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MJC)專業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距離我考研成功上岸已經一年過去了,作為一個三跨考生,在5個月內成功上岸985名校,其中的箇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當時成績出來之前,我已經做好如果上岸,我要將自己的備考經歷當作「武林秘籍」一樣記錄下來,與別人分享,因為我一直堅信一句話:只有成功者的經歷才值得被別人借鑑,但當我經歷這個艱辛的過程之後,才發現最終的自己格外平靜,好像從備考到考試再到面試一系列經歷的困難已經和這個巨大的喜悅相互抵消,而自己也只是通過暫時的努力使自己人生的列車又前進了一站,好像也沒有特殊到需要一個儀式去祭奠它。因此,現在的我想以一個曾經局內人和現在局外人的視角來分享這份備考經驗,回歸平常心的我在經歷一年多的復盤之後,以文字來記錄備考期間學習的艱辛與成長,如若能為大家提供些許的幫助,我將分外榮幸。
首先介紹下自己的基本情況,本科是某二線城市二本院校經濟學專業,參加的是2019年碩士研究生考試,現在是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一名在讀研究生,初試370分+,名次位列50+名,複試綜合排名為30+名,初試總分較低的原因是在英語上,只有57分,當時考場上出現了一點問題(PS:後面會詳細講到),但總歸複試成功逆襲,得到了自己應有的回報。
接下來的文章可能會稍微的長,我將從三個部分來分享自己的考研經歷:
跨考同學如何選擇專業和學校
基礎薄弱且時間較短如何準備初試內容
壓線同學如何成功逆襲複試
一、考研擇校和定專業
我本科是非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因此對該專業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科基礎可以說是幾乎為零。在我大三那年,我也同樣面臨著就業還是考研的抉擇,在百般的思考和諮詢之後,我選擇了考研,但是選什麼專業也是一個問題,大學三年被數學折磨的我決定再也不想看到數學,因此我就放棄了經濟類的專業,把專業選擇縮小至人文社科類,剛好同校的學姐準備過武大的新傳考研,我找她諮詢過一些學科特點和未來的就業方向之後,很快鎖定了新聞與傳播專業,給大家一個選專業建議,無論你本科是什麼專業,研究生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否則真的會很痛苦。
在確定完專業之後,就要立馬鎖定學校,我當時也是聽了很多考研機構的擇校課,給大家總結一下共同的步驟,首先先確定地區,我當時是很想去北京的,因為我本科所在城市是二線城市,所以研究生期間很想去體驗一下一線城市的教育水平,果然我的選擇沒有辜負我,在我研究生學習的半年期間,體驗過北京各大高校的講座、學術研討、論壇活動,教育資源十分豐富便捷,並且之前只能通過看論文才能了解的學術大牛,現在通過講座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對話交流。其次確定學校位置,因為北京整個地區跨度是比較大的,要是選在比較遠的區域,它的實際性價比可能就沒有那麼高,以我之前的綜合實力和想法,我的選擇之一是北印,但是看了北印的位置之後,我就放棄了。因此在我仔細篩選之後,就確定了海澱區,海澱區學校也很多,但在考慮自己的綜合實力以及院校的非歧視情況之後,我就確定了民大。
民大整體試題的難度是中等,歷年的考題也比較傳統,不會有超綱的題目,屬於只要認真仔細的複習,結果都不會太差的那種考題風格。2019年民大的新聞傳播學院開始從原來的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獨立出來,因此2019年是一個擴招的元年,該專業一志願報名人數512,錄取人數51人,2020年一志願報名人數未公布,錄取人數90人,推免25人左右,從每年逐漸增加的招生人數來看,未來兩年都是民大大幅招生的關鍵時期,因此如果大家的能力無法達到中傳、人大、北師大的實力標準,民大未嘗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二、初試複習經驗
