光年是以光速運行一年時間的距離定義宇宙中的距離單位,即以時間表示距離,即光傳播了多少時間,就是多少距離。因為距離遙遠,所以就以光年表示。宇宙137億年的歷史是缺乏基本邏輯常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