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

2020-12-25 科學塢

《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今天有小夥伴私信我,提問:「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首先我要對這位小夥伴的信任表示感謝,作為物理學的忠實愛好者,物理專業的畢業生,非常願意解答這個問題。這裡要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第二、波函數塌縮是一種數學語言的表述

其實我們也不要弄些數學名詞來故弄什麼玄虛。以電子為例,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粒子,不論什麼時候它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粒子,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被砸碎變成一團雲霧。但粒子有可能出現在空間中不同位置的概率可以用一個時空坐標的函數模的平方來表示,這個函數就叫做波函數。

但我們把原子外面的電子會形容成電子云,這其實是由於測量手段的限制,任何手段對電子的探測都是一個在時間上積分的量,或者說是一個累加量,更直白點說,就是任意一刻鐘的底片的疊加,這個疊加後的圖形像一團雲霧。

所謂的波函數塌縮的意思,其實就是那個值瞬間變成了一個確定值,而不再是一個概率。或者說電子出現在固定的位置上了。用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就是,波函數就是拋到空中的硬幣,每一面朝上的一個概率分布,塌縮就是指這個硬幣掉地上了,概率不存在了,變成確定的了。

這裡沒意識什麼事。

第三、物理學上是「觀測」使得波函數塌縮

「觀測」這個詞其實是物理學上的一個專有的名詞,這個觀測不是說我們用眼睛去看,你看電子也沒用,看不見。物理學上的觀測其實指的是用另外一個物質去與被測粒子發生相互作用,然後測量這個相互作用。

另外一個物質是什麼呢?可以是一束光,也可以是其它的電子,那麼接下來怎麼去測量這個相互作用呢?

如果是用另外一個電子與被測電子發生相互作用,那麼它們之間唯一的可能就是「碰撞」沒有其它。我們可以用法拉第筒來觀測碰撞後的電子數、碰撞後電子的出射角度;也可以用磁場來測量出射電子的動量。

毫不意外的是,只要你去測量,就會影響到被測電子的運動,電子的行為就被確定下來,而在這之前,它是怎麼樣,我們是不知道的。一旦確定下來,這個過程就叫做塌縮。

所以從物理學上說,使波函數發生塌縮的作用不是意識,而是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測量這個行為導致的,這裡同樣沒有意識什麼事。

第一,並沒有所謂的「意識」,使用這個詞是某些人的「別有用心」

科學是唯物的,在物理學的世界裡,這個宇宙是客觀的,不存在意識對客觀的影響。物理定律就是人類對於客觀規律的主觀表達,這裡面,客觀規律是固定的,只存在表達的是正確和錯誤的問題。

所以說,我們的物理定律有可能是錯誤的,因為沒有正確描述客觀規律。不存在主觀能夠影響客觀規律的情況,如果存在,則物理定律就不是唯一的,這個世界也就不存在規律可言。畢竟,你、我、他的主觀意識都不一樣。但很顯然,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是誰用「意識」這個詞來說明是波函數塌縮也就呼之欲出了,他們的意圖很明顯,希望用科學來證明自己的學說是正確的。

然而非常遺憾的是,不論有多少人參與實驗,一個實驗條件確定的實驗,其結果都不會被改變,哪怕實驗現場的所有人約定好用意識去改變實驗結果,也做不到。這足以證明,意識拿客觀現實毫無辦法。

結束語——物質決定意識

不管怎麼樣,量子力學也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這裡面壓根就沒有「意識」什麼事。這裡我可以對那些宣傳所謂「意識」使波函數塌縮的人下一個挑戰書——請用意識改變陰極射線管(或飽和蒸汽室)中的電子軌跡。

