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你的七大姑八大姨聽到孩子大學專業,是計算機、金融、會計、醫學、法學以外的專業時,就會馬上感慨:「唉...這孩子完了,將來只怕是很難找到工作,賺大錢了。」
採訪了一些八零後的兄弟們,才發現他們那時候也是如此,理科生去學醫學以後當個醫生、文科生去學法律以後當個律師,既有地位又能賺錢。
所以在某個畢業後留校擔任歷史學院輔導員的老同學,在前幾日同學聚會的時候便向我們抱怨:「我自從接了這群新生,他們每天諮詢我最多的不是怎麼學好習,而是問我怎麼才能轉專業去商學院或者法學院,哪怕只是去其他學院學個管理也行啊。」
收到當今網際網路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類似於專業就業前景,學校就業率等等相關網絡分析文章的影響,無數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多數抱著非常功利的態度,而非自己的興趣。
不過說實在話,中國的高中畢業生,有幾個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的啊?我們的教育體制註定了大部分學生撐死畢業後知道自己將來要不要當一個中學老師,其他的基本不存在的。當然也有例外,但最後還是會被父母以及你那討人厭的七大姑八大姨給駁回,從而繼續選擇那「美好」的「熱門專業」。
我身邊也就有這樣一個例子,高中同班兄弟,從小就有一興趣愛好,看歷史類書籍,高中時期就已經將大部分史書翻了個遍,甚至比我們提前幾年學會用中國知網搜索歷史類文獻進行閱讀。高考後進入了香港中文大學,相信多數人都知道,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書院制的學校,簡單來說就是大一不限定專業,自行選修,大二後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本科專業,此哥們兒在那裡如魚得水,沉浸在了歷史研究中無法自拔,大二背著父母偷偷選擇了歷史專業;時候都快被他老爹打斷了腿,但他現在過得也很好啊,在北京某科研機構工作,待遇優厚還解決住房問題,多少人羨慕不來。
而且吧,現在很多大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大學生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把自己限定在了自己專業這一非常小的框框裡,認為自己學了教育學專業,將來就只能當個老師了;學了計算機,將來絕對是IT男......你們真的想多了,可以自行到網上查看相關數據,本科生機就業選擇對口專業的不足一半,這裡面還包括對口率極高的醫學專業。所以說,你本科學什麼,對你未來的就業,影響真的不大,除非兩者差距過於太大,比如你是文學專業,卻非要去當個IT男,那如果單看專業你肯定沒戲,除非...你自學IT技術,而且比其他人要強,那自然沒問題。
好的,我們再來說點實際的,什麼是就業率高的專業?商科?法學?醫學?還是其他的?就業率高就輪得到你嗎?你去學這些專業你能學好嗎?你要是學都學不好,那即便就業率90%那跟你也沒什麼關係,你肯定是那10%的失敗的。再者說,收入前景好?哪個專業你變成工作狂整的都多,多勞多得嘛,那些收入前景好的,註定你要經常加班,天天累成狗,不信你可以諮詢那些所謂高收入的程序猿還有高層白領,他們休息時間有多少?
就業率高是一批又一批此專業優秀學子造就的,亦或者是時代給了他們機會,但並非專業本身早就他們,高收入註定了他們的生活會很枯燥,甚至於很多人都每天累死累活以至於會透支健康。一個專業收入高只能說明這個行業大佬多,努力奮進的人多,才拉高了這個行業的平均收入,並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光鮮亮麗,醒醒吧,好好學習你們的本科專業吧,當你發現對那些專業感興趣了再去想是否轉專業,或者跨專業考研;想要高收入多勞多得,如果多勞還沒機會多得,那不是你的問題,平臺問題,換個地方就行了。最需要擔心的是你是否有能力配得上這個高收入的專業,因為它註定你將失去很多(從學習期間的天天滿課到工作後的每天累成狗)。
感謝閱讀,有興趣歡迎關注「學長吐槽志」,走心校園文章,有疑問可私信,我會整理問題並以文章形式發布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