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包楚婷 群學書院 收錄於話題#生活中的心理學15個
僅僅在二三十年前,心理學對中國大眾來說,還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學術名詞,那時候大部分中國人,還在為小康乃至溫飽而奔波,無暇他顧。但是今天,日益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開始知道,正確了解自己與世界、自己與社會、自己與他人、自己與自己,是多麼重要,它會讓我們用一種客觀、理性和全面的眼光看待這個極速變遷的世界,特別是當它處於莫名的危機中——比如這次席捲全世界的危機。而這,正需要心理學知識的介入。
為此,我們特別邀請心理諮詢師包楚婷在群學書院開闢「生活中的心理學」專題,從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人、事和社會現象出發,深入淺出地解讀相關心理學知識,以期為讀者們關注自我與社會,提供一面別開生面的鏡子。敬請關注。
本文為專欄第十五篇。
作者包楚婷,江蘇句容人,畢業於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應用心理系,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資格。曾經想改變世界,現在想治癒世界。
情緒效應:
「微笑服務」有什麼好處?
文 | 包楚婷
「情緒效應」又叫情感效應,是指人的情緒狀態可以影響到對個人今後的評價。就像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因為他總是笑臉迎人,所以笑臉就成了他的標誌,人們便親切地叫他「笑臉哲學家」。
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一個人的情緒也很容易傳染給另一個人,如果我們很快樂,那麼對方也能被我們的快樂所感染,相反,如果我們不開心,對方也會因此而感到不快。
為什麼德謨克利特會受到人們的喜愛?就是因為他的笑臉把快樂傳遞給了每一個人。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我們想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或者是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需要我們注意表露出來的情緒,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服務行業都強調要「微笑服務」的原因。
情緒為什麼會有這麼強大的力量呢?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情緒。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分支來研究情緒,叫做情緒心理學。不同的心理學家給情緒下過不同的定義,但公認的情緒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主觀體驗、生理喚醒和外部行為。
主觀體驗,就是我們的感受,每種情緒都有不同的主觀體驗,我們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快樂或是悲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經過研究,發現人類具有四種基本情緒,分別是喜、怒、哀、懼,即快樂、憤怒、哀傷和恐懼。也就是說,即使我們和外國人素昧平生、語言不通,但我們的快樂是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感染的。
生理喚醒,指的是情緒產生的生理反應,它涉及的是我們的神經系統。不同情緒造成的生理喚醒也是不一樣的,開心時心跳正常,但是生氣時心跳會加速、血壓會升高、呼吸的頻率也會增加,等等。
外部表現,就是我們的表情,表情並不指單純的面部表情,還包括姿態表情和語調表情,分別是我們的肢體動作和姿勢、聲音的音調、節奏和速度等。例如,我們開心時的微笑、眼睛變彎;我們憤怒時的摩拳擦掌、大聲怒吼;我們痛苦時的聲音低沉、語速緩慢……這些都是外部表現。
除了剛剛說到的基本情緒,我們把所有情緒來做個分類,可以簡單地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有快樂、興奮、驚喜、樂觀;消極情緒有憤怒、哀傷、恐懼、厭惡、輕蔑、嫉妒、焦慮、膽怯、害羞、緊張、壓抑、寂寞、消沉……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消極情緒佔了大多數,而積極情緒並不多,好像就那幾種,屈指可數。
再舉兩個消極情緒的例子:
古代阿拉伯著名學者阿維森納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兩隻雙胞胎羊寶寶放在不同環境下生活。一隻羊跟著其他的小羊一起吃草玩耍,另一隻羊的旁邊則拴著一隻虎視眈眈的狼——這隻羊一直生活在狼的恐懼下,東西也吃不下,沒過多久就死了。
現代心理學家也做過類似的實驗,他們將一隻飢餓的狗關在籠子裡,然後讓籠子外面的狗當著它的面吃東西,它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但是吃不到,於是籠子裡的狗陷入了嫉妒、憤怒和暴躁交織而成的消極情緒當中,產生了種種心理問題。
這些實驗都證明了:消極情緒對我們的身心是有害的。但是,為什麼我們的消極情緒卻遠多於積極情緒呢?
這就要說到情緒的功能了:
首先,情緒是我們生存必須具備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本能。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的需求,只能通過情緒來向大人傳遞信息。積極情緒可以表現我們的滿足,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有需求的,所以我們會用各種消極情緒,比如生氣、難受等來告訴大人:這個不好吃、我要睡覺了、我不要和你玩……這些消極情緒正是幫助我們生存和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雖然卻給最親愛的父母帶來了頭疼。
千萬不要認為乖巧安靜、什麼都不說的孩子就好,相反,那些「很難帶」,總是有各種情緒的孩子才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訴求,更好地適應環境。長大後,我們也要用情緒來適應社會、處理人際關係,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展,這是情緒的第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適應功能。
其次,情緒還有動機功能,大部分人可能會忽略這一點,情緒其實是動機的起源之一。它可以激勵我們的活動水平、提高我們的活動效率,比如,適當的興奮可以讓我們在比賽中得到更好的發揮,適度的緊張和焦慮能讓我們取得更好的成績,等等。
最後,情緒還有組織功能和社會功能,前者是指情緒對我們其他的心理活動有組織的作用,積極的情緒可以讓其他心理活動更好,消極情緒可以破壞和消解其他心理活動;後者是指情緒的外部表現有社交功能,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消息、溝通想法。
情緒就是如此,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當然,消極情緒也會給我們帶來各種麻煩。有一個衡量情商高低的重要標準是,能否準確地識別他人的情緒和調節自己的情緒。當然,這都不容易做到,但我們至少要對情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知道情緒對人的影響。
為了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也為了他人和我們相處得更加愉快,我們應該儘量多一些積極情緒,少一些消極情緒。「每天演好一個情緒正常的成年人」,也許就是如此。
THE END
原標題:《真正的成熟,是每天演好一個情緒正常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