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凡在手術中。
「醫生,幫我做手術的時候,切口小一點,不想留下很大的疤。」8月14日,樂清市人民醫院門診的手術室裡,一名患者再次跟正要開始做手術的醫生朱相凡「討價還價」,這樣的「叮囑」幾乎發生在每一個手術之前。正是這一句句的叮囑,讓朱相凡上了心,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設計了一種曲面手術刀片。日前,朱相凡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國家實用型專利證書。
朱相凡是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的副主任醫生,每周除科室的正常排班外,他還額外給自己安排了兩日,到門診幫患者做皮膚淺表腫塊的切除手術。這種手術比較簡單,難度不大,一般醫院裡往往都是安排給年資較低的醫生來做,但他一直堅持自己做。
「皮膚淺表的腫塊可能發生皮膚任何部位,有些長在顯眼的位置,如臉頰、手背等,因此手術的時候,患者都會特別擔憂自己術後留疤會難看。」朱相凡說,如今臨床上的做此類手術的手術刀是筆直的,碰上與皮膚連接緊密、位置較深的皮脂性囊腫,在處理的過程中,為了將囊腫切除乾淨,勢必就會損傷到周邊的其他組織,導致切口不平、傷口恢復速度減慢,留下不那麼好看的疤痕。
「我當時就想著能不能有一種曲面手術刀能貼著囊腫進行操作,既能把囊腫切除乾淨,又能不切到周邊多餘的組織。」朱相凡想著,並且行動了起來,他先用鉛筆在紙上畫圖,設計了多個版本,之後找到專業人士,用設計軟體繪製了立體圖。
朱相凡預估,一個5釐米的腫塊,用曲面手術刀的話,可以將傷口縮小2釐米左右,這樣能幫助保護其他組織,傷口也更平整,恢復也能更快,減少感染的風險。去年,他將此設計方案上報申請國家專利。由於醫學類專利審批較慢,直到前不久,他才收到專利證書。
雖然從發明到運用於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個貼心的小發明,也透露著朱相凡的醫者仁心。那些患者的訴求,他都聽進了心裡。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