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家裡有個大學生,那就是天之驕子,出去跟人可以吹一輩子。現在家裡有個大學生已經沒什麼可稀奇的了。既然上本科越來越容易,專科學歷的社會認可度自然就相應地降低了。
在用人單位的眼裡,本科生和專科生是有巨大的差別的。有些崗位本科是最低的入職門檻,即便是不限制學歷的崗位,本科生和專科生新入職的待遇也不一樣,專科的薪酬和福利都不如本科,未來升遷的速度和機率更不一樣。你看,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社會給本科生和專科生所下的不同定義。
接下來,讓我們回到校園裡,看一看本科和專科究竟有多麼大的差距吧!在很多人的眼裡,專科生就是學習水平欠佳、自律能力一般的代言人。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想呢?
實事求是地說,專科生當中也有能夠很好地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考上專升本,甚至找到非常好工作的人,但這個比例並不高。很多專科生生活在溫吞水的狀態中,自己還沒意識到,就已經沉了下去。
專科院校的學習環境跟普通本科大學是有比較大差距的。很多專科院校的圖書館空空蕩蕩,難覓人影。在好一點的本科院校裡,圖書館裡的人滿滿當當,座無虛席。這不就是肉眼可見的差距嗎?
專科院校裡的宿舍經常是人手一臺電腦,大家全都在聯機玩遊戲。檔次好一點的本科院校呢?學生們經常都在圖書館或自習室裡學習,在宿舍裡玩遊戲的少之又少。
專科院校裡很多同學在討論考試及格和不及格。好一點的本科院校裡,大家討論的是績點能拿到多少?怎樣拿到保研名額?如何獲得獎學金?怎麼找到機會提前跟導師一起進實驗室做項目。
專科院校裡可能沒多少人關心英語考級、計算機考級、學習各種證書、未來深造考研。好一點的本科院校裡大家談論的話題,除了考級、證書、深造,甚至還有出國留學做交換生,參與社會實踐,提前進入實習,關注行業發展等等。
專科院校老師的入職門檻也要比本科院校低。我們都知道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好的老師和沒有那麼優秀的老師給孩子帶來的,一定是不一樣的教育質量。由於專科的課程更傾向於社會實踐,還會有一些社會聘用的老師,當中有一些人的專業技能還是不錯的,但教學方法、教育理念跟本科院校中的老師不是同樣的檔次。
當然上專科也不代表絕對沒有前途,也不代表在事業上一定就做得不好,更不代表社會地位就很低。相反,有很多專科生走上社會之後非常吃得開。
從社會的角度上來講,即使很多人都認為專科生不如本科生,身為一個專科生也絕對不可以自暴自棄。只有具備不放棄的信念,才有可能完成逆襲。
很多專科生是很聰明的,之所以沒有在高考中考出更好的成績上本科院校,是因為自律能力不夠強。在專科院校當中一定要加強自我管理,給自己設定遠期、中期和近期的學習計劃,讓自己可以有條不紊地完成自己的目標。
除了設定學習目標之外,在生活當中也要能學會拒絕誘惑。專科生的業餘生活精彩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加精彩。
如果在專科的幾年中可以不受誘惑,專注學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自己設定好的目標前進,這樣的專科生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等到走進社會之後也不會有任何人敢看不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