這個實驗非常容易做,而且很容易控制電子的數量,成本也不高。只要他們能在實驗中用意識移動一個電子,我就確定意識的存在,並且傾盡餘生幫他們宣傳他們理念。

想挑戰的,樓下報名。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的「意識」指的是什麼?
    在書中,他提出了「波函數坍縮可能源自觀察者意識」的觀點。因為量子理論不僅適用於微觀粒子,也適用於測量儀器。事實上,所有測量總是經由我們的判斷得出一個確定的結果,這意味著只有意識才能最終讓波函數產生確定的結果。這帶點唯心主義的觀點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一些新的理論。1939年,倫敦的和鮑厄進一步闡釋了意識論。
  • 量子力學裡的「波函數坍塌」是由於人的意識導致的嗎?
    有一幫人老喜歡將量子力學神秘化,這不又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量子物理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意識」到底指什麼?量子物理中,沒有這樣的說法。這是一個神神叨叨的話題,說這種話的人連量子物理一根毛都不知道,卻硬要不懂裝懂大言不慚憑空臆斷,把自己那一套神鬼玄說往裡套,因此純屬扯淡。「意識」導致波函數坍塌這是誰說的?量子力學大師們波爾、狄拉克、海森堡、泡利說過嗎?沒有。曾經與上述幾位大師為代表的哥本哈根派對著幹的愛因斯坦、薛丁格說過嗎?也沒有。那麼是誰說過呢?
  • 量子力學解釋意識何以可能
    吉布和雅蘇則認為,腦量子場中皮層子和玻色子的運動就是量子信息的傳遞過程,它最終導致腦皮層中的量子相干態的形成。  貝克和埃克爾斯從實驗層面對大腦深處的量子效應進行了深入研究,為量子力學解釋意識問題提供了可靠的實驗依據。那麼,量子力學解釋意識問題的理論又是什麼呢?
  • 量子研究者:萬物本一體,是意識把整體進行了分離
    所以,科學研究探索,就是要去發現隱藏在看似普通事物中的不普通原理。那麼,宇宙萬物這種詭異的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奇妙現象,又如何用科學理論來解釋呢?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用到幾個量子力學的知識理論——量子糾纏,並協原理,態疊加原理,波函數坍縮,以及量子意識。
  • 朱清時: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 朱清時院士: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事後我問在毒氣室裡戴防毒面具的朋友,貓是死是活?朋友肯定會回答,貓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不會說是半死不活的。 他這個說法一出來大家就發現,問題在哪兒呢? 一個人和貓一起呆在盒子裡,人有意識,意識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學的系統中去,它的波函數就坍縮了,貓就變成要麼是死,要麼是活了。
  • 量子坍縮是由引力誘發的嗎?
    根據量子力學,觀測粒子的行為會使它的波函數坍縮,使它隨機地出現在兩個位置中的一個;換句話說,這意味著一個物體的狀態不僅取決於它自身的特性,還取決於觀測者如何測量它。然而,物理學家們為此爭論的是,並沒有明確的物理解釋,可以說明為何會出現這種量子坍縮。
  • 五分鐘量子力學(六),量子史話:詭異的量子疊加態
    量子的疊加態原理態疊加原理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它說明了波函數的性質。也正因為疊加態是量子力學的最大奧秘,由此才引出了一大坨衍生品:薛丁格編出來的思想實驗「薛丁格貓」,一個既死又活的貓,正是微觀量子疊加態的宏觀可視化;物理學家給這種量子坍縮現象,起了個古怪的名字:波函數坍縮
  • 量子物理史話
    後來狄拉克在他的量子論著作中指出,這兩個算法都可以用哈密爾頓函數推導出來,光作為粒子的運動性和作為波的波動性在哈密爾頓的的數學體系中早就是統一了,殊途同歸。 然而,數學畢竟是數學,客觀世界裡,電子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動?
  • 量子物理啟示錄
    第一朵烏雲,最終導致了相對論革命的爆發,徹底否決了「絕對時空觀」。第二朵烏雲,最終導致了量子物理革命的爆發,其中展現出的「自由意志」、真隨機等特性,將徹底顛覆人們的世界觀。(二)不連續面對第二朵烏雲,一個38歲的年輕物理學家普朗克,決定解決這個「能量輻射分布規律」的問題。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近年來,量子力學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火爆詞彙,「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成為了科普作品評論區幾乎必備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量子力學,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這時物理學家也不理解了,於是又猜測光子飛出去之後,是按照一定函數規律飛行的,也就是說它最後落在哪都是有一定概率的,也就是概率波。而其中的函數就叫作波函數,這個波函數就代表著規律,也就是量子力學所研究的最主要的東西,也就是說量子力學研究的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最基本的粒子的運動性質。
