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縣教委(8個)
渝中區教育委員會 兩江新區教育局
沙坪垻區教育委員會 高新區公共服務局
南岸區教育委員會 渝北區教育委員會
江北區教育委員會 永川區教育委員會
二、高校(9個)
四川外國語大學 重慶文理學院
西南大學 長江師範學院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幼兒師專 重慶大學 重慶城市職院
一、基礎教育(385篇,其中一等獎78篇、二等獎127篇、三等獎180篇)
序號 姓名 單位 論文題目 獲獎等級
1 趙晉喜、牟顯明、溫育莎 重慶市六十五中學 殘障中學生體育價值觀認知結構研究 一等獎
2 王德慧、李麗慧、文雙全、胡筠 重慶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 發展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 一等獎
3 楊雪 重慶市萬盛經開區東林明德小學 基於模糊數學分析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一等獎
4 劉毅、謝海紅、楊永春 重慶市西藏中學校 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人格交互機制研究 一等獎
5 裴園 重慶市渝北區渝開學校 基於WSR方法論的XX市中小學啦啦操開展的影響因素研究 一等獎
6 成海濤 重慶市江北區和濟小學 基於模糊數學法評價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質量的研究 一等獎
7 楊純英 重慶市巴南區教師進修學校 重慶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版)實施效果動態分析 一等獎
8 何林彥 重慶市雲陽縣高陽中學 「類等級運動員」現象研究:源起、歸因與破解 一等獎
9 寧召、屈明、姚旗、鄧興平、齊格奇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中學六年一貫制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體化構建 一等獎
10 陳明慶、牛曉、王強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 「四位一體」學校體育工作推進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一等獎
11 黃龍、陶穎、彭傑、燕娟 重慶市潼南第一中學校 FMS在初中生體質測評中的實踐與探究 一等獎
12 張世學 重慶市潼南區教育委員會 學校體育品牌建設的基本經驗與創新之維——兼論潼南區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的進路 一等獎
13 向宏釗、黃烈鵬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校 基於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設計優化策略研究 一等獎
14 廖小松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三教改革」實踐與探索 一等獎
15 向睿 重慶市大學城樹人小學校 小學生體育挫折教育實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一等獎
16 張令 重慶市民族初級中學校 振動訓練對高校女足隊員平衡能力表現的長時效應研究 一等獎
17 徐衛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 負重深蹲與負重跨步跳對學生田徑運動員加速能力的影響研究 一等獎
18 楊永春、劉毅、唐建、鄧秋、劉露 重慶市沙坪垻區教師進修學院 「腦-視-動」組合訓練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一等獎
19 胡甘霖、陳明慶、賴文杰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校 建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五全」運動會實踐研究 一等獎
20 羅思 重慶市潼南區潼南小學校 小學體育O2O教學模式探析——以潼南小學為例 一等獎
21 祝朗彧、文雙全、張雨、曾令凱 重慶育才中學校 家、校、社對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影響研究 一等獎
22 郭芮杉、盧國平 重慶兩江巴蜀初級中學校 小班授課下構建初中體育靈動課堂的策略研究 一等獎
23 魏靜 重慶市育才中學校 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團隊合作的癥結與對策 一等獎
24 朱豔、陳晶晶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 大數據時代下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5V」評價法的理論基礎和實證論述 一等獎
25 朱豔、馬麗、蔣渝慶、唐曉娥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 初中體育校本化建設對學生動商形成的實證研究——以重慶八中宏帆初級中學校為例 一等獎
26 趙大輝 重慶市高新區康居西城小學校 體育教學發展中中小學家校合作現狀 一等獎
27 張曉亮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 區域中小學體育工作評估機制創新研究 一等獎
28 王強、熊文滔 重慶兩江新區禮嘉實驗小學校 「微課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一等獎
29 賴志剛 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小學 民間藝術「北泉板凳龍」在小學校園的實踐研究 一等獎
30 葛存兵 重慶市銅梁區第二中學 健康中國背景下重慶市中學教師的鍛鍊訴求、困境與策略 一等獎
31 張森 重慶市巴川中學校 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現狀調查 一等獎
32 蘇燕、王宏 重慶市永川區鳳凰湖小學校 學校創新性體育活動對體能薄弱學生體質健康的幹預研究 一等獎
33 羅川、雷洪建、肖亮 重慶市大學城人民小學校 淺談中小學居家體育教學模式的課程開發 一等獎
34 鄺耕禾、劉 勇、商邦珍、王樺、黃華瓊 重慶市兩江新區星光學校 基於學習共同體小學體育與健康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一等獎
35 楊歡 重慶市大足區龍崗一小 體育與健康教師師德與職業素養、能力發展 一等獎
36 李坤喜 重慶市永川區勝利小學 籃球高深信息能 (質能氣團)概念 一等獎
37 李美化、皮歷 重慶市高新區樹人思賢小學校 試述影響小學體育線上課程效能的因素 一等獎
38 李煜 重慶市萬州區白羊中心小學 基於「體育傷害事故」視角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傷害防範研究 一等獎
39 曹耀丹、王苗苗 重慶市長壽區川維中學校 健身氣功.八段錦對畢業年級中學生負面情緒影響的幹預研究 一等獎
40 王繼、馬世浩 重慶市石柱縣回龍中學校 石柱縣中學生體育鍛鍊與健康危險行為的關係分析 一等獎
41 沈武旗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 論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核心素養 一等獎
42 華少科 重慶市永川區紅專小學 體育教育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與培養研究 一等獎
43 馮震宇 重慶市北碚區實驗小學 體育遊戲對小學生集體自尊的影響研究 一等獎
44 孫朋國 重慶市大足區鐵山鎮中心小學 體育培育健全人格與促進心理健康研究 一等獎
45 羅磊、姚旗、袁滿、李珂宇、吳勝軍 重慶市沙坪垻區中小學衛生保健所 沙坪垻區學生健康管理平臺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研究 一等獎
46 陶繼亮 重慶市大足區龍崗第一小學 新時代教體結合深度融合 一等獎
47 文曲 重慶大學城第二小學校 小場地足球對抗賽在足球訓練中的應用研究 一等獎
48 劉勇、王露、王妍、易昕、李向興 重慶市第一一0中學校 「體育素養」在我國中小學體育課中應用的初探以XXX為例 一等獎
49 彭嵩 重慶市彭水中學 初中生體育審美能力培養的教學現狀與調查研究 一等獎
50 夏武、徐忠毅、蘭德群、李科、楊忠運 重慶市巴蜀小學校 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學體育網絡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以巴蜀小學為例 一等獎
51 胡濤 重慶市大足區龍崗第一小學 工作室搭臺組建專業學習共同體,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一等獎
52 楊皓、汪配新、熊剛、王淨、裴園 重慶市綦江實驗中學校 基層校園足球指導員培訓質量的影響 一等獎
53 李貞、牛曉、劉勇 重慶市兩江新區星辰初級中學校 某某市不同周期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 一等獎
54 單持明 重慶市江北區洋河花園實驗小學校 「復盤」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的運用 一等獎