以下我說的只是我個人複習的進度和經驗,所以學弟學妹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的參考。
(1)英語
首先是英語,英語我是比較早準備的,大概3-4月份慢慢開始的,3-5月份的那段時間我的複習節奏還不是很緊湊,因為自己平時還要上課,所以英語主要以背單詞為主,單詞的話我選的新祥旭英語,因為當時新祥旭英語很火,我就報了它的系統班,所以連帶英語單詞、閱讀、語法、寫作我都跟的是新祥旭英語,新祥旭上課的頻次和節奏很科學並且也很系統,基本上不用特別擔心,本身我的英語底子不算特別差,所以學起來還是學有餘力,這裡學姐要給大家一點建議,市面上現在不同的課程特別多,我們在考研時期焦慮的心情會促使我們要去選擇不同的課程去學習,例如單詞、閱讀、作文、語法很多同學都會分別選擇課程學習,我不否認這些課程的確有自己的優勢之處,但是考研期間我們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大家如果一開始選定一個課程,那就扎紮實實的從頭跟到尾,內容都是相差不大的,是否學的進去,將別人的東西轉換為自己的東西,這個是需要自己鑽和悟的。
這裡我講一下我學英語的經驗和方法吧,一開始我的閱讀分數不是很高,為了練習閱讀,我每次都會課下把老師上課講的閱讀文章再自己進行翻譯一遍,這個過程非常的浪費時間,並且也很難,但我親測是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那些知道單詞意思,但是放到文章裡無法去理解句子含義的同學十分友好,其實這也是提高語感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如果你的英語底子特別差,並且時間足夠充裕的話,試一下這個方法,這個方法不僅對閱讀有效,對其它翻譯、長難句理解等都很有用。其次是作文,作文的話我開始是比較晚的,我一直想最後兩個月突擊背一下應該來的及,實際上到最後你會忙著背專業課,無暇顧及英語,所以學姐在這裡建議大家還是提早1個月準備作文,一周2-3篇,早上拿出來讀一讀,練練自己的口語,也算是給複試做準備。
(2)思想政治理論
政治的話,我的分數是達到了我之前的心理預期,70分+,政治我同樣是開始比較早的,跟英語差不多是同期進行,政治我選擇的是徐濤的政治系統班,當時我也是在很多課程裡面進行選擇,買了很多的輔導書,這個密押、那個考前解析,但最後發現是看不完的,所以學弟學妹們真的不要買過多的資料,知道大家考研時期資金也比較緊張,只要把自己手頭上的資料看完就可以了。除了跟徐濤的政治課,肖秀榮的1000題我也是刷了三遍,做筆記、錯題集、思維導圖我相信這些大家都知道,這個過程很重要,別人幫你整理和梳理完之後,自己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薄弱方面再進行梳理,用思維導圖根據不同時期整理易錯點、混淆點,其實比你木著腦子光刷題要更有效,其次在考前的一個月我已經把肖秀榮的選擇題刷完了,再沒有題刷的情況下,我在網上買了那一年幾乎所有的政治密押卷,應該有20套左右,只刷選擇題,要說效果的話,可能是在做選擇題的速度上得到了提升,最後就是肖秀榮的8套卷和4套卷,最後關頭,我是沒有時間背8套卷的,所以只背了4套卷,我說的背絕對不是只背答題邏輯和答題思路,而是全部整整齊齊的把它背完,因為我個人的心理建設不是很強,十分害怕在考試時因為緊張會忘記自己背過的東西,所以在考前兩周我把所有背過大題全部都默寫一遍,這才算完整。
(3)專業課
對於跨考的我來說,專業課其實才是大頭,專業課真正的高強度學習其實是從暑假開始的,我開始的時間是比較晚的,因為我從3-6月很長的時間在猶豫和選擇,也花了一些時間去進入這個學科,了解這個學科的思維邏輯,如果學弟學妹跨學科考研,應該就能理解我所說的這個難點,3-7月份我主要是以基礎為主,新聞學和傳播學,新聞學的話以背為主,我用的資料是《新祥旭中民大MJC考研應試寶典》,雖然它包括了很多考點,但其實有個別考點是不太詳細的不過也正常,因此這個時候如果你想比別人多那麼個幾分,就必須去參考其它的資料或者一些公眾號的資料補充在考點的旁邊,3-7月基本上中外新聞史要過兩到三遍(理解+重要考點記憶);
