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套我剛發現的繪本吧。
前幾天去朋友家,發現朋友家的小孩正津津有味的看一本繪畫本。
出去好奇,我也拿起繪本翻看了一下。
看完之後真是感嘆:現在的娃們太幸福了!條件太好了!
對了,先把繪本的名字告訴的大家:
這套書一共有三本——《錯位的建築結構》、《看不見的空間》、《變化的設計圖》。
讓小朋友流連忘返的就是第一本——《錯位的建築結構》。
這本書的內容,我說四個字,大家可能就明白了,那就是:《紀念碑谷》!
是的,和《紀念碑谷》這款遊戲一樣,作者通過空間錯覺在繪本中跨平面架設梯子、建造柱子、搭建腳手架......構造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小世界。
《紀念碑谷》對於小孩子來說比較複雜,但這本繪本卻是非常合適的。
而作為一名教育行業的工作者,我更看重的是這本書對於孩子空間感的培養啟蒙。
在高中剛接觸立體幾何的時候,有不少孩子會因為缺乏空間感而很難看懂立體圖形,除了先天因素,更多的是在後天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經驗中缺失了這一塊的培養。
而沒有空間感,立體幾何學起來,難度就非常高了。
不光是數學,美術也是一樣的,空間感可以說是學習美術的必備因素。
美術和數學之間存在一個微妙而有趣的聯繫:立體幾何學不好的孩子,美術也很難學好。
這本書的貼心之處,在於它在文後還附上了溫馨提示,幫助孩子們去發現那些有趣的小「彩蛋」。
出於對這本書的欣賞,我把另兩本書也給「順」了回家。
順便又了解了一下作者的信息:
青山邦彥(Kunihiko Aoyama),1965年生於東京都。早稻田大學理工部建築學科畢業。在該校碩士畢業後,進入建築設計事務所。後獨立,開始繪本創作。獲第17屆講談社繪本新人獎。2002年入選國際繪本原畫展、非虛構文藝作品部門獎。
想必也是因為作者有建築師的職業背景,才能創作出這樣的繪本吧。
比如《變化的設計圖》:
這本書以一位老人為自己和森林裡的動物蓋房子為故事線索,展示了一個建築師在圖紙設計、施工過程中為了滿足不同動物的需求,不斷的修改自己的圖紙,最終建成一棟房子的過程。
從一開始的簡簡單單:兩層小樓加一個觀景臺。
這本書的內容,想必是作者自身曾經的寫照吧,老實講,我覺得故事中滲透的思想,可能孩子們還不能深刻領悟:建築師如何在與客戶的博弈中平衡好個人設計的專業水平與客戶的要求?建築師要不要在設計中堅守自己的設計初衷?
很多做「乙方」的家長朋友們如果和孩子一起讀這本書,也許感觸會很深刻吧。
這套繪本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這裡,它在故事性、功能性與深刻性上達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平衡。
就比如這本書,在書中作者繪製出了建築的平面設計圖,有能力的家長們完全可以教孩子如何通過建築的平面設計圖去研究建築。
再比如這一套書的最後一本——《看不見的空間》。
這本書是三本書中趣味性最強的一本。講述了一群躲藏在城堡「秘密」空間中的小精靈的故事,他們利用這些「秘密」空間搗亂,也利用這些「秘密」空間幫助城堡中的人們抵禦了敵人的侵略。
而在故事中,作者悄悄地教給孩子們去認知剖面圖,教給孩子們建築中看不到的,那些藏在天花板背後的「秘密空間」——各種各樣的管道。
看完這三本書,我真的很羨慕現在的孩子們,他們有如此多的書籍,可以幫助他們在閱讀、娛樂的同時,在很小的年紀,就接觸、掌握到我們這些大人也許在成人以後才了解的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