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內空白」和「卡脖子」技術!臨港新片區「雙滿月」發布促進...

2020-12-23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宋寧華 駐臨港記者 楊歡)聚焦「國內空白」和「卡脖子」技術,著力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臨港新片區揭牌兩個月之際,今天上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了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和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四大重點產業的若干支持措施(簡稱「1+4」產業政策),打造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

圖說: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陳夢澤 攝

力挺「卡脖子」技術

記者看到,此次發布的臨港新片區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共16條。圍繞「卡脖子」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包括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等舉措。

■ 支持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突破,具體包括: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首臺(套、批)突破和與之相關的區內企業之間研發、製造的產品及服務的採購等方面,原則上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支持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

■ 支持產業能力建設及提升,包括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和特殊重大項目等。對於符合臨港新片區產業導向、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等條件的特殊重大項目,按照一定比例給予支持,支持金額原則上不超過10億元。對新片區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中符合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大項目,採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等予以專項支持。

■ 支持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包括「支持國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小巨人』培育、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標準制定」等。在中國(浦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設立新片區專窗,加快重點領域專利審查速度。

圖說:臨港新片區。陳夢澤 攝

聚焦「國內空白」技術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發布的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的若干措施中,聚焦產業鏈核心環節、企業面臨訴求痛點,以及目前受制於人的「國內空白」和「卡脖子」技術,以促進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為核心,設計制定政策。

■ 集聚發展集成電路產業10條支持措施,重點支持具有國內外重大影響力的集成電路企業在新片區設立研發中心和投資產業化項目,面向全球招標懸賞任務承接團隊,助力集成電路企業、科研單位在臨港發展壯大。

■ 在人工智慧產業方面,推出10條支持措施,全球人工智慧的最新成果有望率先「花落臨港」。支持政策中著重打造和豐富世界級的場景應用,實施「臨港新片區+AI」行動,吸引全球人工智慧最新成果在新片區「先試先行」,打造一批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創新應用。

■ 集聚發展生物醫藥產業10條支持措施,圍繞高端「研發+製造+服務」布局,聚焦生物技術藥物、精準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承接高端生物醫藥研發項目的產業化需求,填補國內空白的國產化和工業化的生物醫藥製備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支持措施中,還專門對綠色發展提出了具體支持舉措,如對規範化收集、分類、暫存及處置危險廢棄物的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給予危廢處置費用的支持等。

■ 在航空航天產業的10條支持措施中,以大型客機和民用航空發動機為核心,放寬註冊資本、投資方式等限制,支持具有國內外競爭力的航空航天類機構,在新片區設立研發中心和投資產業化項目,圍繞包括無人機和微小衛星等前沿科技研發,實現相關領域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的突破。

除了「量體裁衣」的產業政策,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四大產業支持措施中的第10條,是全方位支持保障上述產業集聚發展的「託底型、集成型」舉措,明確在財稅、人才、金融以及具備新片區特點、針對特定產業的全流程保稅、貨物進出口便利、數據跨境流動、國際航權開放、國際航空業務、配套文旅服務等方面,給予新片區「應有盡有」的全方位政策支持,力爭實現政策最優,加快推進建成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

