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宋寧華 駐臨港記者 楊歡)聚焦「國內空白」和「卡脖子」技術,著力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臨港新片區揭牌兩個月之際,今天上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了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和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四大重點產業的若干支持措施(簡稱「1+4」產業政策),打造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
圖說: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陳夢澤 攝
力挺「卡脖子」技術
記者看到,此次發布的臨港新片區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共16條。圍繞「卡脖子」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包括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等舉措。
■ 支持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突破,具體包括: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首臺(套、批)突破和與之相關的區內企業之間研發、製造的產品及服務的採購等方面,原則上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支持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
■ 支持產業能力建設及提升,包括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和特殊重大項目等。對於符合臨港新片區產業導向、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等條件的特殊重大項目,按照一定比例給予支持,支持金額原則上不超過10億元。對新片區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中符合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區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重大項目,採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等予以專項支持。
■ 支持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包括「支持國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小巨人』培育、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標準制定」等。在中國(浦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設立新片區專窗,加快重點領域專利審查速度。
圖說:臨港新片區。陳夢澤 攝
聚焦「國內空白」技術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發布的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航空航天的若干措施中,聚焦產業鏈核心環節、企業面臨訴求痛點,以及目前受制於人的「國內空白」和「卡脖子」技術,以促進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為核心,設計制定政策。
■ 集聚發展集成電路產業10條支持措施,重點支持具有國內外重大影響力的集成電路企業在新片區設立研發中心和投資產業化項目,面向全球招標懸賞任務承接團隊,助力集成電路企業、科研單位在臨港發展壯大。
■ 在人工智慧產業方面,推出10條支持措施,全球人工智慧的最新成果有望率先「花落臨港」。支持政策中著重打造和豐富世界級的場景應用,實施「臨港新片區+AI」行動,吸引全球人工智慧最新成果在新片區「先試先行」,打造一批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創新應用。
■ 集聚發展生物醫藥產業10條支持措施,圍繞高端「研發+製造+服務」布局,聚焦生物技術藥物、精準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承接高端生物醫藥研發項目的產業化需求,填補國內空白的國產化和工業化的生物醫藥製備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支持措施中,還專門對綠色發展提出了具體支持舉措,如對規範化收集、分類、暫存及處置危險廢棄物的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給予危廢處置費用的支持等。
■ 在航空航天產業的10條支持措施中,以大型客機和民用航空發動機為核心,放寬註冊資本、投資方式等限制,支持具有國內外競爭力的航空航天類機構,在新片區設立研發中心和投資產業化項目,圍繞包括無人機和微小衛星等前沿科技研發,實現相關領域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的突破。
除了「量體裁衣」的產業政策,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四大產業支持措施中的第10條,是全方位支持保障上述產業集聚發展的「託底型、集成型」舉措,明確在財稅、人才、金融以及具備新片區特點、針對特定產業的全流程保稅、貨物進出口便利、數據跨境流動、國際航權開放、國際航空業務、配套文旅服務等方面,給予新片區「應有盡有」的全方位政策支持,力爭實現政策最優,加快推進建成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