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曹典 章利新)近百位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呼朋引伴、攜手湧入影院……儘管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這樣的場景在中國仍很少見。吸引他們的是一部1965年的蘇聯紀錄片《普通的法西斯》。
28日晚,「永恆的火焰」蘇聯衛國戰爭電影回顧展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拉開帷幕。7部從未在中國公映過的蘇聯衛國戰爭題材影片在此展映。作為開幕影片,《普通的法西斯》令600多人的放映廳座無虛席。
該片根據蘇聯、德國及其他國家的新聞片及紀錄片片斷剪輯而成,記錄了希特勒和納粹在德國如何發展,怎樣為戰爭作思想準備,如何排除異己、迫害猶太人等歷史。
儘管片長達138分鐘,又是黑白影片,前來觀影的觀眾仍看得非常投入,時而因諷刺性的幽默解說而全場發笑,時而為鏡頭裡對婦孺的殘忍殺害而憤慨嘆息。
提起該片導演、蘇聯電影大師米哈伊爾·羅姆,很多中國人並不熟悉。然而,他曾執導的兩部影片《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上世紀50到80年代,中國曾引進大量蘇聯影片。
「我們這代人就是看蘇聯電影和文學長大的,對蘇聯文藝一直非常崇拜。」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第四代」導演謝飛也來觀看影展,「今天我們看這些片子,除了在電影藝術上有新收穫,對二戰前後的社會變化也會有很多新的認識。」
「我們這代人對蘇聯電影懷有特殊的情結。」82歲高齡的電影學院退休教師周坤告訴記者,年輕時她曾赴蘇聯學習攝影,當時在她看來蘇聯電影是世界上最好的電影。
這一次,周坤召集了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的幾十位老朋友集體來觀影,他們都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留學蘇聯,回國後成為新中國的工程師、設計師、電影工作者,也都懷有對蘇聯電影和文化的深情。
「年輕人現在都看好萊塢電影了,但是在我們看來好萊塢電影很多都是娛樂化的,缺少嚴肅的探討。」周坤說,留蘇分會還專門製作過一套刻錄20部蘇聯經典影片的光碟,供會員們收藏。
除了《普通的法西斯》,本次展映的影片還包括《熱尼亞、熱尼亞契卡和喀秋莎》《伊若拉營》《二十天無戰事》《列寧格勒圍困之星火戰役》《方尖碑》等。這些列入「金色經典」的蘇聯影片,將於8月28日至9月12日在北京、8月28日至9月20日在蘇州展映。
謝飛表示,用影展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是很好的方式,對年輕電影工作者和熱愛蘇聯電影的觀眾也是難得的觀影機會。
儘管蘇聯解體後,中國年輕人對俄羅斯電影的了解和關注度大不如前,但記者看到,仍有大量年輕觀眾帶著對二戰歷史和蘇聯電影的好奇走入影院。
「塔爾科夫斯基、米哈爾科夫,他們的電影我都看過。」今年剛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劉盟贇告訴記者,兩年前他第一次看到《普通的法西斯》,覺得非常震撼、真實、發人深思,於是特意趕來在大銀幕上重溫經典。
「我一直很關注俄羅斯電影。」劉盟贇表示,近年來除了藝術影院會舉辦俄羅斯影展外,更多優質俄羅斯當代電影走入中國院線,2013年上映的《史達林格勒》,還有正在上映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都是口碑不錯的二戰題材影片。
「近年來俄中兩國電影人交流合作越來越多。」俄羅斯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陶米恆在影展發布會上表示,俄中兩國人民在文化、歷史、藝術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紐帶在二戰期間表現得更為堅固。「文化在過去連接著我們,在現在、未來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據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介紹,這次蘇聯衛國戰爭電影回顧展辦完後,不久的將來還將攜不同時期的中國優秀抗日影片,如《黃土地》《紅高粱》《南京!南京!》等,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舉辦中國抗日戰爭電影精品展。
「希望通過這種互辦影展的活動,更好地促進中俄兩國的傳統友誼,促進中俄兩國電影人的親密交流,同時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那段交織著苦難和輝煌的歷史,希望戰爭再也不要重演。」孫向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