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科大:雙線聯動開展社會實踐

2020-08-28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張紫欣 馮錦山)「小朋友們,知道我們要多久換一次牙刷嗎?」「三個月!」在廣東茂名化州市中垌鎮童樂幼兒園,廣東醫科大學「夏日螢火」服務隊隊員正在為孩子們講授口腔衛生相關知識。桌上擺放著牙齒模型,小朋友們人手一支牙刷,跟隨隊員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夏日螢火服務隊為當地兒童帶來安全防護、健康防病、愛黨愛國課程包,內容涵蓋護眼護齒、新冠肺炎預防、防電、防溺等。夏令營課程寓教於樂,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長的歡迎。

近段時間,廣東醫科大志願服務團隊紛紛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學校堅持安全性、有效性雙重標準,創新實踐形式和組隊方式,採取「線上+線下」雙結合的方式,同步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共組建58支暑期社會實踐隊伍,其中線上隊伍50支、線下隊伍8支,參與師生1161人。其他學生也以各種方式就地就近參與家鄉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考慮到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廣東醫科大在傳統的醫學科普、精準扶貧等傳統社會實踐內容基礎上,在6月初就啟動了名為「多彩小課堂」的暑期社會實踐課程包的創製工作。線上課程包內容包括認識自我、愛護自我、提升自我三大板塊,共十五門課程,涉及防疫、防災、防病等安全健康內容以及愛國主義教育。這個針對學生群體的課程包由相關領域專家製作,58支隊按既定標準講授,課程內容易學易懂。

與其他社會實踐隊不同,「夏日螢火」服務隊的8名隊員皆來自中垌鎮。在校內招募了同鄉的4名隊員後,隊長謝立康通過線上招募方式,又吸引了當地4名返鄉高校學子,一同開展夏令營活動。

在以往,廣東醫科大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採取「校內組隊、集中下點」的形式,今年大學生無法返校,社會實踐活動如何開展?廣東醫科大積極創新社會實踐方式,打破地域限制,通過網際網路組建線上服務隊伍。線下活動則遵循就地就近原則,省內以生源地組隊為主,省外以個人返鄉實踐為主,靈活開展各類實踐活動。新的組隊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返鄉的作用和網際網路的作用,也有效避免了人員集中出行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

在廣東醫科大今年的社會實踐隊伍中,有一支特別的服務隊,他們的任務是找出人群中的「老小孩」。廣東醫科大思憶織夢隊致力於阿爾茲海默症篩查,向農村地區的老年人科普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知識。隊員們採用Mem Trax在線記憶測試系統,對老年人進行線上評估,並通過線上視頻指導老年人學習益智手指操等。線下,他們為周邊的老年人進行量表測試與篩查,宣傳阿爾茲海默症相關醫學小常識。

「學校高度重視暑期社會實踐,鼓勵引導在校大學生利用暑期走出校園,與群眾面對面、與百姓心連心,把科技文化衛生送下鄉。」廣東醫科大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表示,學校通過正面引領、全面指導,引導學生把發揮學科專業特色和深入社會、了解國情相結合,學以致用、服務群眾、知行合一,在實踐鍛鍊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今年,廣東醫科大還在傳統的醫學科普板塊中,創新加入疫情防控專題,所有隊伍的實踐內容均設立疫情防控知識和學校戰疫故事等內容,以正能量的傳遞助力知識的傳播。學校今年還設立「支醫」服務隊,對口支援廣東湛江雷州市相關村鎮的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工作。

據悉,近五年,廣東醫科大社會實踐各服務隊足跡遍及全國11個省份36個地市77個鄉鎮,總行程為12萬餘公裡,服務對象超過13萬人次。今年,學校團委還應廣東湛江、東莞、汕尾等地邀請,針對「兩幫兩促」和垃圾分類等項目製作了相應課程。