  • 量子力學:意識可以改變客觀世界?
    」我們所在的唯物世界中客觀世界能改變意識那麼意識能改變客觀世界嗎?       文中用大量實驗和數據,告訴讀者意識改變客觀世界就是通過波函數坍縮。       坍縮,原意為恆星的物質收縮而擠壓在一起。這裡講的是原狀態的破滅。
  • 量子迷霧:都是波函數惹的禍
    A  物理迷霧量子論與經典物理到底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處?這些關鍵概念的簡要發展過程,來龍去脈如何?有否實驗支持?解釋這些現象的主流理論是什麼?讓我們撥動撥動迷霧,以窺視到隱藏其後的物理本質。1. 量子化顧名思義,量子的意思指的是物理量的不連續性,表徵微觀粒子運動狀態的物理量只能採取某些分離的數值,叫做被「量子」化。在經典物理學中,物理量變化的最小值沒有限制,它們可以任意連續地變化,理論上要多小就能有多小。但在量子力學中,物理量只能以確定的大小一份一份地進行變化。量子化的概念由普朗克在1900年第一次提出【1】。
  • 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
    量子力學可能崩塌你的「科學」世界觀: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
  • 量子糾纏理論是什麼,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
    量子<糾纏>有很多神秘之處,譬如:<糾纏>的主體是什麼?<糾纏>是怎樣形成的?<糾纏>能被解開嗎?如何理解<糾纏>過程中的這種看似的超距作用?我們都知道物體之間存在萬有引力,但這種力的作用是如何施加到物體上的呢?這個牛頓無法解釋。在連續運動的框架下,這樣的超距作用是說不通的。
  • 量子物理中幾個熱門問題的科普講解
    從這一點說量子理論是沒有爭議或者漏洞的。但是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一些量子物理中的爭論:比如波粒二相性,薛丁格貓是什麼?比如量子測量問題:波函數的坍塌是怎麼造成的?比如波函數的真實性和完備性的問題:量子糾纏真的能發生?確實,量子物理中得到的一些結論和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法則,物理直觀不一致或者相反。有些結論就是參與建立量子理論的大牛物理學們有人也不能接受。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和薛丁格。
  • 量子與現實世界的界限在哪?為了找到答案,他們決定將動物送入量子世界
    Adler)說:「在量子力學中,事情不會發生。」 阿德勒隱晦的評論,針對的是量子理論基本方程對現實本質的解釋,或者說,這種解釋的無力之處。這些被稱為波函數的方程可以計算物體處於不同狀態中的概率。在牛頓物理框架下,蘋果、行星以及一切事物都總是具有明確的性質,與之不同的是,量子物理在本質上是概率性的。
  • 量子力學與意識相關嗎?
    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所說的這段話,講的就是量子力學中最著名的謎題和悖論。量子力學是理論物理學家們用來描述宇宙中最小物體的理論,但是現在我們認識到,費曼所說的量子力學問題,可能與意識也有關。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已經弄清了意識是什麼,有人認為它僅僅只是幻覺,但也有許多人認為我們根本沒有抓住意識的本質來源。意識到底是什麼?
  • 量子世界中 波函數到底是數學描述還是實體
    龍桂魯根據他自己提出的波函數實在,詮釋設計了上述的相遇延遲選擇實驗。他認為,描述微觀物體狀態的波函數就是微觀物體的真實存在, 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數學描述手段, 也就是說, 微觀物體以波函數的形式彌散在空間中。  「波函數是實在的東西,它就像一片甚至是幾片雲,不僅有大小,而且有相位,它們還會變化,彌散在空間。在雙狹縫實驗中,波函數有一部分通過左縫,一部分通過右縫。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隨著科技的發展,量子學的出現,以前我們認為構成物質最小的單位是分子原子,但沒有包括無形的意識,那靈魂和意識又是什麼呢,有形的物質無形的意識包括靈魂和能量,都是有量子構成一團震動的能量,這乃是裡程碑似的結論,它統一了有形的物質世界和無形虛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