55 朱棚 重慶市雲陽縣南溪中學 體育高考生運動損傷成因及預防的研究 一等獎
56 劉書耘、李國波 豐都縣仁沙鎮初級中學校 豐都縣校園足球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一等獎
57 高文軍 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校 「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對於高中體育教學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 一等獎
58 鍾德明、餘小蘭、蔣巧林、封碩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 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師綜合素養發展態勢研究 一等獎
59 鍾濟萍 重慶市萬盛小學 小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研究 一等獎
60 潘從善 重慶市求精中學校 重慶市中學生體育鍛鍊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一等獎
61 潘越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校 重慶市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實施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 一等獎
62 陳歡 重慶市巴川國際高級中學校 體育鍛鍊對學生智力發展、學業成績的影響 一等獎
63 王義良 重慶市長壽實驗中學校 優秀退役運動員任職體育與健康教師的資格與路徑 一等獎
64 伊曉靈、丁霞、彭偉 重慶市龍門浩職業中學校 「四位一體」目標體系下重慶市農村中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研究 一等獎
65 張顯、鄧佑南、黃世龍 重慶南開(融僑)中學 補償性體能內涵闡釋與應用路徑 一等獎
66 範常春 重慶市渝北區漢渝路小學校 信息技術在花式跳繩特色教學中的策略研究 一等獎
67 陳切鋒、李美瓊 重慶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 當前全市中小學生體質現狀與對策研究 一等獎
68 羅瓊 重慶市九龍坡區華福小學校 華福小學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對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 一等獎
69 王文兵、李霞、唐偉 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 全員參與的學校體育競賽組織初探 一等獎
70 冷靜 重慶市高新區白市驛鎮第二小學校 淺論××××××小學體育環境現狀及對策分析 一等獎
71 周召強、羅明 重慶市武隆區羊角鎮中心小學校 課外體育鍛鍊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 一等獎
72 張振魁 重慶市豐都縣董家鎮初級中學校 體育鍛鍊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等獎
73 王迪、陳柯、胡小龍 重慶市沙坪垻區漢渝路小學 體育訓練對感統失調兒童運動幹預的個案研究 一等獎
74 肖素華、石磊、肖臨峰、燕子 重慶市南開中學 中學運動訓練經歷對個體發展的影響----量性研究 一等獎
75 宋傳坤、劉上偉、李紅梅、吳勝軍、文嬌 重慶市沙坪垻區山洞小學 小學校園足球聯賽體系構建研究——以歌樂山片區山洞小學為例 一等獎
76 曾勁、伯朝文、何躍、易興平、鄧宇明 重慶市萬州區王牌小學 凡賽則立不比則怠 一等獎
77 姜偉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 學生運動員體能訓練新方法 一等獎
78 段先勇、王宏、李海龍 重慶市永川區臥龍初中 初中體能薄弱群體、特殊群體學生體質健康 一等獎
79 邱敬之、楊蓮 重慶市九龍坡區華福小學校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及運動幹預可行性分析》 二等獎
80 馬釗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 ××市主城區重點高中武術教學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基於WSR理論視角 二等獎
81 陳小龍 重慶市兩江新區星光學校 大數據時代小學體育教學的變革與發展 二等獎
82 崔洪波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校 小學課外體育鍛鍊家校聯動的實效性研究 二等獎
83 姜雙運、陶 玲、徐克美、章烈、楊俊梅 重慶市永川區萱花小學校 體育聯賽制引入小學課外活動的價值研究 二等獎
84 鍾偉、楊純英、肖亮 重慶樹人立德小學 青少年生長發育敏感期的特點認知分析及幹預實踐 二等獎
85 楊春、畢勝 重慶市榮昌初級中學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區縣體育與健康教研體系建設和工作機制創新探討 二等獎
86 李偉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 構建學習共同體對初三學生體育成績提升的有效性 二等獎
87 劉祥、夏天、胡翠萍、彭湖、李佳奕 重慶市武隆區桐梓中學校 大數據時代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 二等獎
88 顏勇 重慶市武隆區第二實驗小學 城鄉結合部小學提升大課間活動實效性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89 張鵬 重慶市武隆區白馬中學校 中小學校園足球開展現狀與對策 二等獎
90 馬大萍 重慶市高新區白市驛鎮第二小學校 小學體育課中學生健康行為培養實踐性研究 二等獎
91 陳渝 、徐景龍 重慶市兩江育才中學校 重慶兩江新區高中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調查研究 二等獎
92 餘小蘭、顏飛飛、餘磊、陳潔欣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 高中體育教研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 二等獎
93 袁滿、劉 麗、羅磊、羅明、宋婧瑜 重慶市沙坪垻區樹人小學校 小學體育課前三分鐘實踐研究 二等獎
94 廖偉 重慶市大學城樹人小學校 高校公共體育課中羽毛球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探析 二等獎
95 張令、黃開保、郭平 重慶市民族初級中學校 學校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XX區為例 二等獎
96 周頓 重慶市沙坪垻區實驗一小永祥小學校 足球準備活動與放鬆活動的調查研究 二等獎
97 王熙 重慶市兩江新區童心小學校 基於核心素養的體育課堂教學體能練習的合理創新研究—以「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優秀體育現場展示課」為例 二等獎
98 黃林彬、侯緒雷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民俗民間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在綜合實踐課程中開展的意義與實證研究 二等獎
99 劉歡、雍朝謙、申金剛、文杰、李周航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陽光體育」背景下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的創新思路研究 二等獎
100 郝亮 重慶市鵝嶺小學 渝中區校園足球開展情況的研究分析與應對策略 二等獎
101 張馨予 重慶市合川區新華小學 論民族傳統項目進校園的有效開展 二等獎
102 花滸 萬盛經開區教師進修學校 幼兒教師體育素養提升路徑研究 二等獎
103 汪盛麗、曾勇、賴文杰 重慶市人和街小學 「四位一體」提高體育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 二等獎
104 陳異婷 重慶市榮昌區特殊教育學校 特殊學校籃球運動參與與智力水平研究 二等獎
105 徐克美、陶玲、章烈、姜雙運、莫君輝 重慶市永川區紅河小學校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研究 二等獎
106 張 冕 重慶市育才中學校 板球運動在重慶學校中的推廣策略 二等獎
107 張常雷 重慶市北碚區東陽小學 北碚區青少年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 二等獎
108 王華 重慶市求精中學 高三學生睡眠與體質健康、學業水平的關係研究 二等獎
109 袁業祥 重慶市雲陽縣江口鎮江口小學 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二等獎
110 王豔釵 重慶市大學城樹人小學校 合作學習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運用與效果的研究 二等獎
111 趙甫 重慶市綦江區陵園小學 網際網路+時代下開展體育教育創新的思路研究 二等獎
112 趙甫 重慶市綦江區陵園小學 大數據時代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考與啟示 二等獎