作者:劉盾 張紫欣 馮錦山

相關焦點

  • 廣東醫科大學:創新模式、統一標準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受疫情影響,廣東醫科大學今年堅持「安全性」「有效性」為雙重標準,創新實踐形式和組隊方式,在疫情防控工作不鬆懈的前提下保證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該校共組建暑期社會實踐隊伍58支,參與師生1161人,其中線上隊伍50支,線下隊伍8支。實踐內容既發揮醫學院校專業優勢,又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體現出當代醫學生的情懷、責任與擔當。
  • 廣東醫科大學連續5年獲評「全國最佳實踐大學」
    ,廣東醫科大學榮獲「最佳實踐大學」榮譽稱號。這是該校連續5年摘得「最佳實踐大學」殊榮,實現「五連冠」,也是2016年以來全國唯一一所「五連最佳」高校。    此次評選活動中,廣東醫科大學兩支志願團隊在全國1530支入圍隊伍中脫穎而出。
  • 廣東醫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受疫情影響,廣東醫科大學今年堅持「安全性」「有效性」為雙重標準,創新實踐形式和組隊方式,在疫情防控工作不鬆懈的前提下保證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學校共組建暑期社會實踐隊伍58支,參與師生1161人,其中線上隊伍50支,線下隊伍8支。實踐內容既發揮醫學院校專業優勢,又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體現出當代醫學生的情懷、責任與擔當。
  • 我省近九萬師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省扶貧辦聯合開展2020年「攜手奔小康 共築中國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共有6000多支隊伍、近9萬名師生參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今年的社會實踐以線上為主、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線下活動主要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開展。
  • 廣東醫科大學:山區裡的大愛情懷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朱俊文巡視員一行在茂名化州山區調研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開展情況,在聽取了相關匯報並與廣東醫科大學支教服務隊成員親切交談後,對廣東醫科大學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予以高度評價。他寄語青年學生多了解社會,培養家國情懷,提升社會實踐效果和自身收穫。
  • 廣東醫科大學:山區裡的大愛情懷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朱俊文巡視員一行在茂名化州山區調研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開展情況,在聽取了相關匯報並與廣東醫科大學支教服務隊成員親切交談後,對廣東醫科大學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予以高度評價。他寄語青年學生多了解社會,培養家國情懷,提升社會實踐效果和自身收穫。
  • 線上線下 就近就地 廣東九萬師生投身暑期社會實踐
    近日,在廣東茂名化州市楊梅鎮,廣州中醫藥大學「溫故談新」社會實踐隊向青少年傳授八段錦。「我們希望在支教過程中,為下一代普及中醫藥知識,為中醫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團隊成員楊子云說。今年暑假,廣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省扶貧辦聯合開展2020年「攜手奔小康 共築中國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景李虎介紹,今年廣東採取「組團式」「網際網路+教育+幫扶」相結合方式,立足高校生源地師生,跨年級、跨學科組織6000多支隊伍,近9萬名師生就近就地開展線上線下社會實踐活動,助力脫貧攻堅。
  • 福建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前往南安、永春開展「鄉村振興」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為積極響應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20年暑期組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社會實踐研修的通知》行動號召,切實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拓寬思政課教師視野,增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8月16日-18日,福建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任慰教授帶領12名教師前往泉州南安、永春兩地開展「鄉村振興」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 廣東工業大學輕化學院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助力疫情防控
    臺山市開展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為主題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宣傳服務團致力於當地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工作,實踐隊員們在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才幹、做貢獻,讓青春在實踐中閃閃發光,譜寫「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獻社會」的華麗樂章。
  • 廣東醫連續五年獲「全國最佳實踐大學」殊榮
    南都記者了解到,廣東醫科大學榮獲「最佳實踐大學」榮譽稱號,這是學校連續五年摘得「最佳暑期實踐大學」殊榮,也是2016年以來全國唯一一所「五連最佳」高校。此次評選活動中,廣東醫科大學兩支志願團隊在全國1530支入圍隊伍中脫穎而出。
  • 廣東醫科大學獲全國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最高榮譽
