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都知道的12個心理學效應,多學幾個,掌握人性秘密

2020-08-29 知淑達理

成功人士都知道的12個心理學效應,多學幾個,掌握人性秘密!

01馬太效應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在某個領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時,在該領域就有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可以匯集更多資源,事半功倍。

02飛輪效應

為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飛輪轉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近點後,你無需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

開始做一件事很難,但只要努力堅持,過了臨界點,就好像持續旋轉的飛輪一樣,不用怎麼用力,即可飛速向前。

03酸萄萄效應

寓言中,狐狸得不到葡萄就說它酸,以平衡自己的心理。人們拿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來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重的傷害,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

心理防衛功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活;然而,沉溺其間卻會讓人不思進取,產生副作用。

04凡勃倫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

人也如此,要想得到「好價錢」,就要把自己琢磨成器,放在對的地方待價而沽,職場如人生,人生如職場。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怎麼能得到別人的賞識。

05門檻效應

要讓他人接受很難的要求,最好先讓他接受一個小一點的要求,這樣他就比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這種心理現象叫做登門檻效應。

跟別人提要求時,不要開始就提很高的要求,應先提小要求,再通過鼓勵,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溫水煮青蛙,循序漸進。

不過,還要注意看住自己的「門檻」,即要遵循的原則,該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拒絕。

06糖果效應

心理學家測試一群4歲的孩子能否堅持在20分鐘後吃糖,經12 年追蹤,不同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個性表現不同。試驗通過孩子小時候表現出的自控、判斷、自信等品質與能力,來預測其長大後的個性。結果是:表現出具有自控力的孩子長大後,要比抵抗不住誘惑的孩子有更幸福的生活和更高的生活質量。

要善於抵制誘惑,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別指望自控力會隨著年歲的增大而自動增強,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去鍛鍊。自控力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千萬不可忽視。如果我們練習夠一萬個小時,所謂的難事是不存在的。

07南風效應

也叫「溫暖」法則,源於一則法國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可以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颳得寒冷刺骨,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南風徐徐吹動,行人越來越熱,繼而脫掉大衣。

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溫暖勝於嚴寒」,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平心靜氣地好好談談,往往能化幹戈為玉帛。反之,就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08三明治效應

批評心理學中,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會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

在建議和批評的同時,不忘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可以使接受批評者積極地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良藥苦口,加了蜂蜜就不苦了,還治了病。聰明人懂得人,愚笨的人只知道批評,不懂得賞識對人的激勵作用。

09野馬效應

吸血蝙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但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明白到底為了什麼而生氣和焦慮,就要做到不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

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10聚光燈效應

有時我們總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但事後馬上就忘了。所以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出醜,忘掉才是好辦法。

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聚光燈效應」只存在於你的頭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映。試一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會更好。

11毛毛蟲效應

將毛毛蟲們首尾相接,圍一圈放在花盆邊緣,花盆不遠的地方撒一些松葉,毛毛蟲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轉圈,最終因飢餓和精疲力盡相繼死去。

我們的工作亦如此,當我們的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頓時,應努力尋求突破。不能只關注做了多少工作,還要關注做出多少成果,這就是「效益」。

12曝光效應

對人際交往吸引力的研究發現,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見到某個人的次數越多,就越覺得此人招人喜愛、令人愉快。反之,就會覺得格格不入,甚至反感,無法很好地融入。

