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暑期學校第二彈!!2019年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優秀本科生夏令營招生啦~》
上海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水產、食品學科為特色,農、理、工、經、管、文、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應用研究型大學,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學專業歷史悠久,湧現出中國現代魚類學奠基人之一朱元鼎,還有王以康、林新濯、孟慶聞、繆學祖、伍漢霖、蘇錦祥、金鑫波、殷名稱、梁象秋、嚴生良、楊和荃、方紀祖等著名的魚類學家和水生生物學家。近年來,在魚類形態分類、分子系統進化、生物地理、魚類早期生活史、生態、瀕危水生生物物種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及應用(包括浮遊生物、附著生物、底棲生物、高等水生維管束植物等種類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水環境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和修復等多個研究方向取得長足發展。目前,植物與動物學、農業科學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將於2019年7月14日-7月20日舉辦「上海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學2019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旨在讓更多優秀本科生了解上海海洋大學,推廣水產與生命學院生物學領域的成果,與優秀大學生進行學術交流,廣泛融匯與吸納人才。
一、申請條件
1.熱愛祖國,品德優良,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遵紀守法,在校期間未受過任何法紀處分,身心健康;
2.全國優秀大學生本科三年級在校生(2020年應屆本科畢業生);
3.符合所在高校研究生推免基本條件或學習成績優異(專業綜合排名前30%);
4.英語水平良好,通過大學6級考試(或4級>450分);
5.對科研有濃厚興趣,致力於探索生命奧秘,有較強科研潛力和表達能力者;
6.身體健康狀況符合《上海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體檢標準》;
7.計劃招生20名營員。
二、報名及提交材料
1.《2019年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夏令營申請表》電子版;
2.本科成績單(院系或教務處蓋章)電子版及專業排名;
3.其他材料(僅電子版):英語四/六級成績單、TOEFL成績、IELTS成績、GRE/GMAT成績、已發表的論文/專利複印件、獎狀複印件、本專業老師推薦信等其他具有參考價值的證明材料;
4.將1、2、3材料合併成一份PDF格式發送至郵箱:hbpan@shou.edu.cn或著郵箱;weizhang@shou.edu.cn,文件名為「畢業年份-高校全稱-專業全稱-姓名-生命學院申請表」;
5.報名截止日期:2019年6月25日
三、報名方法
2019年6月25日前請將申請表和上述其他材料的PDF電子版發送至指定郵箱,即完成全部申請流程。獲得入營資格後,按入營通知要求,來水產與生命學院報到。
擬接收的夏令營營員名單將於2019年6月28日在網上公布並直接通知本人,屆時未接到錄取通知的同學皆為未入選者,不再另行通知。入選者請郵件回復是否參加夏令營,通知發出後兩日內不回復者視同放棄資格。
四、活動安排
7月14日
全天
營員報到
晚上
夏令營負責老師對相關安排進行解讀;營員自我介紹,
7月15日
上午
開幕式,水產生命學院領導進行學院介紹,本校生物學科和相關實驗室介紹;
下午
前沿講座,實驗室參觀
研究生和營員交流
7月16日
全天
參觀水生館、校史館、標本館
淞航號考查船參觀
7月17日
上午
野外調查(南匯溼地和滴水湖)
下午
前沿講座
7月18日
全天
實驗室研究體驗
7月19日
上午
本校優秀研究生報告,老師、研究生與營員互動,校研究生院老師和學院研究生招生老師招生政策諮詢;
下午
營員分組總結報告
7月20日
全天
返程
五、相關待遇
1.學員夏令營的食宿費用及往返所在學校與上海之間的交通費(需憑車票報銷,按照火車硬座或高鐵/動車二等座位票標準補貼)均由水產與生命學院承擔。
2.水產與生命學院將為營員統一購買在上海海洋大學活動期間的團體意外保險;
3.對參加夏令營並獲優秀營員的學生,如獲推免資格,優先錄取為2020年研究生。預錄取推薦免試生根據當地省(自治區、市)招辦的要求,辦理推薦免試研究生報名手續。
4.優秀營員未獲所在學校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者,第一志願報考水產與生命學院相關專業研究生且初試分數達到國家複試線,經政審、體檢合格後直接/優先錄取。
六、其他事項
1.申請者的申請材料務必真實,如有不實,學校將取消其營員資格;
2.營員必須遵守學校相關規定,在參加夏令營活動中服從統一安排,保障自身安全;
3.營員報到後須全程參加夏令營活動,擅自離營者,學校將不提供相關資助;
導師信息大公開:
李晨虹,教授,博導,青年學者,研究方向:魚類分類、分子系統學、基因組學和環境DNA。
鮑寶龍,教授,博導,青年學者,研究方向:魚類發育、魚類與共生細菌、魚類免疫等。
唐文喬,教授,博導,上海市教學名師,研究方向:魚類學和保護生物學。
鍾俊生,教授,博導。研究方向:魚類分類、魚類早期生活史、仔稚魚生態和沿岸碎波帶保育場的利用。
王麗卿,教授,博導,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上海市水利學會副理事長,研究方向:河湖水環境汙染防治與生態修復,溼地生態學及人工溼地技術,水體生物監測與生態健康評估。
龔曉玲,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種群遺傳學、魨毒魚類抗河魨毒素的分子機理,魨毒魚類與產河魨毒素細菌的協同進化。
楊金權,副教授,碩導,研究方向:魚類分子生態學,魚類親緣地理學。
張瑞雷,副教授,碩導,研究方向:底棲無脊椎動物分類學和系統發育(以搖蚊分類和系統發育為主),底棲動物生態學。
潘宏博,副教授,碩導,研究方向:纖毛蟲原生動物分類學和系統發育,真核微型生物生態學。
季高華,講師,碩導,研究方向:水生生物群落生態學,後生浮遊動物(輪蟲、枝角類)生態與分類,河流與湖泊水生植被恢復。
張旭光,博士,碩導,中國動物行為學會理事,研究方向:魚類聽覺和水下噪聲評估。
張瑋,師資博士後,研究方向:淡水藻類多樣性與水體生態健康評估,河湖藍藻水華暴發機制與生態防治,藻類對水體新型汙染物的去除作用。
水產與生命學院
點擊原文獲取申請表哦~提取密碼:eja4
您還可以看看這
海大通訊社
編輯丨肖夢緣王雪
責任編輯丨楊若君
策劃丨上海海洋大學黨委宣傳部 海納網絡文化研究室
投稿郵箱丨shou_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