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歷經10年,投資14億,全力打造的重醫附二院新院(江南院區),已完成開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標誌著重慶最大的醫療綜合體已經建成,一座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的智能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型綜合醫院屹立於長江之濱,南山之南。
2日~6日義診期間可免掛號費、免檢查費
據了解,醫院於2018年7月2日正式開診,為體現大型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回饋市民多年對附二院的信任和厚愛,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正式啟動大型公益義診活動。
7月2日至6日連續5日在江南院區舉行義診活動,由知名肝病專家、醫院院長任紅教授率上百名寬仁名醫、教授、博導現場為廣大市民提供義診諮詢服務。
醫院院長任紅告訴記者,凡在此期間到江南院區義診的平診病人可免掛號費,免病情需要作的檢驗費、檢查費(包括CT、MR等大型檢查項目費用),此次義診同樣要接受衛計委合理診療督查。
記者打探
規模大:總建築面積25萬方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江南院區總建築面積25萬方,共有醫療綜合樓、感染與肝病中心、科教樓、全科醫生樓等4棟大樓。其中,醫療綜合樓包含大型裙樓和兩棟塔樓,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7.5萬方,為西南地區體量最大的單體醫療建築。
感染與肝病中心建築面積約2.15萬方,是肝病及感染病的專科樓,設有專業的診療室和感染病專用病房,為患者提供專業專注的服務。全科醫生樓為臨床全科醫生的培養基,建築面積約1.4萬方。科教樓工程為科研教學行政樓,建築面積3.5萬方。
就診近:採取「一院兩區」管理,同醫護同管理
與開設分院的管理方式不同,任紅院長告訴記者,重醫附二院對江南院區採用「一院兩區」的管理模式,即江南院區與臨江門院區是同一家醫院,醫護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都相同。這樣的管理其目的就是為了讓病患就醫更方便,醫生兩邊院區都會開設門診,如果住院患者要從臨江門院區轉到江南院區,不是轉院,僅僅只是轉區而已,流程更方便更快捷。如此一來,南區的市民再也不用費力跑到臨江門就診了。如果在臨江門院區掛不到的專家號,可掛該專家在江南院區的號,成功率更高!
更智能:取藥、採血、取報告等都是人工智慧
江南院區還是按照智慧醫院的模式建設的,處處可見人工智慧的運用。
自動發藥機:在藥房,記者看見這裡採用全新的全自動發藥機,自動分揀,自動發藥,效率更高、差錯率更低,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以後取藥再也不用排長隊了。
麻醉藥品取藥機:其中,對於管理嚴格的麻醉藥還有專門的麻醉藥品取藥機,只有醫生用指紋識別和處方才能開櫃取藥,而且還會自動清點和保存取藥記錄。
自動化採血系統:在採血窗口,配有自動分揀採血用品和血液樣本的機器,採血完畢後,血液樣本自動傳輸到存儲櫃中,效率更高,簡單的採血可達到20~30秒/每人。
智能分診系統:每個就診區都有兩塊屏幕,等候區一塊大的電子屏幕叫號,診室門口一塊電子屏,門診醫生登錄後,醫生簡歷介紹、擅長方向、門診信息,就診進程一目了然。
更便民:門診按照器官系統分布,就診檢查走路更少
走路更少:為了讓病人就診體驗更方便、更輕鬆,醫院規模變大後,江南院區門診分布設計上也非常人性化,門診區域不按照傳統的內外科分布,而是按照器官系統分布,譬如2樓A區是泌尿系統就診區域,與此相關的泌尿外科、男科、腎內科、慢性腎病科都集中在此區域。另外還為專病、專科、專家、多學科門診等設立了獨立的就診區域。
如此設計,一來方便分診,病人如果不知道看什麼科,只需要根據自己病痛的器官位置即可找到相應的分診臺,護士即可馬上分診;二來方便就診與會診,所有與此相關的醫生和相關的小檢查室都在這區域內,病人不需再到處奔波,減少走動,醫生們會診起來也更加方便。而且每個區域都設有自助機,掛號、繳費、取報告都無需走遠。
站立更少:每個區域門診專設有分診臺,分診外等候叫號,進去後門診室外等候就診,兩個區域都設有足夠的座位,減少病人站立的時間。
不再擁擠:為了減少擁擠,醫護通道與病患通道分開,在放射科檢查區域也同樣採取醫患通道獨立設計,將更多的空間留給病患。
檢查更舒適:所有門診的檢查床均降低和增寬5公分,讓病人躺上去更舒適,就診體驗更好。
高精尖:初期投入醫療設備約3.5億元
而在檢查設備上,江南院區初期投入醫療設備約3.5億元,配置一批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高精尖設備儀器,包括:高端直線加速器系統、GE 64排128層螺旋CT 、西門子1.5T磁共振,西門子及東芝懸吊式通用型平板血管機,GE及飛利浦等品牌高端超聲,高清、超高清電子內窺鏡系統及3D內窺鏡系統等,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就診服務。
作為中國西部歷史最悠久的醫院之一,重醫附二院百年傳承,積累了一批優秀人才,建立了特色科室,取得了卓越科研成果,為打造高水準、生態型、國際化醫院做好了充分準備。
為方便患者來院就診,醫院開通了患者交通車:公交車邱家灣站——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劉家坪輕軌站——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另外還有130公交線路:從江南公交換乘樞紐站(茶園)到天文大道(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重醫附二院新院(江南院區)
實況新聞—重慶時報記者 張青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