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託里縣沙爾巴克特金礦地質特徵及成礦規律研究

2020-12-17 中國選礦技術網
 

  區域地質背景

礦區地理位置屬西準噶爾地區,大地構造位置位於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Ⅰ級)準噶爾微板塊(Ⅱ級)唐巴勒— 卡拉麥裡古生代複合溝弧帶(Ⅲ級)西北緣內。區域地層屬 於北準噶爾地層分區-託裡地層小區,地層從 S~T 均有出 露,礦區主要出露下石炭希貝庫拉斯組和包古圖組 ;構造以 北東向達爾布特斷裂、瑪依勒斷裂、巴爾勒克斷裂為主體構 造,傍側平行次級斷裂發育,多期活動性明顯。上述斷裂構 造嚴格控制區內地層、巖漿巖及構造形態、礦化類型的空間 分布 ;區域巖漿巖種類繁多,從超基性巖至酸性巖均有分布, 其中以花崗巖為主,超基性巖次之,其中海西中期石英閃 長巖與成礦關係密切,年齡值為 300Ma~320Ma ;微量元 素特徵表明,中酸性小巖體中 Au、Ag、As、Cu、Hg、Sb、 Mo、Bi、Co、Cr、Pb 等 元 素 的 豐 度 值 高,其 中 Ag、As、 Au、Cu 值高出地殼十幾~幾十倍。區內蝕變巖型礦、斑 巖型(金)礦多賦存其內外接觸帶中。 礦區成礦帶位於唐巴勒 - 哈圖 Cr-Cu-Au-Fe-MoW-Sn-Mn-U-Be- 石棉 - 水晶礦帶的西部,該礦帶為新 疆金礦主要產地之一 , 金礦分布面積大,礦產地多,主要有 哈圖、包古圖、拉巴、廟兒溝等金礦成礦遠景區 , 成礦環境 優越。

  2 礦區地質特徵

  2.1 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下石炭希貝庫拉斯組(C1x)和包 古圖組(C1b)。 下石炭統希貝庫拉斯組(C1x):在礦區內廣泛出露,為 復理石建造,系淺海至深海相凝灰質碎屑巖,矽質巖、碎屑 巖、生物灰巖。 巖性以凝灰質巖屑長石砂巖、凝灰質含礫砂巖為主。希 貝庫拉斯組地層富集 Cu、Au、Ag、Sb、Hg、Ba、Zn、Cd、 P、W 而 貧 Na2O、Cr、Ni,為 Ag、Zn 第 二 富 集 層 位,Ba、 Cd 第三富集層位。 下石炭統包古圖組(C1b):整合於希貝庫拉斯組之上, 為一套淺海相極細火山碎屑巖、火山碎屑沉積巖、正常沉積 巖建造,包古圖組地層呈高背景分布的元素主要為 Sn、As、 Cu、Hg、Ag 五個元素,Zn、Au、Co、Mo 等元素含量與區 內背景基本接近,處於正常分布狀態。 Bi、W、Ni、Cr 等元素離散程度高,空間上含量變化較 大,尤其是 W、Ni 二個元素變化係數均在 2 以上,離散程度 極高,可能會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礦 ;其它元素離散程度相對較低,在空間總體處於均勻分布,地層中熱液元素背景偏高, 認為主要是與中酸性巖漿和斷裂構造作用有關,局部地段亦 可能富集成礦。

  2.2 構造

斷裂構造發育,礦區位於瑪依勒大斷裂南側,近南北向、 北東向、北北東向次級斷裂構造較發育,巖體周邊近南北向 弧形斷裂構造發育,構造破碎帶很發育,沿破碎帶多充填 基—中酸性脈巖及淺成斑巖體,對原巖體改造特徵突出。 頻繁的巖漿活動,花崗巖體侵位過程中所提供礦液經節 理和張性斷裂向上運移並富集儲存。礦床的形成及礦床規 模、空間分布、礦體形態、產狀多受一定構造控制。

  2.3 巖漿巖

礦區侵入巖發育,主要有閃長巖,其次是石英二長巖、 花崗閃長巖、輝長巖、閃長玢巖、石英閃長斑巖等。東部發 育拉巴小巖體,呈小巖株產出,面積約 23.95 平方千米,巖 體邊緣廣泛分布角巖化,接觸帶見有含金電氣石石英脈、方 解石脈,分布有鉀長花崗巖小巖株,花崗斑巖等巖脈發育, 見有矽化、黃絹英巖化等蝕變,化探分析平均 Au 含量為 10.6ppb,金含量明顯高於其所在地層中的含量,說明這些 侵入體中的 Au 發生過遷移,位於外接觸帶中的金礦則應是 巖體中 Au 活化、遷移、富集的結果,從而說明侵入巖是其礦成礦的主要物質來源,同時也為成礦提供了熱動力來 源。