113 石飛、羅明、楊永春、姚旗 重慶市鳳鳴山中學 運動教育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能模塊教學中的實踐 二等獎
114 姚康、譚鴻、何代前 重慶市大渡口區跳磴小學 對重慶地區幼兒體育教育發展的探討 二等獎
115 汪曾明 重慶市高新區樹人思賢小學校 中小學足球特色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 二等獎
116 劉榮 重慶兩江新區金溪初級中學校 重慶市足球特色學校發展現狀研究 二等獎
117 向鵬飛 重慶市巴南區馬王坪學校 中學體育教學中關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研究及建議 二等獎
118 劉建軍 重慶市西南大學附屬小學 重慶市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 二等獎
119 黃開保、張令、郭平 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小學 體育遊戲對中小學學生健康人格維度幹預的實驗研究 二等獎
120 楊春、左濤 重慶市榮昌初級中學 「以體樹人」體育與健康教學模式 的構建初探 二等獎
121 周川 重慶市鐵路中學校 中學定向越野校本課程研究與開發 二等獎
122 劉勇、鄭洲航、李貞、邢爽、阮奇 重慶市兩江新區星光學校 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體育創意教學實踐研究 二等獎
123 餘小英、餘罡、楊曾、韓進 重慶市綦江區南州小學 體育教師威信建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育路徑研究 二等獎
124 段然、孫文斌、雷婷婷 重慶市沙坪垻區學府悅園第一小學校 公租房小學家校體育合作途徑的調查研究 二等獎
125 佘孟焦、劉平平 重慶市萬州區教師進修學院 萬州區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二等獎
126 葉春利 重慶市忠縣新生小學校 體育鍛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與成效 二等獎
127 董澤君、羅之柱、範常春、王文 重慶市渝北區漢渝路小學 田徑訓練對兒童執行功能的影響 二等獎
128 李江 重慶市暨華中學校 疫情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建議 二等獎
129 李璞、王碧川、張俸彬、範永強、薛文濤 重慶巴蜀常春藤學校 學校全員運動會模式的創新實踐與研究 二等獎
130 王巧麗、蔡江波 重慶市渝北區空港新城小學校 「雲」課堂背景下體育教師的價值實現路徑 二等獎
131 李厚奎、劉昌俊、梁長坤、李正松 重慶市巫山縣泰昌初級中學 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體系優化研究 二等獎
132 楊俊梅、陶玲、姜雙運 重慶市永川區萱花小學校 花樣跳繩在小學校園推廣策略探討 二等獎
133 葛滔 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 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影響的比較研究 二等獎
134 袁德建 重慶文理學院附屬中學校 淺談德育大課間活動與體育核心素養的有效結合 二等獎
135 夏明娟、呂清全、呂宜臨 重慶市中小學衛生保健所 新時期中小學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探討 二等獎
136 劉濤、劉君、陳明建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魯能小學校 小學生體質健康精準分析及幹預的研究 二等獎
137 瞿平、高尚升 重慶市彭水第一中學校 淺析彭水縣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及體育運動幹預對策 二等獎
138 李帥 重慶市田家炳小學 長期困擾學生體質健康的突出問題及解決方案——以關壩學區為例 二等獎
139 曹琴 重慶市巫山縣福田小學 體能薄弱小學生體質健康分析與幹預 二等獎
140 賀維 重慶市巫溪縣朝陽鎮鹹水中心小學校 淺談體育教育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 二等獎
141 王文兵、張俊生、鄧莉莉 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 新課標背景下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路徑初探 二等獎
142 李 臻、王莊媚、敖 玲、蔡丹 重慶市清華中學校 健身俱樂部團操教練專業素養研究 二等獎
143 陳隆雋、胡燕 重慶市大渡口區陳家壩小學 小學體育小升初的銜接研究 二等獎
144 嚴平 重慶兩江新區天宮殿學校 「三研二上一講座主題教研形式」有效性的研究 二等獎
145 韓強、錢小波、羅明、吳勝軍、陳紹敏 重慶市沙坪垻區南開小學校 一體化體育課程下對開展小學「班級足球節」的探究 二等獎
146 劉燕 重慶市渝中區石油路小學校 探究合作學習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二等獎
147 高源 重慶市榮昌區棠香小學 榮昌區校園足球聯賽裁判組織與執裁情況調查研究 二等獎
148 嚴政 重慶市榮昌區寶城初級中學 初中學生運動興趣的心理機制與培養方法 二等獎
149 吳波 重慶市巴川中學校 初中《體育家庭作業本》構建與使用價值探索研究 二等獎
150 文雙全、祝朗彧、付玉雪、彭秀 重慶育才中學校 高中體育與健康知識運用的實施研究——以重慶市育才中學校為例 二等獎
151 肖晗青 重慶市茄子溪中學 翻轉課堂融入高中健美操選項教學的研究 二等獎
152 楊梅 重慶市萬盛經開區和平小學 萬盛經開區城區小學足球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二等獎
153 曾智 重慶市武隆區文復苗族土家族鄉中心小學校 健康中國戰略下學校體育治理的問題與對策 二等獎
154 龔德豪 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小學校 基於集團化辦學下陽光體育大課間實踐研究 二等獎
155 牛文鑫、何春紅 重慶市北碚區兩江名居第一小學 新時期小學課餘體育訓練開展癥結與出路探析 二等獎
156 黃鑫、王猛 重慶兩江新區星光學校 10分鐘科學體能練習對水平一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 二等獎
157 黃剛 重慶兩江新區博雅小學校 兩江新區中學體育設施配備現狀調查研究 二等獎
158 劉華 重慶兩江新區天宮殿學校 劉華創新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培養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實踐研究 二等獎
159 施宇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 律健體育 我的教學主張 二等獎
160 李勁紅 重慶市潼南區潼南小學校 「衝擊式PNF」對青少年下肢爆發力影響的實驗研究 二等獎
161 劉瓊 重慶市武隆區江口中學校 農村中學生體育鍛鍊習慣與健康生活方式培養探究 二等獎
162 胡成容 重慶市江北區鯉魚池小學 影響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課外體育興趣培養 二等獎
163 餘龍泓 重慶市長壽區第三實驗小學校 群眾體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二等獎
164 陳大光 重慶市北碚區柳蔭中學校 新時期農村學生體質健康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二等獎
165 張濤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 微課載入與分層教學融合的中學體育社團教學實踐探索 二等獎
166 徐延術、蔣波、徐林、袁永輝、廖健雄 重慶市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 基於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現狀的體育課教學改革研究 二等獎
167 羅俊奧 重慶兩江新區星湖學校 競技、學校、社區、家庭體育四位一體協同發展路向研究)
168 覃揚洪 重慶兩江新區橡樹灣小學校 重慶兩江新區小學大課間內容和形式的調查研究 二等獎
169 張雪蓮、賴長富 四川外語學院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 基於寓教於樂理念下的高中籃球教學探究 二等獎
170 吳白平、施筱倩、宋穎果、冉景發、黃洋 重慶市輔仁中學校 新時代信息技術融入高中體育與健康校本課程實踐探索 二等獎
171 李宗惠、張渝 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小學校 校園足球在農村中小學推廣現狀與推進策略——以重慶市潼南區為例 二等獎
172 伏正斌、王豔、彭港、周文、廖有蓮 重慶市渝北區教師進修學校 普通中學田徑隊競技水平發展困境及其破解方略———以渝北區為例 二等獎
173 崔建平 重慶市巫溪縣思源實驗學校 初中體育教學學生體育品德的培育路徑 二等獎
174 陳莉紅 重慶市渝高中學校 高中體育行思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二等獎
175 彭佳麗 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 不同運動負荷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的科學應用 二等獎
