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線真正適合孩子發展的人本教育平臺
充分遵循孩子成長規律,提供真正適合孩子的養育&教育乾貨,我們有一個夢想:讓每個孩子真正成為TA自己!
來源:國醫薈萃館
天使導讀
剛過去的春節,寶寶跟大人一樣敞開肚皮大飽口福,平時看不見的糖果、零食、飲料、糕點、糖餅堆滿桌,眼睛發光的孩子想必沒少吃... ...
不用說,寶寶的飲食規律多少也被打破。節後是寶寶腸胃出現問題的高峰期,積食、脾胃不和找上門!這些矛盾、這些隱患,我們應該如何化解呢?
積食一般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後,出現腹部脹滿、大便不調等現象,事實上中醫自古對小兒積食非常重視,早在明朝的《幼科折衷》裡就寫到:若夫小兒乳哺未息,胃氣未全,父母不能調攝。遂令恣食肥甘生冷,積滯膠固,以致身熱體瘦,面色萎黃,或肚大青筋,蟲痛瀉痢,而諸疳之症作矣。
什麼意思呢?
小兒的脾胃發育尚未健全,不知飽餓,如果父母餵養不當,損傷脾胃後,肥甘生冷長期積聚在體內,慢慢小兒出現身熱消瘦,面色萎黃,或腹部脹滿,肚大青筋,腹痛腹瀉等現代醫學的小兒營養不良症狀。
積食會引起孩子發燒、咳嗽、肺炎、便秘、腹瀉、蕁麻疹,而且孩子脾胃越來越虛弱,面黃肌瘦,愛生病,反反覆覆而這一切的一切,起初可能就只是孩子多吃了一口紅燒肉。
引起積食的原因,可有好幾種呢!
➤ 孩子食物過多過雜,油膩難消化的東西吃太多
➤ 生病時或病剛好的時候大補
➤ 不恰當的餵養方式,比如追著跑著餵飯
➤ 水果、冷飲吃太多,消耗了大量的陽氣
吃得多和吃得油膩很好理解,因為不好消化嘛。生病不能大補,是因為生病時脾胃功能相對也會變弱,這時給孩子大補是加重脾胃的負擔,到時病好了,積食又出來了。多數水果都偏寒涼,吃多了就會消耗孩子的陽氣容易脾虛,脾虛了要積食那就太容易了。
另外,孩子天生脾常不足,脾胃的工作能力本來就不如大人。如果每天都多吃半碗飯,多吃一個雞蛋兩個水果,想不積食都難。
長期積食會造成脾虛,對孩子的危害,分為兩大類。
脾的工作是吸收運化食物,向五臟六腑輸送營養,可以說脾胃就是孩子抵抗力的根本。孩子脾虛了,吸收運化的工作能力就會下降,吃再多食物的營養也不能夠被身體吸收。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每天吃得好,卻還長不好的原因。
而長期積食的孩子,多半會有貧血。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生血的重要臟器。所以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積食,沒有及時調理,孩子就容易出現血虛。
容易咳嗽: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聚集到一定程度就會通過咳嗽排出體外。
容易發燒:積食產內熱,容易引起積食發燒。
容易有呼吸道病症:積食產熱,虛火太旺就會往上躥,專門攻擊孩子薄弱的部位。攻到咽喉就是咽炎,到扁桃體就是扁桃體炎,到鼻子就是鼻炎。
容易便秘:積食傷脾,脾胃動力不足無法推動大便排出,形成便秘。
容易腹瀉:脾虛影響運化功能,運化無力可能出現吃什麼拉什麼的腹瀉。
積食危害多,那麼及時又正確的識別積食就變得很重要。
寶寶口氣有酸臭或腐臭味時,積食的可能性很大。部分孩子平時可能沒有口氣,所以還要留意孩子打嗝,如果發現孩子打嗝趕緊湊上去聞一聞。如果有反上來的酸臭味,那就很有可能是積食或積食前兆。
積食的孩子,舌苔一般比較厚膩,黃厚白厚都有可能,少部分孩子舌苔不厚但是表現為舌尖比較紅。
(舌苔黃厚)
通常來說,如果舌苔變化是積食幾天後會偏厚,再逐漸變黃膩;如果寶媽觀察到孩子舌苔黃厚,那積食最少是有幾天了。
有積食的孩子,大便的次數和形態也會有改變,不順暢或者拉稀都有可能,但一般都會有黏膩的感覺。而且味道會很重,可能頭幾天味道會很臭,後面會慢慢變淡些,變成淡淡的腥臭。
食慾不正常有兩種極端,一種是不想吃東西,老覺得沒胃口,肚子脹脹的有飽腹感。一種是似乎怎麼也吃不飽,平時可能只對肉類、重口味的菜比較感興趣。
下眼袋對應的臟器是脾,下眼袋發生顏色變化就提示了脾的變化。下眼袋發青可能是脾胃虛寒,發紅則有可能是積食產熱。
1、減食量可以,餓過頭不行
通常寶寶吃多了,大人就會給寶寶減少進食量,這樣可以讓過勞的腸胃得到休養。建議稍微減少些食量,但不能讓寶寶餓一頓飽一頓,更不能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否則會加重寶寶腸胃損傷。
2、飲食要清淡,易消化
過節吃過了大魚大肉,節後就要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3、寶寶睡醒後不要馬上進食
早上和中午寶寶剛睡醒的半小時不要進食,因為腸胃從低運轉到恢復正常需要一定時間。睡醒至少30分鐘後,進食有利於消化和吸收。
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飽。寶寶白天運動量大,吃東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動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過多過飽,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不要吃得太飽,即使喝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4、小兒推拿
(1)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腕橫紋到指尖,由指根到指尖方向推。
作用:消積導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300次
(2)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方向)
作用:清利腸腑,導積滯
次數:約100—500次
(3)掐揉四橫縫
(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來回10次
(4)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200次
(5)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
5、喝山楂水、吃山楂蜂蜜膏可以消肉食
山楂善消肉積,傷食的孩子,特別是吃肉類過多的孩子喝山楂水、吃山楂蜂蜜膏,可以起到消積、開胃的效果,另外還可以給孩子買串山楂冰糖葫蘆吃。藥店的大山楂丸中配有健胃消食的神曲、麥芽,功效更勝於山楂片。
總之,寶寶積食是腸胃負擔過重,在飲食上要多吃粗糧、綠色蔬菜,新鮮的綠葉蔬菜、小米粥、麵條湯、疙瘩湯等,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補充益生菌調理腸道功能紊亂,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修護腸道黏膜。
-如果你覺得有用,歡迎收藏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