相關焦點

  • 60天奮力衝刺,雙滿月之際 臨港交出怎樣一張成績單?
    這便是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雙滿月」的成績單,彰顯著不可阻擋的勢頭與魅力。,成了難得的幸運……這樣的紅火熱鬧,像極了活力四射的都市中心,倒讓人渾然忘卻了,這是個處在整個上海版圖最南端、從開發建設至今不過16年的地方,是脫胎換骨成為自貿區新片區以來,剛過「雙滿月」的地方。
  • 臨港新片區「十四五」:形成3~5個千億級前沿產業集群
    2025年,臨港新片區的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發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專職副主任吳曉華表示,「十四五」期間,新片區經濟規模和經濟密度要明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同時加快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的前沿產業集群,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臨港新片區周年「成績單」亮眼
    臨港新片區圍繞「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特殊綜合保稅區」開展了一系列差異化探索。這份一周年「成績單」,亮點十足:●接軌國際通行規則的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加快形成,投資環境持續優化。新片區率先實行企業名稱告知承諾制,將企業名稱登記速度從改革前的「一天」提升到「實時」,施行3個月以來,共有約2400家企業通過該方式獲得企業名稱。下周將發布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實施辦法,市場主體創設將更加便利,制度成本大幅降低。
  • 臨港前沿產業「十四五」規劃: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12月18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12月18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支持中國商飛、中國航發商發、特斯拉等龍頭企業加強長三角產業鏈一體化布局。
  • 臨港新片區「滿月」紅包:被賦予外國人才引進管理及自主權
    在9月20日上午舉行的臨港新片區政策發布暨金融機構籤約儀式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外專局副局長傅國慶發布《關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更加便利更加開放地引進外國人才的通知》有關內容,新片區外國人才創新政策的具體內容包括:加大力度支持引進外國科技人才、支持重大項目外籍科研創新團隊成員的引進、賦予新片區外國人才引進管理及自主權、為外國人才來新片區創新創業提供便利和為新片區用人單位及外國人才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務五大方面
  • 在臨港新片區集中開工的18個重點項目,都有哪些亮點?
    4新微化合物半導體上海新微半導體有限公司由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上海新微集團和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聯合發起,於2020年1月在臨港新片區完成註冊。5臨港檢驗檢測產業園臨港檢驗檢測產業園(新科園)由臨港集團合資公司上海臨港檢驗檢測科技產業園有限公司開發建設,位於臨港新片區產業技術創新帶,北至瓊閣路,南至兩港大道,西至鴻音路,東至新元南路。園區總面積178.5畝,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預計2022年竣工。
  • 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50條:探索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
    人民視覺 資料圖5月8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會同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共同發布《全面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與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新片區50條」),50條舉措推動新片區金融業高水平開放。
  • 臨港新片區籤約今年首批服務業項目,涉及法國立輔律所、吉的堡教育...
    會上,法國立輔律師事務所、上海大道包裝隔熱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臨港服務中心、德國隱形冠軍聯盟臨港中心、上海新人力人才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現代服務業促進中心服務平臺6個產業項目與臨港新片區籤約。
  • 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落地臨港
    整個產業規劃將立足於覆蓋整個臨港地區約386平方公裡的範圍,以臨港地區現有產業為基礎,著力打造新片區創新型的產業功能體系核心區。   同時,奉賢、閔行拓展區域的約870平方公裡的範圍也將納入考量範圍,全面規劃設計新片區的產業功能體系。
  • 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十四五」規劃發布,重點聚焦集成電路等產業
    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 《規劃》指出,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推進100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在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實現100個首臺(套、批)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1000家,建成不少於30家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開放型產業創新平臺(公司)。
  • 臨港新片區探索產教融合:特斯拉為學生提供實習 員工進校園
    原標題:臨港新片區探索產教融合:特斯拉為學生提供實習,員工進校園   位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上海電力大學校園內,近300名特斯拉公司員工正進行崗位專項技能提升培訓
  • 一批產教融合項目落地臨港:華東師大附屬學校、華師大二附中臨港...
    新民晚報訊 (駐臨港記者 楊歡)今天,臨港新片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揭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建設方案》正式發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華東師範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開辦華東師大附屬學校、華師大二附中臨港校區基礎教育全學段國際學校,重點打造「華東師大臨港研究院」,聚焦「緊密傳感」「晶片製造」等關鍵技術領域推動相關研究與產業化應用。
  •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定了,臨港新在哪裡?商務部說了這四點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終於塵埃落定:119.5平方公裡的先行啟動區,包括小洋山島、浦東機場南側區域以及南匯新城、臨港裝備產業區等在內的臨港部分陸路區域。臨港,究竟為何會入選?長江泥沙經年衝積,錢塘江的浪潮頂託以後不斷沉澱,形成了臨港這塊土地。
  • ...比2015年增46.4% 聚焦先進位造業集群 主攻「卡脖子」關鍵技術
    我省規上企業研發經費比2015年增46.4% 聚焦先進位造業集群 主攻「卡脖子」關鍵技術 發布日期:2020-10-04 07:15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近兩年公司開展自主研發及合作開發項目百餘項,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比重達4%,成功開發出EVA光伏料新牌號等系列新產品,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介紹,近年來,盛虹搭建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盛虹)紡織新材料研究院、國家級紡織品檢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創新平臺,形成了支撐創新發展的「最強大腦」,覆蓋從紡織業前沿技術追蹤到生產線設備更新的產業鏈各環節。
  • 臨港新片區人才新政有哪些亮點?權威解讀來了!首批技能人才引進...
    為了進一步提高新片區人才政策的吸引力,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和市人社局聯合起草了《關於促進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國內人才引進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出臺了《關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聘任制公務員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國內人才梯度化引進體系中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正式發布。規劃內容主要包括:(1)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把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承接整車企業產業技術轉型布局的承載空間;(2)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組織攻關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核心技術;(3)推動智能汽車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信息服務的國內外「連接器」;(4)構建產業應用實踐條件,打造集研發、生產、測試、體驗、應用、配套於一體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實踐環境;(5)完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
  • 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 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
    央廣網上海12月1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今天上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了《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打造戰略增長極:臨港新片區要形成這幾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未來三年,新片區高端製造業對全市製造業增長的貢獻率至少達到1/3以上,成為上海高端製造業的增長極。」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劉平說,新片區作為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的核心承載區,將在掌握核心技術、掌控產業鏈關鍵環節、佔據價值鏈高端方面主動作為,成為承載大國重器的重要名片。
  • 臨港新片區「居轉戶」年限「7轉3」落戶首例:來自科技企業
    西伯瀚(上海)海洋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金軍不久前拿到了上海戶口,成為享受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至3年第一人。而像金軍這樣通過縮短「居轉戶」年限落戶上海的,在臨港新片區還有6位。
  • 打碎「卡脖子」枷鎖 天鵝農機填補國內機械生產空白
    五家渠市龍佰力棉業有限公司 魏永兵:「面對不斷增加的訂單,新設備投用大大加快了企業的產出效益,每天可實現加工皮棉200噸,大大提高了效率。」點擊播放 GIF 0.0M山東天鵝棉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 高海強:「壓花機設備參數實現自動調整,不需要人工停車調試,保證了設備的運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