其次是傳播學,傳播學的話一定要去看書,先看《傳播學教程》(郭慶光),自己做思維導圖,搭建自己的框架,如果覺得理解不了的話可以去看一看《傳播學引論》(李彬),這個會更加的生動有趣,過完傳播學第一遍之後,基本上對傳播學的大框架有所了解,第二遍就需要對傳播學裡的細枝末節進行細化、拓展、聯繫,因此傳播學不只是光靠背,還需要理解和運用,這個時候可以找一些專業的課程進行輔助學習比較有效,同時新手的話還是推薦《新祥旭中民大MJC考研應試寶典》,如果自己理解過於困難,可以向同校的學姐學長要一些已經整理好的筆記,複習起來也比較節約時間。
7月開始,也就是暑假階段,我就開始準備練習實務,第一個月練習的是消息和評論,評論的話我是以一些優秀的公眾號文章為例進行學習與積累,把比較好的觀點摘錄下來,就像高中寫作文積累好詞好句一樣,同時最重要的是學習優秀評論的行文邏輯,這個邏輯需要自己進行思考、拆分、然後轉化為自己的行文邏輯,我這裡給大家推薦幾個公眾號《紅辣椒評論》、《傳媒評論》、《曹林的時政觀察》等,大家有空可以看一看,這些文章更多的是給大家在idea上的參考,並不是讓大家去模仿它的寫作邏輯,我真正練習評論的寫作規範方法是找學長學姐以及小夥伴進行指導和互相批改的,練習是最有效的提高方式。消息的練習方法也跟評論一樣,只要堅持復盤練習,消息一般是不會拉分的。
進入8月份我就開始練習答題,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都已經開始準備了,像這些題型很多公眾號都會出一些答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不同題型和熱點的結合,我當時大部分的熱點解析都是參考一些公眾號來學習的。同時要開始準備每月的時事熱點,我當時用的是《小王子》,但是學弟學妹們還是要根據院校的考題方向進行再一次的自我整理,其實很多熱點是可以進行共性整理的,這也算記憶的一種方法。
進入9-10月,我開始進行狂背模式,因為之前都是零散的分部分學習,從9月初,我就開始分專題整理和背誦,比如媒介融合、數據新聞、跨文化傳播、媒介倫理等專題這些都需要自己去整理,並且積累案例(這點很重要),有很多同學在答題的時候選擇的案例都比較普遍,這樣答題的話沒有亮點,平時可以獨立的形成一個案例合集,便於答題時引用。其次可以開始去閱讀導師的一些論文,同時也可以閱讀學界大牛的論文,如果時間不多,可以挑部分學界老師的論文來看,比如彭蘭、劉海龍、陳力丹老師等。
另一方面我也開始準備一些其他的內容,例如廣告策劃、新媒體策劃、報導策劃、採訪提綱等,這部分佔據考試的比例不是很大,所以我開始的也比較晚,這部分只要不出錯就可以了,大家可以去看一些公眾號、或者向學姐學長們要一些答題的模版,然後自己多練習,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些關於廣告方面的公眾號,《廣告狂人》、《創意廣告》、《4A廣告門》等,學弟學妹們有空可以看一看,積累一些創意。
進入11月我就開始提高自己的限時答題速度,名詞解釋5-7分鐘、簡答題15分鐘、論述題20-25分鐘,按照這個答題速度逼自己在短時間內迅速組織語言和答題邏輯,這個時候可以多看一些優秀答案,總結經驗;其次還有一部分就是練字和提高卷面整潔度,我在9月份開始練習答題的時候,用的是無格A4紙進行書寫,因為考試的答題卡是沒有橫線,為了練整齊度,只要是書寫我用的都是A4紙,到後來我的書寫以及卷面進步很大,在高速產出的時候卷面依然能夠保持的很整潔,因此即使時間很緊急,大家還是要注意這些細節。
11月-12月的背誦,我採用的是刪減記憶法,因為在這個階段該背的差不多都背完了,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此刻要把記憶的東西進行縮減,知識點在順過一遍之後,把已經掌握的東西進行刪除,等到3-4遍之後,每一個考點的筆記應該只剩下5-6個關鍵詞,然後再根據這些關鍵詞進行自由的發揮,用自己的言語進行表述,這樣效率會提高很多。最後就是一定要進行1-2次的模考,分數不用太在意,一定要合理的把握時間的節奏,確保自己在3個小時內能把題寫完。
