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調查:新華社記者實地探訪「化武襲擊」現場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05495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鄭一晗)本月7日,位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東郊東古塔地區的杜馬鎮據稱發生疑似「化武襲擊」事件。

  14日凌晨,美國聯合英國、法國對敘利亞境內目標實施打擊。此次軍事行動的合法性遭到質疑,呼籲對「化武襲擊」事件展開公正調查的聲音強烈。

  4月14日凌晨,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防空飛彈的軌跡劃破天空。(新華社/美聯)

  連日來籠罩在「化武疑雲」下的小鎮杜馬牽動國際社會目光。新華社記者20日隨敘軍方進入杜馬,對「化武襲擊」指控展開實地調查。

  在鎮北的烈士廣場旁,記者找到了據稱接收疑似化武襲擊受害者的杜馬醫院。

新華社記者探訪杜馬醫院視頻截圖

  醫院坐落在地下防空洞內,通過堅固的通道和杜馬多地相連。事發後,這裡仍然在接收、救治病患。

新華社記者探訪杜馬醫院視頻截圖

  在人來人往的急診室裡,一位名叫迪亞的醫護人員向記者講述了事發經過。

  他說,急診室7日收治的幾人,都是因為吸入塵土出現呼吸異常的症狀,「但肯定不是遭到化武襲擊的症狀」。

  迪亞說,就在醫護人員救治時,診室裡突然衝進一群不明身份的人,他們一邊大喊「化學武器、化學武器」,一邊拿水管朝病人身上衝水,同時拍攝。

  「人們被嚇壞了,不明所以地跟著開始衝洗身體。」

  杜馬鎮的其他地方一如這個廢墟下隱藏的醫院,如今一派殘破蕭索。

  街上橫陳著多輛被燻黑的汽車殘骸。孩子們結伴從尚未清理的炮彈邊走過。路邊碎石瓦礫堆積。一陣風吹過,揚起漫天黃沙。

  一名男子站在自家陽臺都掉了的二層樓,腳邊放著一些顯然是用來修補的石頭。他一臉茫然,似乎無所適從。或是不知道從哪裡修起,或是不知平靜能維持多久。

  4月20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東郊杜馬鎮,幾名孩子在廢棄的公園裡蕩鞦韆。(新華社發 胡馬姆·阿里攝)

  烈士廣場旁邊有一些鞦韆和滑梯,近看上面布滿彈孔。整個廣場恍如寂靜嶺。孩子蕩著鞦韆,單純快樂……

  依然懸著的「化武疑雲」讓杜馬鎮的這份「平靜」分外脆弱。

  【閃回:疑似「化武襲擊」】

  杜馬當地的醫療救助組織「敘利亞美國醫學會」和一個名為「白頭盔」的救援組織8日發表聯合聲明說,杜馬多個居民區7日遭到持續轟炸,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500多人出現接觸化學製劑後才有的呼吸困難、口吐白沫等症狀。40多人在當天的襲擊中死亡。

  當時流出的一段視頻顯示,一個小男孩疑似遭到化學武器的襲擊。他面色蒼白,驚慌失措,有人在努力給他澆水洗臉洗手。

半島電視臺疑似「化武襲擊」視頻截屏

  正是以此為由,美英法三國14日對敘利亞實施軍事打擊。此後,三國一直在極力證明「敘化武事件」的真實性,但並未拿出證據。

  4月14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安理會就旨在譴責對敘利亞軍事打擊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化武襲擊的說法遭到敘政府和俄方否認。俄方反指敘利亞反對派在英國支持下策劃實施了這起襲擊。英方予以否認。俄方17日稱,在杜馬發現反對派武裝留下的大量化學武器。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19日說,敘利亞政府軍收復東古塔後,發現反對派武裝留下的化學武器,其中包括來自德國的化武。

  伊朗媒體法爾斯通訊社11日報導,敘利亞政府軍在杜馬鎮郊區發現一處「影視基地」。軍方人員在現場發現相機和電影製作設備。

  此外,有擺拍、造假前科的「白頭盔」摻和其中,也引發很多人的懷疑。

  所謂「化武襲擊」視頻中的小男孩名叫哈桑·迪亞卜。他近日這樣對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記者描述7日情況:

  「我和媽媽、姐姐起先待在防空洞裡。突然來了幾個人,命令我們從地下室跑去醫院。還沒等我們進去,就有人開始用水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兒也沒病。」