  2.4 地球化學及物理特徵

區內分布有 1 :5 萬化探 Hs-5- 乙 2 綜合異常,異常以 金、銅為主,均與含礦熱液活動有密切關係,屬礦致異常。1: 5 萬 M-7 磁力異常分布在區內,異常對應出露的華力西中 期的二次侵的花崗閃長巖,分析有花崗閃長巖引起,有找 銅、金及赤鐵礦的前景。 1 :1 萬 巖 石 地 球 化 學 測 量 對 Au、Ag、Cu、Pb、Zn、 As、Sb、Bi、W、Sn、Mo 等 11 種元素化驗分析。化探數據 顯示下石炭統希貝庫拉斯組 Au、As、Sb、Bi、Cu、Zn 背 景值明顯高於地殼克拉克值,其中 Au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 殼克拉克值的 5.67 倍,As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 的 11.32 倍,Sb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3.95 倍, Cu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1.85 倍,對金礦床或 地球化學異常的形成起重要地質作用。 圈出 1 :1 萬綜合異常 4 個,異常為以 Au、Cu 為主,元 素組合為 Au、Cu、As、W、Mo、Bi、Ag、Sb、Pb、Zn、Sn。 其中 Au、Cu、As、W 元素異常具有面積大、強度較高、套合 較好的特點,主成礦元素 Au 異常極大值 1228.00×10-9,Cu 異常極大值為 638×10-6,均具三級濃度分帶,找礦前景較為 有利。

  3 礦床特徵

沙爾巴克特金礦產於拉巴小巖體巖體與地層的外接觸 帶內,金礦體主要賦存於石炭系包古圖組(C1b),賦礦巖石 主要為蝕變凝灰巖、強角巖化凝灰巖,構造發育,並控制礦 體形態,具破碎蝕變巖型金礦床特徵。礦區圈出金礦體 11 條,其中地表 4 條,盲礦體 7 條。 礦體多脈狀、部分透鏡狀產出,長 80m~200m,厚度 0.8m~2.2m,平均品位 1~1.51 克 / 噸。礦體沿走向具有膨 縮及分枝聚合變化,針對 Au Ⅱ、Au Ⅳ深部施工鑽孔見到 1.8m~4m 的金礦體,金品位平均 1.08~2.57 克 / 噸,最高品 位 7.32 克 / 噸,說明礦體在深部延伸穩定,礦化增強。賦礦 巖石淺褐灰色蝕變凝灰巖,具褐鐵礦化、黃鐵礦化、高嶺土 化、碳酸鹽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等,另局部可見到呈淋 濾狀發育的孔雀石化,非常零星。通過光片鑑定知其中還有 其中,磁鐵礦化等發育。 黃鐵礦、磁鐵礦都呈微晶粒狀,兩者呈微晶聚集長條狀 不均勻分布,白石也呈微晶粒狀,不均勻分布透明礦物之 間,個別的褐鐵礦呈他形 - 半自形粒狀,相對聚集狀局部分 布,原礦物已不殘留。

  4 成礦規律及礦床類型

礦區賦礦地層主要為包古圖組,根據巖石測量結果, 對該地層單位的 11 種成礦元素的平均含量綜合分析表明 : Au、As、Sb、Bi、Cu、Zn 元 素 背 景 值 高 出 地 殼 克 拉 克 值,其中 Au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5.67 倍, As 元素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11.32 倍,Sb 元素 的背景值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3.95 倍,Cu 元素的背景值 高出地殼克拉克值的 1.85 倍,表明該地層對上述元素富集成礦有利。

礦區金礦體均見於中酸性巖體、圍巖區、靠近巖體斷裂 構造帶。含礦層位主要為下石炭統包古圖組(C1b)。金礦化 與構造巖、蝕變巖和石英脈關係密切,表明產於不同容礦巖 石中的金礦化,是由斷裂和熱液活動控制的。 本區金礦的成礦作用具有多階段性,礦石物質成分復 雜 , 圍巖蝕變普遍發育,礦石以熱液充填為主,礦物元素等 具有明顯的分帶性,成礦溫度由高到低呈正向演化。這些均 是巖漿期後熱液成礦作用的重要標誌,而區內花崗質巖石中 微量元素 As、Mo、Sb、Bi 等含量較高,說明其巖漿期後有 熱液活動。 花崗巖為金礦的成礦提供了部分成礦物質,後期的構 造、巖漿活動使礦源層的砂質被活化、遷移 , 進一步疊加、 富集,形成了礦體,即對本區礦質起了重要的運移作用。 分析礦床的形成為巖漿或構造熱液不斷活化萃取圍巖 中金等成礦元素,形成富含金的成礦熱液,在構造應力相對 薄弱的斷裂中,金等成礦物質發生沉澱。海西晚期與中酸性 小巖體同成分的中基性、酸性脈巖的脈動式侵人,疊加了早 期的金礦化,繼而形成金礦。 對比相鄰吉爾吾沙克及博孜阿特等破碎蝕變巖型金礦 特徵,筆者認為沙爾巴克特金礦類型為中—低溫和巖漿熱液 有關的破碎蝕變型金礦床。


