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俗語文化在數千年的文化歷史傳承中,也可以稱得上是獨樹一幟。畢竟這些俗語作為老祖宗那一輩的經驗之談,一向深受我們普通百姓的推崇和喜愛的。
這些文字雖然說比較通俗直白,但它包羅了世間萬千,富含著許多人生哲理。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它就是一股獨特的文化源泉,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常聽老人說:「寧在墳頭過夜,也不從空宅老屋過。」但是那時候年齡還小,懵懵懂懂,並不懂其中的深意。唯一給我印象深厚的,便是增添了我一些對未知的恐懼。
現在想想這句話俗語理解起來也極為簡單,不就是說大家寧願在墳地裡過夜,也不願意選擇荒廢的老房子嗎?
可是你仔細想一想,這句話是不是違背我們的正常邏輯呢?
按照常人思維來講,墳地一般都選擇在荒涼偏僻,只能是以天為被以地為席,毫無遮擋;那麼相反,即使是極為廢舊的老房子,它的情況也要比墳地好很多。那麼這不合常理的忌諱,其中真的隱含著什麼道理嗎?
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人們都是對鬼神比較恐懼的,其實對於死亡的害怕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作用而已,再加上上一代乃至上上一代的老人們的言傳身教,任何人的潛意識裡都會有一種恐懼,但其實我們也都知道人死了就如同燈滅了一樣,像這些墳地也就只是一種象徵而已,並沒有真正可怕的地方。
因此相比之下,反而那些廢棄的老宅才是應當真正注意的地方。大致總結一下原因,可以分為下面三點。
第一點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點,自然是安全問題。
在這問題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我身邊的問題。我當時是住在農村裡,那會兒的房子都是低矮的土房,每家的房子都是用黃土做的胚子,幾乎沒有現在的磚瓦房。
對於房頂來說就更是如此,要不是茅草加上一些木板,要不就是茅草再加上一些瓦片。這些房子經常有人住還好說,經常沒人打理的話一遇到風吹雨打就會倒塌,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變成危房。看到這裡,你就會覺得古人說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
第二點就是隨便住廢棄老宅,容易招惹是非。
相比是公共場所的墳地來說,老屋就顯得相對私密一點,畢竟這些地方不會經常有人去。如果被別人看到你經常去這些地方,也會讓人產生不好的想法,反而還會被人說閒話。
空宅子一般都是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治安相對較差,如果與你同行的人較少,遇到事情之後更是難以逃脫,而墳地只是相對冷一些,並不會對個人帶來太大的危害。那空宅子這些地方還是少去為好。
第三點就是容易遭受野獸的侵襲。
對於那些空住宅來說,一旦長時間沒有人居住,就會變得潮溼腐敗,這樣就很容易會有一些小動物進來,所以如果我們貿然闖進去,可能還會遭到這些動物的攻擊,誰又能保證它們身上沒有毒性呢?
並且在房子裡我們又很難逃跑出去。那墳地相對來說就比較空曠一點,就會比較容易逃脫。
所以有時候我們還是得相信老祖宗的一些俗語,他們其中包含的道理,真的是至今都很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