176 段紅梅、李黎 重慶市南華中學校 「大中小幼」一體化模式下的高中傳統武術校本課程開發研究 二等獎
177 劉梅書 重慶市巫溪縣城廂小學 小學體育遊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二等獎
178 謝金良、唐建忠 重慶文理學院附屬中學 珍珠球項目在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的發展研究 二等獎
179 鄭軍 重慶市武隆區長壩中學校 體育鍛鍊對初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 二等獎
180 曠燕子 重慶市雲陽縣江口小學 淺談民間遊戲促進幼兒體育活動的多樣化 二等獎
181 陳勇林 重慶師範大學附屬城口實驗中學 微視頻媒體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二等獎
182 肖仁翠 重慶市大足區龍崗第一小學 創新體育器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二等獎
183 張濤 重慶市大足區三驅鎮燈塔中心小學 學生體質健康新問題與新影響因素 二等獎
184 李令 重慶市開州區溫泉中學 中學課餘體育訓練中體能專項訓練實效性調查研究 二等獎
185 李桂玲、屈國鋒 重慶市南岸區天台崗小學校 我國體育教師資格考試標準的歷史演進及其特徵 二等獎
186 劉祥勇、楊曾 重慶市綦江中學 綦江區學校體育課程開設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二等獎
187 王猛、賀軍、黃鑫 重慶兩江新區人民小學 啦啦操教學中動作表現力初探 二等獎
188 王餘、楊永春、唐建 重慶市第七中學校 重慶市中學田徑項目傳統學校課餘訓練現狀的研究 二等獎
189 劉際航 重慶市求精中學 高中籃球教學應用開放式學習原理的效果研究 二等獎
190 黃勇 重慶市豐都縣實驗小學校 淺談在幼兒中開展足球運動的必要性 二等獎
191 陳橋 重慶師範大學附屬城口實驗中學 校園足球訓練對學生成績及生活影響的分析 二等獎
192 冉潔 重慶市大足中學 對重慶市中招體育考試項目設置的思考與建議 二等獎
193 陳皓 重慶市豐都縣實驗小學校 淺析體育運動中「專注度」的培養及訓練 二等獎
194 張幫星、侯曉琴 重慶市合川區高陽小學 四年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深度分析 二等獎
195 王一雄 重慶市潼南實驗中學校 武漢市洪山高級中學男子籃球課餘訓練現狀及對策研究 二等獎
196 劉思源 重慶市巴川中學校 重慶市校園400米訓練的研究 二等獎
197 舒紅 重慶市長壽區川維小學校 《基於城市小學肥胖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五動」策略研究》 二等獎
198 江巍 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校 重慶市中招體育考試的政策研究與思考 二等獎
199 劉銀銀、鄭義、李庚 渝中區大田灣小學校 新環境下渝中區校園足球「一體化」升學模式的構建研究 二等獎
200 唐烊望 重慶市渝中區鄒容小學校 淺談小學體育課堂中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的策略 二等獎
201 鄧楊凡 重慶市榮昌永榮中學校 學生高考體育訓練調查與分析 二等獎
202 單持明 重慶市江北區洋河花園實驗小學校 重慶市區小學民族傳統體育遊戲開展現狀及推廣策略 二等獎
203 任祥璞 重慶市江北區和濟小學校 重慶市蜀都中學課餘田徑訓練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二等獎
204 王雨、劉達英 重慶市大足區石馬中學 農村學校體育與健康師資隊伍建設之拙見 二等獎
205 高明秀 重慶市高新區白市驛第一中學 弘揚愛國主義教育,落實實效性大課間 二等獎
206 李海濱、林妮、杜輝、李海建、徐小勇 重慶市開州區教師進修學校 《2016—2019年開州區中小學生健康狀況研究》 三等獎
207 張家鍔 重慶市萬州區汶羅小學 新時代教體結合深度融合 三等獎
208 張波 重慶市榮昌區安富中學校 體育特長生短跑訓練現狀調查與分析 三等獎
209 陳中飛、代喬喬 重慶市渝北區龍山小學校 中考體育中初中生立定跳遠訓練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渝北區龍山中學為例 三等獎
210 劉小忠、陳龍 重慶市武隆區實驗中學 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索 三等獎
211 喻潔、胡開德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校 校園籃球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以魚洞第四小學校為例 三等獎
212 陳淋 重慶市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 全息育人視野下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三等獎
213 黎曉紅 重慶市大足迪濤學校 淺析新建小學花樣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等獎
214 唐飛 重慶市合川區教育科研所 疫情復學後體育運動對高中生視力變化的幹預研究 三等獎
215 鄧江華 重慶市榮昌區桂花園小學 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結構要素研究 三等獎
216 田宗山 重慶市巫溪縣白馬中學校 中學足球課的現狀與對策 三等獎
217 秦曉紅、楊世鴻 重慶市豐都中學校 校園足球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三等獎
218 楊攀陽、陳華強、吳勇、塗方圓 重慶市高新區驛都實驗學校 淺談體育鍛鍊對中學生智力的影響 三等獎
219 丁民、李亮 重慶市合川中學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生運動健腦探究 三等獎
220 邢爽、劉勇、賀波 重慶兩江新區星光學校 重慶市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重慶兩江新區為例 三等獎
221 彭嵩 重慶市彭水中學 初中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中的問題分析與方法構建研究 三等獎
222 郭雲飛 重慶市彭水縣教師進修學校 基於核心素養視角下的課課練到天天練的學校一體化推進策略思考 三等獎
223 羅英 重慶第二十三中學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體育教師線上教學方法初探 三等獎
224 羅豔華、肖佐鈞 重慶市大渡口區互助小學 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中跳繩單、雙搖考核標準男女差異性研究 三等獎
225 陶俊明 重慶市豐都縣實驗中學 新時代發展「體育文化」的必要性 三等獎
226 文姣、李紅梅、吳勝軍、劉上偉、宋傳坤 重慶市沙坪垻區山洞小學 小學體育利用遊戲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實踐研究 三等獎
227 劉梅 重慶市長壽區第一實驗小學校 探尋大課間活動的持續發展之路 三等獎
228 雷雪梅 重慶市巴南中學校 《排舞運動》課程重構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究 三等獎
229 李棟彬、姚文娟、孟桂、夏茂鑫 重慶市廣益中學校 試論體育對培養中小學生健康人格的作用及其途徑 三等獎
230 駱世菊、張孟雁、陳龍 重慶市萬州區中加友誼小學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小學排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
三等獎
231 周小兵、張世學、楊發偉 重慶市潼南區小渡鎮青雲小學 大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不足及途徑探討 三等獎
232 梁松 重慶市潼南職業教育中心 非遺角度下渝西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進校園的探索與分析 三等獎
233 姚海泉 巫山縣大雲小學 淺談建設兼職體育與健康師資隊伍的策略 三等獎
234 陳飛亞 重慶市永川區南大街小學 開展多樣訓練,展現足間魅力——小學足球訓練模式分析 三等獎
235 李志勇 重慶市民族初級中學校 中學體育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 三等獎
236 康後稀 重慶市大足區實驗小學 大足城區小籃球運動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三等獎
237 李亮 重慶市大足區實驗小學 課餘體育競賽幹預對小學生體質健康影響探究 三等獎
238 羅德先 高新區白市驛鎮第一中學 淺談對體育特長生的管理策略 三等獎
239 陳飛 重慶市開州區陳家中學 基於健康改革的農村高中體育校本課程開設現狀分析 三等獎
240 何惠敏 重慶市高新區西永第一小學校 防控新冠肺炎病毒 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三等獎
241 陳建 重慶市北碚區朝陽小學校 小學體育課堂中創造性開展體能素質「課課練」的策略研究 三等獎
242 王婷、張龍飛 重慶市大渡口區花園小學 涪陵城區小學校園啦啦操開展狀況與對策研究 三等獎