哈桑和他的父親。(源自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

  俄羅斯方面已表示,將在聯合國分發這一視頻。

  針對俄羅斯媒體的報導,美國國務院稱,敘利亞與俄羅斯已對疑似發生化武襲擊的地點進行「清理」,並施壓化武受害者讓他們更改口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希瑟·諾爾特說:「我們有可信信息表明俄羅斯官員正和敘利亞政府聯合,拒絕並拖延調查人員進入杜馬。」

  7日的具體情況如何目前眾說紛紜。但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的當地居民、現年40歲的艾哈邁德這樣說:

  「7日那天,政府軍和武裝分子交火非常激烈,很多民眾都躲在地下避難,很難了解外面發生的事情。」

  他說,因為害怕空襲和爆炸,這些年人們在家裡挖了地下室,衝突激烈時躲在裡面幾天都不敢出來。

  目前,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專家已抵達敘利亞,將就「化武襲擊」事件展開調查,但接連多日被阻杜馬城外,實地調查尚未展開。

  分析人士指出,「化武疑雲」的調查結果,將直接關係到美英法對敘進行軍事打擊的「正當性」。

  據信,禁化武組織調查團進入杜馬後將採集土壤、遇害者血液、尿液和組織樣本,搜集武器零部件,採訪證人。一些人擔心,隨著時間推遲,證據搜集難度會加大。

  不過,根據以往經驗來看,國際化武專家的調查最多能確定是否有人使用了化學武器,而難以證明是誰使用了化學武器。

 

 

  禁化武組織調查團進入敘利亞杜馬調查「化武襲擊」事件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禁化武組織)21日發布公報說,該組織調查團當天進入敘利亞杜馬鎮就據稱發生的「化武襲擊」事件展開調查。>>