三、複試準備經驗
2019年是民大新傳開始擴招的一年,那一年進複試的分數線是360,總共錄取了56(不包括各種推免和招生計劃),複試比例是1:1.5,當時複試進了80+的人,今年2020年的複試採用的是線上面試,因此多少流程有些許變化,大家在準備2021年複試的時候可以將兩個年份的複試流程都參考一下。
2019年民大複試與以往不同,增加了筆試,複試的分數分三部分進行綜合記分,分別是筆試成績+面試成績+英語翻譯,筆試這部分跟初試一樣準備就可以,英語翻譯的話多看一些時事新聞,比如給大家推薦BBC新聞,積累一些時事的英語名詞即可。
民大的複試內容比較貼近熱點,因此在準備複試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新聞熱點,並且與新聞傳播學的知識相結合,每天需要空出時間將之前手上寫的內容能夠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複試其實是一個將自己所學內容輸出的過程,有很多初試特別優秀的同學,在面試的時候就陷入了尷尬,例如一旦進入緊張的環境,會雲裡霧裡說不清楚,邏輯混亂或者詞不達意,這方面比較薄弱的同學,一定要找人陪你一起練,可以在想問題的時候用筆寫出自己的邏輯框架,逼自己快速輸出,也可以對一個問題進行頭腦風暴,互相探討,然後再對其進行評價。在英語口語方面,我那一年是考了英語自我介紹(這部分是選擇項),我在準備的時候用的是扇貝口語和英語流利說,每天練30分鐘,主要是練英語口語的語感。在面試時讓老師耳目一新的同學很少,我們大部分同學做到落落大方,井井有條就可以了。
當然在面試的時候我們也要謹記三個原則,一是老師對你的提問或者質疑,不要進行反駁和狡辯,虛心接受即可。第二,不確定的內容不要說,因為老師可能會根據你所說點進行深挖,如果你只是零星了解的話那就很尷尬了。第三基礎知識不要錯,如果你在複試抽題的時候,抽到的是基礎知識類問題,一定要組織好語言想好回答,因為基礎知識一旦出錯的話,老師會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
總結一下民大複試難度的話處於中等,只要跟初試一樣好好準備不出意外的話就不會很低,複試的內容方向還是偏於熱點問題的理解和看法,平時只要多看一些公眾號文章的熱點分析,並把好的觀點積累下來,再結合自己的理解即可。
四、心態調整
回想一年來的考研經歷,確實是讓自己成長了不少,我跟大家一樣,在準備初試的時候,一萬次想到自己如果落榜了,錯過校招、錯過考公的自己到時候該怎麼辦,會不停的焦慮、失眠,但這一切都是必須經歷的,經歷這些你才知道你要獲得的結果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其實我本人從初試到複試也並沒有一帆風順,初試的時候因為條形碼忘貼而導致英語失利,複試的時候,清楚壓線的自己沒有複試希望,準備飛去河北進行調劑面試的前一晚上收到了複試名單,考研的整個經歷對我來說就像是過山車般的體驗,所以大家要在這一年的長徵路上做好心態調整,之前很喜歡徐濤老師說的一句話,考研並不只是對你學識的考驗,更是對你應急能力、心態調整、抗壓能力的綜合考驗,所以打擊只是暫時的,越過這些你就能成為真正的研究生啦。
其次在計劃方面,大家要勞逸結合,不要一直悶頭學,這樣的效率其實是不高的,你可以一周一個小計劃,一個月一個大計劃,兩周獎勵自己出去嗨或者放鬆心情的機會,比如一個人或者跟你的研友一起看電影、喝幾杯、唱K,這些都是釋放壓力的方式,當然在實行計劃的時候可能總是會被一起其它的事情打斷,比如畢業論文等等,其實我也一樣,現在想想我當時的計劃全部完成的可能也只有70%左右,所以大家也不要過於焦慮,儘自己的所能做到最好,剩下的就盡人事聽天命。
(本文來源新祥旭考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北京高校考研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