243 陳林 重慶大學城樹人小學校 小學校園足球教學的優化策略 三等獎
244 董勐 重慶市渝中區大田灣小學校 大田灣小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對策研究 三等獎
245 彭傑、張世學、燕娟、黃龍、陶穎 重慶市潼南第一中學校 如何推動優勢競技運動項目在學校中可持續發展-以潼南區中小學排球為例 三等獎
246 王嵐、陳中飛 重慶市渝北區龍山小學校 基於健康中國背景下XX市中小學生體育鍛鍊習慣的養成路徑研究 三等獎
247 黎遠容 重慶市魚鱗中心小學 體育鍛鍊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三等獎
248 徐鋒 重慶市雲陽縣教育委員會 體教融合區域推進策略研究 三等獎
249 何文俊 重慶市墊江縣太平小學校 芻議影響青少年基本健康行為的因素及其對策 三等獎
250 張敖倩 重慶市康居西城小學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施行的實效性分析 三等獎
251 張科 重慶市合川區合陽中學 淺談疫情下家庭體育面臨的困惑 三等獎
252 歐傑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 年度準備期訓練對高中運動員400米跑成績的影響 三等獎
253 吳葵 重慶市璧山來鳳小學校 淺談疫情中線上體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 三等獎
254 吳智強 重慶市第九十五初級中學校 籃球課堂教學促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研究 三等獎
255 彭飛、程昌君、文德川、程黎松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第三小學校 學生體育鍛鍊校內一小時保障機制的研究 三等獎
256 黃銳 重慶市開州區鎮東初級中學 研究粘合效應引導下校園足球資源的整合與發展 三等獎
257 胡群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中鐵小學校 論課堂觀察量表在小學體育課中的運用 三等獎
258 龍曉茜、吳勝軍 重慶市第三十二中學校 初中學生體質健康與運動幹預效果研究 三等獎
259 李旭 重慶市忠縣忠州第二小學校 應用小學體育遊戲教學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方法 三等獎
260 馬世浩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教委 中國學校體育科研現狀與問題及對策研究 三等獎
261 漆星辰 重慶渝高中學校 跆拳道項目在重慶市中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開設現狀及策略 三等獎
262 唐奎 重慶市兼善中學 中學排球課程教學實施及評價研究 三等獎
263 李渝南 重慶市廣益中學校 新冠肺炎疫情下體育網絡課堂教學趨勢與幹預研究 三等獎
264 餘廷科 重慶市永川中學 追尋教學之趣,穩紮素養之根 三等獎
265 王飛 重慶市白馬中學校 區縣學校體育課開展現狀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塑造健全人格的影響 三等獎
266 龔小豔 重慶市萬州區白羊中心小學 三峽庫區體育旅遊發展研究 三等獎
267 馬稹禎、劉衍利 重慶市沙坪垻區磁器口小學校 培養學生堅持鍛鍊好行為 促進學生養成鍛鍊好習慣 三等獎
268 何春龍 重慶市忠縣忠州中學校 農村中學課餘訓練、競賽組織現狀及對策 三等獎
269 郭思蓮、任萍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 「身體素質大比拼」活動對高三學生體測的促進性研究 三等獎
270 張興富 重慶市渝北區長安錦繡實驗小學 小學校園特色體育文化建設策略研究 三等獎
271 劉靜 重慶市武隆中學 大數據時代體育教學的變革和發展初探 三等獎
272 白偉 重市九龍坡區鵝公巖小學校 重慶市九龍坡區鵝公巖小學體育現狀調查分析 三等獎
273 王勇 重慶市璧山區青槓實驗小學校 體育課基本隊形裡的「小秘密」 三等獎
274 陳兵均 重慶市合川中學 中學開展網球教學常見問題及策略 三等獎
275 郭雲飛 彭水縣教師進修學校 試析體育舞蹈教學在中學生審美素養中的培養思路 三等獎
276 宋立升、劉偉、沈秋裹、劉毓、徐剛 重慶市潼南區梓潼小學校 成功之「課」,始於「導入」--體育課中導入技巧的應用 三等獎
277 田曉松、任建強、石慧 武隆區火爐鎮中心小學校 探究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趣味性 三等獎
278 肖毅 重慶市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 創新體育教育評價機制,推動中職體育教育發展 三等獎
279 張愛湖、李紅 重慶市字水中學 我校高中體育選項走班教學實踐與收穫 三等獎
280 文豔紅 重慶市朝陽中學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德性育人價值 三等獎
281 張浩 重慶市城口縣職業教育中心 xx縣中小學足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 三等獎
282 王長龍、沈衛 重慶市彭水縣漢葭中學 淺談「美於音樂融入體育教學中」 三等獎
283 陳渝川、丁民 重慶市合川中學 論「五育」中體育對高中生的健身價值 三等獎
284 殷盛傑 重慶市巴南區融匯小學校 基於體質健康檢測的小學生身體活動分析與對策研究 三等獎
285 嚴小偉 北碚區西南大學附屬小學 關於小學田徑業餘訓練的現狀及對策的實踐研究 三等獎
286 林鈺鴻 重慶市城口中學校 xx縣中小學體育課堂滿意度的調查研究 三等獎
287 李美燕 重慶市鋼城實驗學校 淺析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等獎
288 王小波 重慶市開州區中和鎮中心小學 三峽地區的民俗體育進入體育課堂可行性淺析 三等獎
289 張曉俊 重慶文理學院附屬中學 學生創新能力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培養研究 三等獎
290 王海瓊 重慶市濱江小學校 體育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養成研究 三等獎
291 吳昌平 重慶市商務學校 重慶市中學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三等獎
292 李亮 重慶市豐都縣青龍鄉初級中學校 打磨體育課堂教學,求索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三等獎
293 張建偉 重慶市江津區支坪初級中學校 (論文題目)淺析運動生理學在中學田徑訓練中的運 三等獎
294 蔣小瀾、張衛權、孫克林 重慶市豐都縣實驗小學校 淺析疫情防控期間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三等獎
295 李怡麗 重慶市榮昌永榮中學校 榮昌區永榮中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調查分析 三等獎
296 王吉穩 重慶市榮昌區寶城初級中學 論核心力量訓練對擲實心球影響實證研究 三等獎
297 何龍 重慶市巴川中學校 初中生出現運動損傷的現狀分析 三等獎
298 王勇 重慶市銅梁區第二中學 在核心素養下如何加強高中體育課堂師生互動 三等獎
299 馬鄭軍 重慶市巫溪縣思源實驗學校 以前擲實心球教學為例構建體育課教學模式 三等獎
300 劉爽、葉小丹、馬春、劉聰、何定軍 重慶市九龍坡區第一實驗小學 小學體育活動創新開展的實踐研究 三等獎
301 李映雪 重慶市雲陽縣後葉小學 淺析體育遊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影響作用研究 三等獎
302 張勇 重慶市涪陵十四中 體育培育健全人格與促進心理健康研究 三等獎
303 秦中寶 重慶市石柱縣西沱鎮小學 xxx小學校園排球的發展和推進策略
304 溫成偉、陳智剛 重慶市榮昌區寶城初級中學 城區初中男生上身力量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三等獎
305 沈潔、羅健 重慶市巴川中學校 關於體育鍛鍊對學生智力發展和學習的影響 三等獎
306 冉成 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 發揚體育精神,促進身心發展—論中職體育教學對於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三等獎
307 廖文霞、藺綺、陳娟 重慶市巴南中學校 步道樂跑對女大學生長跑能力、主觀感受及參與動機影響的研究 三等獎
308 付偉 重慶市豐都縣琢成學校 立德樹人理念下中學體育有效教學策略 三等獎
309 王名輝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第二小學校 淺談體育競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等獎
310 楊貞國、崔建宏 重慶市開州區嶽溪鎮龍安小學 農村小學體育社團有效推進策略 三等獎
311 馮小強 重慶市南川區隆化第一小學校 ×××學生體質健康突出問題及解決方法的研究 三等獎
312 餘元英 大渡口區車家坪小學 戰「疫」下,我與學生共成長 三等獎
313 李傳美、杭世瓊 重慶市涪陵城區實驗小學校 略談涪陵區中小學學校體育科研問題及應對策略 三等獎
314 趙春花、陳容 重慶市彭水縣鞍子鎮小學 你的微笑是我的春天—淺析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三等獎