相關焦點

  • 美英法對敘軍事行動遭廣泛質疑 化武疑雲仍待查
    與此同時,敘利亞「化武疑雲」真相仍有待查清。截至當地時間16日,禁化武組織人員仍未進入疑似「化武襲擊地」杜馬。美英法動武遭國內廣泛質疑「任務完成!」1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社交網站上興奮地說,美、英、法「完美執行」針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
  • 美副總統:已準備好再次打擊敘利亞 確信敘使用化武
    正在利馬出席第八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的彭斯對記者說,美法英三國聯合進行的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取得了「極大成功」,打擊了敘利亞進行化武攻擊的能力。當被問及為何美國不等有關敘利亞化武事件調查開啟就採取軍事打擊,彭斯說,「美國確信敘利亞政府進行了化學武器襲擊」。他說,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如果再次使用化學武器,將為此付出「極大代價」。
  • 昔日第一高內部重建 濟南報業記者帶你實地探訪
    昔日第一高內部重建 濟南報業記者帶你實地探訪 2020-12-13 1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上門採集 查缺補漏——新華社記者探訪綏芬河市核酸檢測現場
    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新華社哈爾濱12月13日電 題:上門採集 查缺補漏——新華社記者探訪綏芬河市核酸檢測現場新華社記者王鶴、董寶森、徐凱鑫「當時我正在醫院上班,接到通知後,直接乘車趕往綏芬河,換洗衣服都沒帶。」黃建坤說。
  • 中國代表敦促各方在敘利亞化武問題上堅持開放、透明、包容態度
    新華社聯合國12月11日電中國 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11日在安理會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視頻會上發言,敦促各方堅持開放、透明、包容的態度。  耿爽表示,中方一貫反對任何國家、組織或個人使用化學武器。對於指稱使用化學武器情況,應該以事實為依據,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為準繩,進行公正、客觀的調查和處理。
  • 安理會表決敘利亞化武問題中方棄權 外交部回應
    海外網4月13日電 4月12日,安理會表決敘利亞化武問題決議草案,中方投了棄權票。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譴責日前在敘利亞境內發生的疑似化武襲擊事件,認為應當由禁化武組織、聯合國有關機構展開獨立、全面調查,基於確鑿證據查明事實真相,從而得出經得起事實和歷史檢驗的結論。問:4月12日,安理會表決敘利亞化武問題決議草案。中方投了棄權票,為什麼要投棄權票?
  • 美英法準備再次空襲,說英語的外國專家已抵達,只等化武襲擊發生
    俄媒稱外國專家已抵達,隨時調查可能發生的化武襲擊事件。 俄羅斯方面則表示,根據伊德利卜省居民提供的消息,操英語的外國專家已經抵達伊德利卜省南部,準備調查可能發起的化武襲擊事件,在敘軍的每次進攻中,幾乎都會發生化武襲擊事件,美英法目前已經進行軍事準備
  • 白宮官員:俄羅斯必須申明是否提前知悉了敘利亞化武襲擊;有證據...
    白宮官員:俄羅斯必須申明是否提前知悉了敘利亞化武襲擊;有證據表明敘利亞政府軍在上周使用了沙林毒氣;有清晰的證據表明俄羅斯曾試圖利用虛假情報掩蓋敘利亞化武襲擊 關注微信號ytx0921,獲取第一手投資消息,英明投資人的絕佳選擇
  • 記者實地探訪
    11月18日、1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進行實地探訪和調查,多個部門進行了回應。現場探訪:護城河泉城廣場段河水突然變渾濁11月17日至18日,濟南市迎來立冬後的首場降雨,綿綿細雨中的護城河宛如江南水鄉,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記者實地探訪……
    記者實地探訪…… 2020-09-02 1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記者帶你實地探訪
    新華社哈爾濱7月6日電(記者楊思琪)疫情下的高考,註定不凡。今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有4.7萬名高考生赴考,約佔全省考生總數的四分之一。高考前夕,記者實地走訪哈爾濱市第九中學考點,探訪特殊之年的考場究竟有何不同?7月6日下午,哈爾濱市第九中學靜悄悄,學校教職工正在進行最後的部署。
  • 處理日本遺棄在華化武刻不容緩
    本報齊齊哈爾6月19日電(記者亓樹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區頭站村日本遺棄化武挖掘回收現場第三天作業結束,共挖掘出60枚左右的炮彈,挖掘速度較之前兩天大大提高。作業現場中方負責人、外交部處理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問題辦公室主任葛廣彪說:「事實再次說明,解決日本遺棄在華化武問題刻不容緩!」
  • 光谷,吉慶街,江漢路……新華社記者探訪武漢街巷
    光谷,吉慶街,江漢路……新華社記者探訪武漢街巷 武漢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幾天掛「0」記者騎著自行車穿行武漢三鎮的街頭巷尾
  • 記者實地探訪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
    央廣網2月18日消息(記者孫利 王銳濤)2月17日,軍隊支援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的1200名醫護人員通過航空和鐵路運輸,陸續抵達武漢。17日下午,總臺央廣記者孫利、王銳濤實地探訪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
  • 兩篇報導成就兩位「時代楷模」,這位新華社記者是如何做到的
    本期嘉賓:李驚亞新華社貴州分社主任記者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農村的普通小水渠,可是提供線索的朋友都很激動,力推我去看一看,也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水渠。實地探訪,發覺這條渠確實如大家所說的一般驚險。  我原本以為是一條普通的水渠,結果上去走了20分鐘後發現,這竟然是一條掛在懸崖峭壁上的「天渠」。於是瞬間我的後背和脖子都冒冷汗,兩條腿直發軟。抬頭看看夕陽,感覺天空離自己格外近,低頭再看懸崖下面的公路,行駛的車輛就像螞蟻一樣小,整個人頭暈目眩的。
  • 記者實地探訪青島海泊河:萬噸汙水溢流盼治理
    記者實地探訪青島海泊河:萬噸汙水溢流盼治理 來源:大眾網   作者:王琨   2013-07-11 15:40:00
  • 他們是歷經"槍林彈雨"的戰地記者,還都畢業於北京同一所高校!
    他們,數年如一日駐紮在異國他鄉,把照相機、攝像機和錄音筆對準第一新聞現場;他們,將個人生死置於度外,不懼危險,報導真實;他們,都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戰地記者。2002年,她出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成為唯一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在中東,周軼君近距離接觸了很多危險和死亡,最危險的一次就是住處500米以外的房子被炸掉。作為資深戰地記者,周軼君曾多次採訪過阿拉法特、阿巴斯、亞辛等中東關鍵人物,還是第二屆CCTV"中國記者風雲榜"得主。
  •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
    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探訪現場:遊客拍照、直播、團隊拍攝等行為並未被制止9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太古裡時,已有一群遊客在拍照。工作人員會在一旁進行體溫測量,卻並未加以制止。現場身著傳統服飾的遊客正在錄製視頻記者發現,與之前不少人聲稱遇到的「進入太古裡,便有大量攝影師跟拍」的情況有所不同,如今的拍攝要「低調」很多。「之前聽說過太古裡『禁止拍攝』的消息,也研究過發出的公告,但從公告內容來看,我們認為禁拍主要針對的是那種未徵求遊客同意便直接拍攝的現象。我們和他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