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園首日,圓山林下生態園迎來眾多遊客。 記者 遊斐淵 攝
從水仙花大橋出發,沿207省道行駛,只花了十分鐘時間,便完成了從城市到森林的空間轉換。
草木蔥蘢,層林疊翠,一呼一吸間讓人心曠神怡。新年第一天的圓山林下生態園,如同朝氣蓬勃的少年,在冬日暖陽中,驕傲地向人們展示著這三個月來的蛻變。
盡享「森」呼吸
循著新鋪就的紅色步道,走過路橋涵洞口的炮仗花和三角梅景觀牆,眼前豁然開朗。
火紅的一串紅「燃燒」了整個入口主廣場,「圓山林下生態園」幾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成片的綠地間,星羅點綴著涼亭小池,遊人三兩成群信步而行。
進入林間木棧道,黃枝潤楠、水杉鬱鬱蔥蔥,馬佔相思、降香黃檀交相輝映,仿若走進了一個巨大的負離子發生器,翠綠傾瀉而出,林下各式繁花芬芳沁脾。
「住在城市時,我們用溫度分辨四季的變化。而在這裡,每一次呼吸都能讓人感知漳州春夏秋冬的魅力。」龍海林下林場副場長吳藝東告訴記者,由原林下國有林場改建的圓山林下生態園核心區,森林蓄積量達19萬立方米,擁有74科917種適宜漳州氣候生長的花草植被。這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可以說,只要你想得到、聽說過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物種,幾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這裡就是一個龐大的植物基因庫,讓漳州有著四季不凋的美麗。」吳藝東說。
為了能最大限度保護好一花一草原貌,圓山林下生態園在設計建設中,著重突出自然生態,敬畏自然、順應自然、追求自然,不搞大拆大建,不盲目過度設計,力爭讓每一處耕地、池塘、魚塘和苗圃,都能與周邊規劃無縫對接。
「在利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我們對生態園核心區進行環境整治,對項目區內的道路交通進行改造提升,增設觀光長廊、休息座椅、亭臺、醫療衛生服務點等設施,為市民打造綠色空間,讓市民盡享『森呼吸』。」漳州九龍江圓山投資有限公司總助楊志坤說。
拾級而上,「森林陽臺」是生態園的制高點。登臨俯瞰,幾十萬株蒼天古樹形成的「綠色海洋」蔚為壯觀;極目遠眺,巍巍圓山悠然對望,脈脈九龍江水蜿蜒流淌,漳州城市建設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從林間「松鼠音箱」中飄出的音樂輕柔而慵懶,「在這裡,只需要靜靜坐著,什麼也不用想,你會發現,原來發呆竟是一件這麼美妙的事。」市民林建斌由衷感嘆。
巧學「森」知識
「媽媽你看,這棵樹上有隻大蝴蝶!」六歲的徐梓鑫在林間歡快跑著,不時停在樹前,有「重大發現」般對媽媽陳梅香興奮地喊著。
聽到呼聲的陳梅香微笑抱起孩子,掏出手機掃描掛在樹上的蝴蝶樣式的二維碼,輕聲念道:「這棵樹叫檸檬桉,今年已經長到40米高啦。它非常喜歡陽光,是很好的芳香油樹種哦……」
不遠處,許多遊客也紛紛掏出手機掃起二維碼「身份證」,各式各樣的植物生長知識,隨著「一樹一碼」技術在林間流淌傳遞開來。「從沒想過,來林中踏青還能學習到這麼多有趣的樹種知識,這不僅開拓了孩子的視野、培養了生態情感,也豐富了大人的知識庫儲備,非常棒!」陳梅香連連稱讚。
巧學「森」知識的方式遠不止如此。位於生態園一期核心區的漳州市青少年森林碳匯教育基地,一輛被淘汰的二手汽車經過改造後「變身」為森林碳匯體驗車,赫然陳列在展示大廳中。市民通過駕駛室精密的電腦裝置,在啟動體驗車後即可實時得到行駛公裡數及CO2排放量。而通過碳匯計算羅盤,市民還可以學習到碳排放量與植樹造林面積的科學轉換,以及成就「低碳達人」的生活小妙招,最直接感受「低碳文化生活」。
「隨著園區的不斷完善,未來我們還計劃將原有的罐頭廠舊廠房改建成森林兒童工廠等文創基地,為青少年提供標本製作、森林繪畫、植株培育等多種體驗式互動,讓森林知識和綠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圓山林下生態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感受「森」動力
由「龍江亭」沿木棧道徐行,感受過「百草亭」的盈盈綠意後,便來到了園區中承載了最多動人故事的「林下往事」主題區。
「這裡的知青舊居,原貌保存下了父輩們在上山下鄉時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以及生活場景。」生態園旁下莊村的村民孫振龍摸著舊居牆角的犁耙,布滿鏽斑的外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來園區時最驚喜的,就是看到這些老物件得到精心保存。它讓我們對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勞動過的人、事、物滿懷感激,讓我們能更用心對待生活並期許未來。」
離知青舊居不遠處的「松鼠營地」,已用鋼筋鐵柱搭建起房屋的初步輪廓,兩隻巨大的雕刻松鼠憨態可掬地與往來遊客合影。營地負責人告訴我們,從北方引進的2000隻松鼠正在參加緊急「集訓」,等到合格「畢業」後,將作為「森文化」的傳播使者被投放到營地中,與遊客進行親密互動。
此外,在「自漁自樂」互動區的三大水池中,已開始陸續引進各式錦鯉,每個水池通過廊橋、池心小築等方式,架起與市民的互動渠道。不久後的生態園,市民不僅能看魚識魚,還能通過奶瓶等工具餵魚。
圓山林下生態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園區還將利用森林垂直空間,建設叢林飛躍、森林攀爬、蹦極彈射、叢林溜索等多種森林體育拓展設施,讓森林文化的體驗過程不僅有「靜態」的學習,還有「動態」的實踐,讓這片綠更加深沉、更具活力。(記者 蔡柳楠 )
「小精靈」穿過森林 記者 蔡文原 攝
站在「森林陽臺」,可以悠然望圓山。 記者 遊斐淵 攝
在互動區水池邊,市民嬉戲休憩。記者 蔡柳楠 攝
成片的綠地間,遊人三兩成群信步而行。 記者 遊斐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