315 郞治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水中學校 論新冠肺炎後體育產業二元發展的策略 三等獎
316 胡長青、古豔、代春聯、劉輝 重慶市人民小學校 學校體育課餘訓練與競賽研究 三等獎
317 謝代明 重慶市南華中學校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生校內鍛鍊一小時」的實施策略---以重慶市南華中學校為例 三等獎
318 馬洪梅、熊波勇 、王鵬、毛根 重慶市武隆區石橋苗族土家族鄉中心小學校 體育鍛鍊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與成效 三等獎
319 陳壽冬 重慶外國語學校 體育教學中體態語言的應用分析-以中學健美操教學為例 三等獎
320 彭華婭 重慶市黔江職教中心 中職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突出問題解決策略 三等獎
321 楊明勇 重慶市開州區長沙鎮陳家中心小學 傳統體育項目跳皮筋在農村小學大課間活動中的運用 三等獎
322 張彬 重慶兩江新區金山小學校 重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現狀及對策分析 三等獎
323 任文蓉 重慶市昌州小學 重慶市大足區昌州小學六年級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分析 三等獎
324 韓豔、劉禕、代麗、胡倩、杜波 重慶市潼南區實驗幼兒園 農村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鄉土資源開發應用策略 三等獎
325 付希國 重慶市巴川學校 青少年田徑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與心理訓練手段探 三等獎
326 徐榮瑩 重慶市巫山縣平湖小學 小學「生命安全與體育健康」新型課程體系的融合構建 三等獎
327 龔太貴 重慶市巫山縣朝陽小學 體育鍛鍊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三等獎
328 代丹丹、唐黎 重慶市武隆區火爐鎮中心小學校 創新角度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 三等獎
329 何健 重慶市長壽區桃源小學 淺談小學羽毛球隊的訓練管理 三等獎
330 胡開德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四小學校 城區小學新體育課研究 三等獎
331 姚盛靜 重慶市巫溪縣城廂小學 留守兒童等不同群體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運動幹預 三等獎
332 王浩 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 少數民族運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等獎
333 蔡丹 重慶市巴南區惠民小學 淺析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三等獎
334 張龍玉 重慶市巴南區魚胡路小學校 淺析幼兒感統失調的表現與訓練 三等獎
335 王雁 重慶兩江新區橡樹灣小學校 健康體能訓練對提高學生體質的重要作用 三等獎
336 包東日、丁宏偉 重慶市北碚區朝陽中學 基於校本課程實踐導向下的 三等獎
337 陳旭東、丁民 重慶市合川中學 新課改視域下的學校體育遊戲化教學研究 三等獎
338 田業民 重慶市彭水縣鹿角中學 應用體育運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意志品質的方法解析 三等獎
339 龍斌 重慶市雙江鎮小學校 潼南區農村中學足球運動開展現狀研究 三等獎
340 劉燚 重慶市雲陽縣江口中學 雲陽縣農村中學籃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 三等獎
341 梁貴青、李峻峰、鄒先正 重慶兩江新區星光學校 淺談影響板鞋競速運動成績的因素 三等獎
342 王小莉 重慶市巴南區南華小學 學校體育文化對學生習慣形成的研究——以巴南區某小學為例 三等獎
343 劉富英、陳湘全 重慶市北碚區朝陽小學 優化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策略研究 三等獎
344 張連剛 重慶市西苑小學校 淺析學生體質健康新問題與解決建議 三等獎
345 高小林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中鐵小學校 重慶市小學生校園網球課堂練習效果的分析 三等獎
346 劉嘉志 重慶市萬盛經開區和平小學 淺談小學居家防疫體育課「有氧運動+核心力量」模式的合理運用 三等獎
347 譚清峻 重慶市銅梁區水口小學 「快樂足球」在小學足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三等獎
348 蔡茂芹 重慶巴川中學 提高中學生體育課興趣的探討 三等獎
349 石 琴 重慶市四十七中學 「龍形跑」 在大課間的實踐研究 三等獎
350 殷仕偉 重慶市江北區五寶實驗學校 五步助跑法投擲壘球的教學與訓練研究 三等獎
351 陳寶明 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 研究高中體育教學中安全問題與防範策略 三等獎
352 廖仕清 重慶市高新區康居西城小學校 體育的訓練促進學生體重健康 三等獎
353 陳彩霞 重慶市魚田堡小學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小學體育線上課程模式 三等獎
354 胡筠、文雙全 重慶市渝中區人和街小學校 小籃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三等獎
355 伏正斌、張興富 重慶市渝北區教師進修學院 小學校園環境中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因素分析 三等獎
356 劉學剛、葛存兵、羅昌明、牛曉、李永倫 重慶市銅梁區第二中學 非遺項目(銅梁龍舞)進校園的實證研究 三等獎
357 陳雲蘭 重慶十八中兩江實驗中學校 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升學生體質健康 三等獎
358 朱豔、唐嘉濱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 在初中應試環境下如何激發學生體育鍛鍊的興趣 三等獎
359 劉迎平 重慶市雲陽縣南溪中學 如何在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農村體育教學 三等獎
360 熊天周 重慶市豐都縣社壇鎮大堡完全小學校 農村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的特點分析及幹預 三等獎
361 李忠義 重慶市合川區合陽中學 探究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與成效 三等獎
362 盧旺 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校 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的動態分析對學校體育的影響 三等獎
363 羅良倫、袁紅香 重慶市巫山縣龍務小學 核心素養理念下如何將生活與體育教學有效融合 三等獎
364 陳瓊 重慶市巫山縣平湖小學 多樣化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課堂的應用 三等獎
365 周世軍、劉作瓊 重慶市武隆區平橋中學校 長期困擾學生體質健康的突出問題及解決方案 三等獎
366 石桃、李銳 重慶市巴南區魚洞新華小學校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研究 三等獎
367 向俊傑、彭秀瓊、李玉婷 重慶市豐都縣包鸞鎮中心小學校 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情感教育研究 三等獎
368 向以蓉、黎方高 重慶市開州區長沙鎮義學堂中心小學 中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三等獎
369 冉楊、甯雪梅 重慶市雲陽縣平安鎮小學校 民族地方特色與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三等獎
370 任傑 重慶市彭水中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體育教學目的的演變 三等獎
371 何定軍、劉爽、袁春林 重慶市九龍坡區鵝公巖小學校 探討小學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途徑 三等獎
372 劉少傑 重慶市萬盛小學 淺談疫情下的小學體育線上教學策略 三等獎
373 李代垚、江霞 重慶市榮昌區吳家鎮中心小學 學生運動員體能訓練新方法 三等獎
374 張世學 重慶市潼南區教育委員會 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三等獎
375 王文印 重慶市永川中學校 淺談如何有效培養中學生籃球運動員戰術 三等獎
376 魯茂英 重慶市長壽區石堰鎮中心小學校 淺談農村小學體育鍛鍊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三等獎
377 歐衝 重慶市長壽實驗中學校 A區小學生男子籃球隊現狀 三等獎
378 張航 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 體育鍛鍊對肥胖青少年健康人格影響研究 三等獎