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在某人面前混個臉熟會贏得好感。這是個人際交往的小技巧。

相關焦點

  • 成功人士不願透漏的3個秘密
    這個世界,對人最大的公平就是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地成功。很多成功人士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運氣,那只是一種謙遜,本質上,一切都是刻意為之的結果。關於學習,很多人都聽說過格拉德威爾著名的1萬小時法則,你要成為某個領域大師級的專家,必須得付出1萬個小時的持續訓練。1萬個小時什麼概念,你如果每天的8小時全部投入訓練,那也要1250天,三年多呢。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今天來說下這4個最重要的法則和效應是不是能夠解決你現在的一些困惑呢?1、蘑菇定律我最近和最好的朋友聊天。她剛開始工作,但每天都感到困惑。2、首因效應每個人都應該熟悉這種效應,就是說我們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當我們做某事時,初始狀態非常重要。首因效應不僅會打動他人,而且還會影響我們做事的初始狀態。
  • 75個心理學效應,掌握一個就能受益終身
    大家都想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所以,每個人都在努力學習,學跳舞、學瑜伽、學鋼琴、學唱歌、學聊天技巧,但為什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人,還是這麼少?可能你會想,這些人,肯定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積累,所以才有這麼豐富的內涵。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你一般是如何看待你們班上的學霸或學神的?大家在談論到這些人時一般更加關注的是他們的智商和能力,卻忽視了他們的努力程度。這就是犯了基本歸因錯誤。2.歸因的自利偏差:人們在對自身行為進行歸因時常常把成功歸因於能力、努力等內部因素,把失敗歸因於外部因素,如任務的難易程度等。
  • 心理學告訴你:人性到底是什麼?
    大家受到限制於人的本性下,不可以做違反人性的事情,如果超過規定的限制,那麼作為一個人,也喪失了與生俱來的人性了。人性,心理學將人的本性定義為是作為一個人們差別於動物的質的規定性,人的本性有三種屬性,即精神屬性、生物屬性、社會屬性,三種屬性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精神屬性便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而去對外部環境探究和反應,與外部環境開展信息交換的一個過程。
  • 10個超經典的心理學效應,揭示人性秘密,教你做洞察人心的聰明人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啟示:批評(或演講)不能超過限度。如果非要批評,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別人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飛輪效應很好的解釋了,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可能都是困難的,但千萬不要因為困難而放棄,因為這是事物的本質,只要我堅持一些找到這個事情的特點,讓它成為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這樣做事就容易多了,並且會越做越容易。正如科學家富蘭克林說的,「如果有什麼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現在就開始。」
  • 職場必知的八個心理學效應,讓你輕鬆應對工作難題!
    行走職場必備的,八個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能幫助到你。☞ 認知思維,發現你的優點和缺點01巴納姆效應著名雜技師肖曼·巴納姆說:「人在認識自己的時候,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 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飛輪效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感覺,在做任何新鮮事情的事情總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們學開車的時候,一開始怎麼都學不會,甚至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 每日新書|《圖解世界精英思維》:聰明人都懂的心理學效應
    近70個心理學效應,圖解形式深度剖析;打破固定思維,用成長的角度看問題;用八個主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這本書適合誰讀?書中一共提到近70個心理學效應,並且結合中外經典案例,詳盡解釋了每一種心理學定律的內涵及其應用方式。比如情緒ABC理論指的就是:激發事件A,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的間接原因,直接原因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
  • 心理學效應有多少個?
    下面人力資源心理學小編整理了一些常常所聽到的35種心理學效應,發給大家學習。1.瓦拉赫效應 奧託?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
  • 心理學:高層次人士與低層次人士,有這三大本質區別
    -菲茨傑拉人與人是大不同,而決定一個人是否是高層次還是低層次,往往取決於他的思維,一個人只有具備正確思維,才能成為高層次的人,你是高層次還是低層次,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做自己的人不容易,心理學有一個羊群效應,意味著大多數人面對權威,往往會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高層次人士往往會形成更為獨立的意見。
  • 5個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心理特點,能幫我們更好地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幾個有趣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吧。 孩子們一聽生氣極了,並大聲說道:「我們為你玩了一整天才2美分,你知道我們有多辛苦!」於是孩子們發誓再也不會為老人玩了,氣呼呼地走了。 當一個人在進行某項感興趣的活動時,提供外在的獎勵反而可能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其的內在吸引力,這就是「德西效應」。
  •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每天學點必知的心理學
    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走時把錢財按照個人的能力不同分給了三個僕人,第一個僕人分了5千塊,第二個僕人分了2千,第三個僕人分了1千。多日之後國王回來,第一個僕人用5千塊錢做生意又賺了5千,國王很高興便更加的重用他。第二個僕人也做生意,用2千又賺了2千,於是國王也很高興,也要重用他。第三個僕人怕錢丟了則埋在地裡藏了起來,手裡依舊只有原來的那1千塊錢,於是國王很生氣,把他的一千塊收了回來轉送給了第一個僕人,並把他趕了出去。然後說:因為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更多;沒有的,連他現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就是馬太效應的由來。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普通的產品解決問題,中等的產品服務用戶,優秀的產品洞察人性。心理學效應在產品中的應用,可以讓產品經理向洞察人性更進一步。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
  • 知道這3個心理學效應的,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
    今天要為您分享的就是莊晞簡的《你不可不知的60個心理定律》,這本書全是經典心理學效應的乾貨,幫助您對普遍存在的心理學效應有個全面的了解。有位心理學家針對這種效應做過一個實驗,他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檢查表(MMPI)後,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後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徵。
  • 520特別專輯:4個戀愛中的心理學效應,掌握後讓你快速脫單
    今天,寸光分享八個戀愛中的心理學小效應,熟練掌握後,我相信你也會收穫你的愛人。所以你該知道,平時無聊的時候該去什麼地方逛?下次約會要選在什麼地方?和男女朋友生活平淡之後,該做些什麼?第二個:契可尼效應(蔡格尼克記憶效應)這個效應是說,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要有始有終的驅動力,會難以忘記尚未完成的工作。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NLP專業執行師:一套「實用人性手冊」,揭開自我改變的驚人秘密
    生而為人,我們都缺一本「人性說明書」 成年人的世界,似乎沒有容易兩字。 尤其在今天,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們一生都在跟人打交道,卻很少會花精力去學習一些跟人有關的學問,也就是NLP心理學」 學習NLP心理學,跟誰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