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市(愛知縣西部)瀕臨伊勢灣。明治二十二年,市制盯村實施,名古屋改市。名古屋港是跨:名古屋市、東海市、知多市、彌富市、海部郡、飛島村的一個港灣,由於著名的豐田汽車公司的總部位於此地,故該港主要的輸出產品中有一半以上都與汽車相關。
愛知縣,接壤三重縣、岐阜縣、靜岡縣和長野縣;南臨太平洋;是日本東西交通的重要樞紐。東西長106公裡,南北寬94公裡,最高點為海拔1415米得茶臼山,海岸線總長581公裡。
愛知縣一帶古代分為尾張國、三河國、穗國3個小國,大化改新後合併為尾張國與三河國,一直持續到江戶時代。1871年(明治4年)廢藩置縣後,尾張國改為名古屋縣、三河國改為額田縣。1872年(明治5年)1月名古屋縣改為愛知縣,同年11月廢除額田縣併入愛知縣。隨著1947年日本地方自治法和1953年町村合併促進法的實施,至1973年形成此區劃。
1610年,名古屋城完成(尾張藩主居城)。1869年,改稱名古屋藩。1872年,改名愛知縣。1878年,名古屋為區。
名古屋大都市圈集合了日本大量的製造業企業和著名高校,形成了日本國內工業出貨額第二位的中京工業核心地帶。又因為它是日本中部地區的商業、工業、教育和交通的中心,而且位於東京和京都的中間,所以又被稱作「中京」。
1891年10月28日,濃尾地震造成名古屋市損失。1898年5月6日,有軌電車開始營運。1907年又開港通商,促進了現代工業的興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起重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日本飛機工業中心。
名古屋大空襲(日語:名古屋大空襲/なごやだいくうしゅう Nagoya daikūsh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多次對日本名古屋市進行的一系列戰略轟炸的總稱。大規模轟炸主要有1945年3月12日、3月19日、5月14日三次。
其中,3月19日的轟炸造成名古屋車站失火,5月14日的轟炸使古蹟名古屋城大部份被燒毀。名古屋城是位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的城堡,江戶時代是尾張藩藩主居城,別稱「金城」、「金齜城」。其與大阪城,熊本城被合稱為「日本三大名城」。名古屋市,二戰後重建。
名古屋市(愛知縣西部)是人口僅次於東京、橫濱、大阪的城市。名古屋市由於市內大部分的地區已被發展,在莊內川以西、中川區以及港區種植蔬菜和水稻。
該市中心為商業區,西南部和北部為工業區,住宅區則分布於地勢較高的丘陵、東山及其周圍地區,東北部守山區與西部的莊內川東岸為新住宅地。【日本名古屋,1946年。攝影:Moj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