相關焦點

  • American Mineralogist:膠東三山島金礦金成色時空演化與成礦末段...
    彭紅衛等-AM:膠東三山島金礦金成色時空演化與成礦末段效應膠東半島是我國最重要的金礦集區,探明的金資源量超過4500噸,已躍居世界第三大金成礦省。膠東金礦典型礦化特徵是顆粒金與硫化物共生,金的成色可指示成礦作用及流體演化,但缺乏不同成礦深度金成色變化規律的研究。
  • 【圖書推薦】桂東南十萬大山盆地地質特徵與鈾成礦作用
    科學出版社 徐爭啟 等 著 《桂東南十萬大山盆地地質特徵與鈾成礦作用》在闡述廣西東南部區域地質背景基礎上,全面分析十萬大山盆地的結構特徵、盆地的沉積相及演化特徵、鈾儲層的地質特徵;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十萬大山盆地盆山耦合與鈾成礦作用的關係,重點研究十萬大山盆地典型礦床—屯林礦床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控礦因素,探討礦床成因;最後總結十萬大山盆地的鈾礦類型及成因模式,劃分成礦遠景區。
  • 中國大礦是如何形成的?快收藏這些成礦模式圖(高清)!
    自整裝勘查區設立以來,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一系列突破性的找礦成果,如西藏多龍銅礦、山東三山島金礦、江西朱溪鎢礦、江西大湖塘鎢礦、安徽沙坪溝鉬礦、貴州道坨錳礦、內蒙古雙尖子山銀礦、青海夏日哈木鎳礦、新疆火燒雲鉛鋅礦、內蒙古大營鈾礦、四川甲基卡鋰礦、新疆黃羊山晶質石墨礦等一批世界級礦床,開闢了一批大型礦產資源基地,為實現地質找礦「358目標」和重塑礦產勘查開發新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 科學網—探明膠東兩類金礦礦化成因
    本報訊(記者馮麗妃)針對膠東兩類金礦成礦機制問題,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固體礦產研究室陸源演化與流體成礦學科組博士生文博傑及其導師範宏瑞等人
  • GCA:金礦需要多階段疊加成礦,不信你看?
    更為重要的一個科學問題是金是否經歷了多階段的富集作用,換而言之,是否為多種成因成就了這些所謂的造山型金礦。(2)造山金礦化的疊加在早期含金巖漿熱液原生礦系統上(McFarlane et al.,2011,Helt et al.,2014,De Souza et al.,2015,Molnár et al.,2016
  • 中加合作首次發現濁積巖金礦床國土資源部批准探礦許可權
    新華社記者拍攝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家、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終身教授、地球化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盧煥章興奮地向外界透露,在中國科學院傑出基金和貴州省政府科技基金的資助下,他與中國科學院礦床地球化學開放實驗室王中剛、胡瑞忠研究員等人合作,經過近4年研究發現,在貴州省黔東南的天柱、錦屏和黎平縣產出的石英脈型金礦是一種濁積巖金礦。
  • 朱訓與他的找礦哲學
    後來,這個論斷被陸續發現的葛源大型鈮鉭礦、花亭鉛鋅礦、東鄉銅礦、金山大型金礦等所證實。而立之年的朱訓被調到江西省地質局任地礦處副處長和副總工程師,於1964年組織了東鄉銅礦會戰,作為會戰總工程師,朱訓提出「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工作方針,並開展外圍找礦,把有發現新礦潛力的永平地區作為重點研究對象。
  • 擁抱山野 ——記甘肅省首位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獲得者張翔
    常年的野外實踐,讓張翔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把課堂上的知識與地質實踐結合起來,深入體會其中的奧妙,由此使他對成礦地質規律和深部找礦新理論、新技術有了更加細緻的研究。他認為,地勘工作表面上看是體力活,實際上是一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 黔西南州發現大型金礦
    據省地礦局科技處副處長、省管專家劉建中介紹,泥堡金礦最初發現於1990年,在當時掌握的科學水平、技術水平十分有限的艱難條件下,那一代地礦「尋寶人」就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勘探活動。經過10餘年的連續勘查,成效顯著,共提交黃金資源量22噸,已經達到大型礦床規模。但由於所發現的金礦品位低,開發難度大,甚至被認為外圍為「貧礦區」。
  • GCA:H2O-NaCl-CO2體系熱力學模擬及石英溶解度計算對金礦床成礦...
    李興輝等-GCA:H2O-NaCl-CO2體系熱力學模擬及石英溶解度計算對金礦床成礦過程的指示H2O-NaCl-CO2三元混合流體在巖漿、變質和熱液系統中很常見,在成巖和成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造山型金礦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金礦床類型,礦化以多期H2O-NaCl-CO2±CH4流體疊加成礦為特徵。衡量熱液系統中流體相平衡和熱力學性質(PVTx),對分析成礦流體演化和成礦作用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一文講遍23種礦的找礦方法
