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衛視《巧手神探》第四期節目中,四項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劉通,為我們展現了令人驚奇的摺紙藝術,所謂「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憑藉著持之以恆的匠心精神,獲得了當期的「最佳巧手」稱號。
據傳,自紙張發明以來,就出現了摺紙技藝。因為作品輕脆,不易保存,即使發展兩千多年,也未曾在歷史上留下文物或者文獻記載。而且,至今依然是一門小眾藝術。如果在你的印象中,摺紙仍然是兒時遊戲的小玩意,那就需要刷新一下自己的知識範疇了。
實際上,生活中有很多薄的片狀結構的摺疊應用。劉通介紹說,「凡是需要在有限空間內進行儲藏、運輸的場景,都要應用到摺紙的本質——科學摺疊。」
所以,摺紙結構已被廣泛應用在醫藥學、生物、科學、航空或電子產品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汽車安全氣囊。安全氣囊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體積小;二是不能有結構性錯誤,導致無法展開。把大薄片塞進小空間,曾令很多設計師犯難。大家企圖應用各種程序,研究如何把安全氣囊摺疊得更加平整的方法。最後,是從摺紙昆蟲的摺痕圖中找到了解決靈感。
沒有裁剪,只有摺疊,摺紙理應是一種局限性很大的創作。發展上千年之後,凡是可以製作出來的東西,早就該做出來了。其實不然,近代摺紙藝術家吉澤章還是可以創造出數萬種全新的設計。而且,那些頂級摺紙大家的作品都極具藝術辨識度。
從左至右:吉澤章、羅伯特·朗 、三谷純
當你拆開一件摺紙作品,會得到一張摺痕圖,圖中布滿了直線、三角形和多邊形。「數學是解讀摺紙原理的重要語言」,劉通這麼解釋道,「比如,蛇腹、角分裂、22.5°設計等折法都可以用數學和幾何來設計或表達。」
逆種異形的蛇腹設計&逆種異形、角分裂、白犀牛的22.5°設計範例
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朗(Robert Lang)利用自己強大的專業知識,將計算機算法和摺痕圖結合,創造了名為Tree Maker和Reference Finder的摺紙軟體。這意味著,你可以用這種免費軟體,在電腦上設計出有1000片鱗片的摺紙響尾蛇。在麻省理工開創「幾何摺疊算法」的艾瑞克·德曼(Erik Demaine)則是在摺紙和數學之間找到了融合點。
羅伯特·朗鯉魚設計圖
每一項技藝發展到至臻的境界,都會出現各自精專的領域。因此,既有像羅伯特·朗和艾瑞克·德曼用理性和算法來表現的,也有像吉澤章用藝術性來表現的。機械專業出身的劉通深知,從圖紙到成品,這其中還暗藏著無數障礙。劉通所精專的「超大件」巨型摺紙設計和製作,更具有其獨特的創作難度及摺疊技藝。
劉通保持有四項金氏世界紀錄稱號,每一件都大到令人驚嘆:
最大的摺紙犀:7.83 米長,4.06米高 最大的摺紙鯨:5.15 米長,1.75 米高,1.18 米寬最大的摺紙鴿子 : 1.90 米長, 4.64米高,2.92米寬最大的摺紙豹 : 3.70 米長,1.41米高,0.98米寬超大尺寸的摺紙作品從設計邏輯到摺疊動作,都與常規尺寸的摺紙技藝完全不同。沒有模型,沒有參數,這都靠劉通從實踐中,自己一點一點摸索出來。以「最大的摺紙犀「為例,紙張面積196平方米。一張相當於半個籃球場大的紙,最大的障礙是無法掌握摺紙的全貌。劉通必須訓練自己以「上帝視角」的俯視狀態,來指揮一個團隊協調運作。所有成員要在正確的位置上、準確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指定動作。
在一組摺疊動作中,同時間內,有人負責翻折,有人監督對齊,有人調節弧線,有人整理誤差。團隊要了解紙張的彈性,預判摺痕所增加的拉力,隨時掌握誤差,而且熟記全部動作順序。在不可能任意翻動整個摺紙作品的前提下,劉通相當於在導演一段「一鏡到底」的電影大片。挑戰「最大的摺紙犀」金氏世界紀錄稱號時,他在六層樓上下來回跑,俯瞰調度,嗓子都喊啞了。
因為作品尺寸巨大,某些內裡的部位就需要人走進摺紙空間內,去完成摺疊動作。劉通笑稱,「甚至,我們會在摺紙裡『走丟』了。」完全置身於摺紙空間內,因為顏色單一,人會出現類似雪盲的症狀,而喪失距離感。若是白紙還可能透些光亮,若是黑紙,徹底是兩眼一抹黑。這時就需要依賴團隊協作。由隊友在摺紙空間外,敲擊出聲音,引導在空間內的隊友,找到正確的摺疊位置。
在摺紙空間內的劉通
另外,把超大尺寸的單張紙摺疊上16層,你就會發現厚度的問題。這種厚度可能是提前設計好的有效誤差,也可能造成無效的浪費,直接影響其它折線對不上。不可控的誤差還會出現在重心轉移上,令局部甚至整件作品坍塌。劉通回憶道,「最大的摺紙犀險些在最後關頭塌掉。當時,我只能強力克制自己冷靜,努力在腦中回顧整個過程,迅速找出癥結。犀牛第二次『站穩『以後,我差點當場哭出來。」
很難想像,這一切計算運作都在劉通的大腦中。而且,基於以上種種障礙,劉通必須在反覆實踐中,尋找出一個終極解決方案。
劉通的日常工作狀態
劉通認為能成功挑戰4項金氏世界紀錄稱號,是自己摺紙歷程中的高光時刻。一開始,那好像是遙不可及的珠穆朗瑪峰,令他嚮往又憧憬。幾番經歷之後,則變得更像是為自己確立一個目標。挑戰自己的過程才是他最珍視的部分。
「如果挑戰世界紀錄,挑戰自我能帶給大家一些正能量,或許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湖南衛視《巧手神探》節目組和劉通提供部分圖片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