379 胡燕傑 重慶市墊江縣桂北小學校 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三等獎
380 周毅 重慶市合川中學 高中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原因分析及對策 三等獎
381 李高、朱紅川 重慶市彭水縣森林希望小學校 淺析小學階段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活力創新 三等獎
382 李冬梅 重慶市渝北區錦華學校 淺談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給「特殊體質學生」以「特別關懷」 三等獎
383 陳莉 重慶市銅梁區金龍小學 淺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效性 三等獎
384 唐瓊 重慶市巫山縣平湖小學 健康中國視域下小學體育教育的再認識 三等獎
385 冉江濤 重慶市武隆區江口鎮中心小學校 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規劃學科發展的有效方法 三等獎
二、高等教育(108篇,其中一等獎23篇、二等獎36篇、三等獎49篇)
序號 姓名 單位 論文題目 獲獎等級
1 石作政、楊緒林 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跳繩訓練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動態平衡能力與穩定性的影響 一等獎
2 陳彥西 四川外國語大學 「區域型學校體育競賽聯盟」建設:何謂、何以、何為 一等獎
3 劉田 重慶文理學院 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困境及紓解策略 一等獎
4 劉錚、尚丹丹、 郝鳳霞 重慶三峽學院 觀念·利益·制度:我國校園足球政策執行的邏輯辨識 一等獎
5 徐瑤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功能性遊戲對幼兒身體素質發展的關聯性研究 一等獎
6 於樂 四川外國語大學 重慶市高校疫情期間公共體育課線上教學調查研究 一等獎
7 劉尚禮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市大學生體能素質現狀及相關對策研究 一等獎
8 石作政、胡垚 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3種不同有氧運動對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研究 一等獎
9 金正程、張慶建 重慶郵電大學體育學院 教育新時期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研究 一等獎
10 陳輝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同期訓練對耐力運動表現的影響與啟示 一等獎
11 陳孝萍、賈勇 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家庭因素對初中生學習日和周末靜態行為的影響研究 一等獎
12 魯鑫、陳靖、鍾銀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體育課融入非法定ODP內容的實證研究 一等獎
13 梁斌、張勇 重慶工商大學 植入式體育教學理論基礎與課程現狀 一等獎
14 柳飛洋、蔣菠、賴長富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大學高水平運動隊建設 一等獎
15 黃丹丹 重慶大學 疫情期間體育舞蹈課程「直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研究 一等獎
16 胡垚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重慶市高校體育安全傷害事故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一等獎
17 魯鑫 、宋琦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學生心理及體質健康狀況分析 一等獎
18 楊全輝 重慶大學體育學院 高校體質健康測試與公共體育課教學協作機制探討 一等獎
19 唐星星、宋琦 重慶工商大學 畢業生信息反饋視角下高校足球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一等獎
20 隋勇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學生體質健康測評與運動幹預的人工智慧化探析 一等獎
21 楊川、湛曉東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 青年群體體育鍛鍊對幸福感的影響及其社會機制分析 一等獎
22 劉佳寶 重慶大學體育學院 大數據時代EPTS系統在校園足球訓練中的應用價值 一等獎
23 胡垚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基於「目標關聯維度」理論重慶市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一等獎
24 鄧瀟瀟、李採豐、朱家明、隋勇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網際網路+」立體化大學體育在線課程體系的構建 二等獎
25 鍾國祥、馮昌靖、李懷攀 重慶旅遊職業學院 導向激勵與健康保障原則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科學運用 二等獎
26 劉洪梅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基於網際網路+探索中華射禮的傳承發展策略 二等獎
27 陳忠麗 、張燕、鄧清波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運動競賽提升高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比較研究 二等獎
28 程龍 四川外國語大學 外語類高校跆拳舞(操)創編路徑淺析 二等獎
29 易軍 重慶郵電大學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現代流變與發展導向研究 二等獎
30 胡磊 重慶工商大學 貧困縣農村學齡兒童體育教育邊緣化研究 二等獎
31 範金剛 四川外國語大學體育部 新時期我國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練員)「獲得感」的調查分析 二等獎
32 匡志兵 重慶文理學院 體育院校運動康復專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二等獎
33 易強 四川外國語大學 體育行為療法幹預大學生心理疾病的實驗性研究 二等獎
34 劉傑、熊宇星、 吳宗輝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現狀 二等獎
35 張貽杭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二等獎
36 扈詩興 重慶文理學院 我國運動康復專業發展困境及發展策略研究 二等獎
37 曾文瑤 重慶工商大學體育學院 女大學生體育意識及行為現狀
調查研究 二等獎
38 張華英 重慶郵電大學 基於「翻轉課堂」的大學體育花式跳繩選項課的教學模式研究 二等獎
39 易黎、張愛鈺 長江師範學院 2019年籃球世界盃中國隊與前四名隊攻防技術指標及戰術打法對比研究 二等獎
40 徐瑤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校園足球活動對學生運動素質及心理素質的影響研究 二等獎
41 劉官元、馬豔輝、張躍敏 、何明 長江師範學院 黨建團學教學協同育人意蘊價值及機制構建 二等獎
42 曹露雙、黃曉靈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家庭鍛鍊對學校體育改革的啟示 二等獎
43 代銀、王良豔 重慶旅遊職業學院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體育課程的實施策略探究 二等獎
44 徐泉森 重慶文理學院 拳擊運動在我國校園的普及與推廣研究 二等獎
45 胡朝文 長江師範學院 疫情未返校期間XX學院線上體育教學現狀與策略 二等獎
46 葉瓊 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基於健康體適能幼兒體育活動的評價體系研究》 二等獎
47 周楠鋒 重慶師範大學 日本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二等獎
48 潘平、楊鵬、陳姝穎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困境與突圍:高校公共衛生教育發展研究 二等獎
49 沈平梅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微時代我國體育文化傳播的模式創新研究 二等獎
50 楊焱 四川外國語大學 基於OKR 體系下高校體育競賽質量評價與優化研究 二等獎
51 高慧林 重慶文理學院 普通高校高水平籃球隊陸臺、教訓「雙互動」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52 戴彬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校園足球競賽機制的設計與發展路徑 二等獎