    第五屆全國志願服務交流會網絡主題直播公布了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獲獎名單,廣東醫科大學阡陌志願服務隊的「微笑種子撒播計劃——流動兒童齲齒預防行動」志願服務項目榮獲金獎。本屆大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民政部等7部委共同主辦。組委會秘書處共收到38個省級賽會單位和行業賽主辦單位推報的項目1202個,其中1000個項目入圍終選。
  • 廣東工業大學新野籍學生回鄉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新野FM998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學生黨員實踐隊採用「線上組織,線下各自開展」的形式,分別在家鄉進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其中,我縣實踐隊員樊松潔於8月1日-8月10日在沙堰鎮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各方面的輔導,並通過發放傳單等方式向群眾進行全面小康知識的宣傳。
  • 廣東醫科大學發布2020年本科招生計劃
    7月22日上午,廣東醫科大學舉行2020年招生新聞發布會。廣東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曾志嶸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教務處處長、招生辦主任謝培豪、學生工作部部長唐湘涓發布了相關信息。會上,有關負責人還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
  • 廣東醫科大學全國首開《醫學傳播學》課程
    9月20日,《醫學傳播學》選修課在廣東醫科大學首次開課,這門課程的開設在全國高校來說也屬首例。醫學傳播學有別於健康傳播學,是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醫學與傳播學的一門交叉學科,其主要特點是以有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員或相關機構為主體。
  • 廣東醫科大、廣州醫科大、南方醫科大和廣東藥科大,你分得清嗎?
    01南方醫科大學是廣東省排名第一的醫科大學,是由原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轉設而來,是由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和廣東省共建高校,儘管不是「985工程」也不是「211工程」類大學,但其實力完全可以媲美「211」大學。
  • 區校社聯動 嶽麓區潤龍社區著力打造「5+N」社會實踐基地
    (社區依託學校,構建構建小學生教育的社會大課堂,把課堂平移到學生家門口。均為通訊員 供圖。)11月18日,在嶽麓區梅溪湖街道潤龍社區,隨著環保達人張運和環保課程的開講,潤龍社區聯合嶽麓區關工委、湖南第一師範、嶽麓區實驗小學攜手為轄區內孩子及家長打造的「我和你,5+N」區校社聯動社會實踐基地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潤龍社區為嶽麓區實驗小學、優鴻人工智慧課堂等多家共建單位,張運和、陳慧等五位課題導師,湖南第一師範文傳院青志協、肖老師五老工作室等四家志願服務團隊分別進行授牌。
  • 射陽縣院「徐州醫科大學博士碩士社會實踐基地」正式成立
    徐州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高殿帥同副縣長軒萱共同為射陽縣人民醫院「徐州醫科大學博士碩士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射陽縣副縣長軒萱在講話中表示,徐州醫科大學是國內知名的醫科大學,精英薈萃,師資力量雄厚,近年來徐州醫科大學大力支持射陽縣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今天掛牌的社會實踐基地是雙方深化合作的又一碩果,是加強聯繫的紐帶,通過這個平臺將進一步增進交流,強化合作,促進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推動全縣衛生事業發展。
  • 廣東醫科大學運動會開展4×100米抬擔架接力賽實戰訓練
    11月27日,廣東醫科大學舉行2020年運動會,除了傳統的田賽和徑賽,學校結合醫學特色,創新性開展4×100米抬擔架接力跑,賽出醫學生救死扶傷的速度,致敬醫護工作者。  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的陳同學表示:「跑起來的時候,團隊成員要配合相當默契,既要照顧好病人,也要保證團隊成員步伐一致,作為醫學生雖然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救援,賽場上就跟真正的救援一樣,那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 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2016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2016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16-09-21 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簡報〔2016〕第33期  2016年暑期,各地各高校組織大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理想信念,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 廣東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招生簡介
    廣東醫科大學簡介 廣東醫科大學的前身是中山醫學院湛江分院,創建於1958年,1964年升格為五年制醫學本科院校並更名為湛江醫學院,1992年易名為廣東醫學院,2016年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學報》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 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愛爾蘭、德國、芬蘭、波蘭、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30餘所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了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