    通過礦物標型特徵研究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找礦信息:1)對地質體進行含礦性評價。利用礦物標型可以較簡捷地判斷地質體是否有礦。例如,金伯利巖中的紫色鎂鋁榴石含Cr2O3≥2.5%時,可以判斷該巖體為含金剛石的成礦巖體;鉻尖晶石中的FeO>22%,其所在的超基性巖體通常具鉑、鈀礦化;再如金礦床中石英呈菸灰色時,其所在的石英脈含金性一般較好。
  • 張玉潔:高原雄鷹 找礦先鋒
    在10年的地質生涯中,他先後在祁連山、拉脊山、東崑崙、祁漫塔格、三江北帶等主要成礦帶上參加和主持過10餘個地質勘查及礦產評價項目的工作,並編寫了項目立項建議書、項目招標書、設計書和地質報告30多份。在10年的地質生涯中,他先後在祁連山、拉脊山、東崑崙、祁漫塔格、三江北帶等主要成礦帶上參加和主持過10餘個地質勘查及礦產評價項目的工作,並編寫了項目立項建議書、項目招標書、設計書和地質報告30多份。
  • 物探資料綜合研究需要強調的幾個問題
    可以說,沒有紮實的巖(礦)石物性資料,就沒有可靠有效的地質解釋。物探中密度、磁性和電性的資料來源、參數的精度、數量及統計規律,都是巖(礦)石物性工作的重要內容。只有把地質規律與巖(礦)石物性結合起來,才可以建立較為恰當的物理一地質模型。
  • 5135 羊角嶺水晶礦地質公園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羊角嶺水晶礦地質公園位於屯昌縣城南4公裡處,又叫國家701礦。該礦體賦存於燕山第三期花崗閃長巖與海西———邱支期混合花崗巖接觸帶,由變質巖殘留體與花崗閃長巖受後期熱液交替形成的矽卡巖中。礦床類型屬矽卡巖中英脈型。主礦體長240米,寬90米—130米,延深150米。
  • 我從業四十餘年的地質工作經歷!
    畢業的時候學校統一分配,我被分配到陝西地質六隊二分隊,來接我們的大卡車直接將我們拉倒陝西潼關太要的零公裡(山裡的地名)。我們隊是找金礦的,但據隊裡的師傅們說,他們也都沒見過金礦,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找礦的時候是找金礦的共生礦物——太華群片麻巖中的石英脈以及黃鐵礦、閃鋅礦和方鉛礦等。在地質隊工作了近三年,我主要從事野外坑探地質編錄。
  • 第六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討論會第一號通知
    通過成礦理論和找礦方法的創新,為找礦突破提供有力支撐,是我國的一項重大任務。自昆明「第五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討論會」召開兩年以來,我國在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的研究和實踐中又取得了較多高水平和值得推廣的成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找礦進展,年青俊才迅速成長。為交流展示最新成果,促進學科交叉和成果共享,擬於2013年11月15-18日在桂林召開「第六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討論會」。
  • [公告]山東黃金:山東省蓬萊市石橋地區金礦詳查探礦權評估報告書
    勘查區地質概況 9.1 區域地質 礦區位於郯廬大斷裂東側,地處華北地臺(Ⅰ)膠東隆起區(Ⅱ)膠北隆起 (Ⅲ)的北緣,東南有乳山牟平金礦帶,西鄰招萊金礦集中區,處於棲霞蓬萊金 礦成礦區的北部,區域內分布的數十條斷裂構造帶,多數賦存金的工業礦體,為 蝕變巖型金礦床少數為含金石英脈金礦。
  • 山東萊州發現超大型金礦 海下2000米現「黃金國
    歷史:萊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礦產地  山東省第三地質勘查院副院長丁正江說,萊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礦產地。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位於膠東西北部三山島成礦帶之內,為一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床。這一區域內金礦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金礦富集區。
  •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呂志成
    科技領軍人才之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呂志成 (自然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工作 任副總工程師、二級研究員 主要從事礦產地質勘查 深部找礦等調查研究工作 作為項目負責人 承擔國家級項目20餘項 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