53 方偉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技巧啦啦操對聾啞學生體質健康幹預的研究 二等獎
54 何曉渝 重慶師範大學 影響基礎教育體育教師行業歸屬感因素及對策研究 二等獎
55 陳忠麗、陳恩格、唐流泉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融合的路徑研究 二等獎
56 胡朝文 長江師範學院 新冠疫情對大型體育賽事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二等獎
57 甘茂堯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武術文化在課程思政背景下的傳承 二等獎
58 張瑩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 二等獎
59 楊依明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短跑運動髖關節技術訓練方法探究 二等獎
60 方偉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社區體育服務的共享研究 三等獎
61 黃小蘭、賈勇、 張偉、毛平麗、 鄧茗丹 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基於健康中國理念高校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三等獎
62 歐吉林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公共體育網球課教學方法創新性實驗研究 三等獎
63 賈奇俠 重慶交通大學體育部 船拳引入普通高校航海類專業教育研究 三等獎
64 尹燕濤 重慶科技學院 高校公共體育進行MOOC翻轉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 三等獎
65 付忠虎、高麗君、何順祥、李明磊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研究 三等獎
66 封 玲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大學生疫情期間的運動及身體健康狀況 三等獎
67 範雨婷、唐流泉、張燕、馮芸藝、谷瑞華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我國排舞競賽規則演變的歷程及特徵研究 三等獎
68 王校甜、黃曉靈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市城區小學大課間活動現狀與建議 三等獎
69 肖月悅 四川外國語大學 基於自主學習模式下運動類APP對高校體育課程體能訓練教學的運用研究 三等獎
70 張守成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重慶市高職高專男子籃球隊運動員訓練現狀研究 三等獎
71 葉瓊 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空間「變」,本質「不變」:學校體育課程網上教學的堅守與創新》 三等獎
72 伍肖肖 重慶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對健全人格的塑造價值及途徑 三等獎
73 曾文瑤 重慶工商大學體育學院 6-8歲兒童蛙泳技能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三等獎
74 王利平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高職體育教學的路徑研究 三等獎
75 鄒巍、譚鳳山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的實然與應然 三等獎
76 陳旺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試論我國校園體育賽事文化建設 三等獎
77 張燕、唐流泉、陳忠麗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健康中國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發展路徑研究 三等獎
78 馮芸藝、唐流泉、範雨婷、陳忠麗、李程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校園體育文化的作用及建設 三等獎
79 吳勝濤、李擁軍、牟利蘭 長江師範學院 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員等級認定的審視與發展思路 三等獎
80 楊豔 重慶文理學院 五人制足球--校園足球推廣的最佳選擇 三等獎
81 黃可可、李懷攀、李宗明 重慶旅遊職業學院 奧林匹克文化視域下職業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研究 三等獎
82 聶東方、張祖川 重慶科技學院 「網際網路+」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方法探討 三等獎
83 王曉林 重慶交通大學體育部 北方鄉村校園廣場冰雪體育文化發展的困境與策略 三等獎
84 羅雅莉 西南政法大學 「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新思路 三等獎
85 趙竟伊 西南大學 試論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模式的選擇與實踐路徑 三等獎
86 童宇飛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試論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的價值定位及其實現途徑 三等獎
87 莫玲玲、賀裕立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基於操舞運動的高職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三等獎
88 朱家明、鄧瀟瀟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基於兒童健康生活需要的體育與健康知識課程教學研究 三等獎
89 冉江紅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 重慶市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 三等獎
90 聶東方、張祖川、袁琴 重慶科技學院 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發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三等獎
91 王夢軼 重慶郵電大學 大數據時代下體育教學的發展與應用 三等獎
92 閆玉峰 重慶文理學院 線下金課在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三等獎
93 羅孝軍 重慶文理學院 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三等獎
94 安濤 重慶醫科大學 農村地區青少年校外體育健身活動瓶頸問題分析 三等獎
95 劉培星 長江師範學院 學校體育的現實問題與治理策略研究 三等獎
96 陳飛 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新冠病毒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提高學生免疫力的策略研究 三等獎
97 胡彩鳳、李俊成 重慶三峽學院 青少年體育環境與運動意願研究 三等獎
98 馮昌靖、李懷攀、鍾國祥、王陶書、黃可可 重慶旅遊職業學院 氣排球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三等獎
99 江華、劉玉林、劉莎莎、何順祥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網際網路+視角下體育特色小鎮創建策略討論 三等獎
100 馮昌靖、李懷攀、鍾國祥、張志敏、雷選標 重慶旅遊職業學院 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三等獎
101 蔣剛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高校體育教學與民眾素質提升輔聯 三等獎
102 鄧清波、張燕、王浩天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校園足球頂層設計發展研究 三等獎
103 葛運華 長江師範學院 大學生體能薄弱群體體育幹預調查研究 三等獎
104 黃雲浩、黃曉靈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瀋陽市校園足球後備人才培養機制研究 三等獎
105 王鑫鵬、翟佔魁、王雲龍 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大數據時代體育教學的變革與發展》 三等獎
106 青竹 四川外國語大學 高校籃球教學改革影響因素及發展趨勢探析 三等獎
107 王養平、周勇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基於「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三等獎
108 謝龍、徐薇薇 重慶科技學院 基運動類APP輔助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