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女,漢族,生於1987年,中共黨員,廣安華鎣市人民法院首批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班學員,2011年畢業後參加工作,長期奮戰在民商事案件審判一線,現任高興法庭副庭長。在人民法庭工作期間,她始終恪守「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不忘初心使命、積極擔當作為,努力為維護基層穩定、促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心懷感恩,紮根基層
「紮根基層是我一直以來所堅守的初心」
羅丹是一個樸實的農村姑娘,從報考大學開始,她就立志要紮根基層,回報養育自己的地方。參加工作後,她被分到了相對偏遠的人民法庭,擔任法官助理,而這讓她認識到基層工作的不易,但也更堅定了她服務基層的心。
2012年春節前夕,她們法庭受理了一起贍養糾紛,當她了解案件當事人黃婆婆育有兩子一女卻無人贍養,長子在監獄服刑,次子經濟條件差,老人不願意跟出嫁女兒生活的情況後,及時向法庭庭長匯報了情況,並主動聯繫當地村委會和司法所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她還在協調鎮政府解決了老人的居住問題,最終老人不僅得到了贍養費,生活還得到了改善。
正是在這樣一個又一個糾紛的處理中,她學習了司法實務,積累了辦案經驗,掌握了調解技巧。也讓她漸漸明白,作為基層法官不能機械辦案,更要有一顆公平正義、為民盡責的司法之心,而紮根基層,切切實實地為群眾解決問題也是她長期以來堅持不懈的人生信條。
巧解紛爭,服務鄉村
「處理基層糾紛需要耐心和細心」
人民法庭面向鄉村、服務基層,是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她是華鎣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的積極推動者和踐行者,在機關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又主動回到了法庭,並把多元解紛的方式方法運用到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當中。
今年疫情剛結束,她受理了一起農村土地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本案涉及陽和鎮祝家壩村委員第六村民小組村民們的切身利益,也關乎本地農業企業的發展。羅丹受理本案後,主動到鎮政府協調,建議為該土地儘快引進業主,消除村民的後顧之憂,同時她來到村裡,給村民們釋法明理、告知法律風險。最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該案最終得以調解,另外三個村民小組也按照訴訟調解方案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達成協議,化解了這起涉眾涉民生案件。
「我們辦理民事案件,不僅要細心耐心,還要用誠心打動當事人,讓雙方都能打開心結、冰釋前嫌。」她這樣說到,正是秉持這樣的工作思路,她長期奔波在田間地頭,到當事人家中走訪,用真心誠意感化當事人。她還經常深入學校、企業、村社宣傳法治,通過以案釋法,從源頭上減少矛盾糾紛,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她主動擔任志願者,協助社區排查外來人員,深入轄區民營企業,宣傳疫情防控期間法律風險知識。她曾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並榮獲了「三八」紅旗手稱號。
堅持學習,提升素能
「攀登法律高峰需要一顆求學的恆心」
學無止盡、追求上進,是羅丹的座右銘。原本學政治學專業的她,通過自學法律獲得了委培的機會,在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學習期間,她刻苦努力,不但獲得了法學雙學士學位,還以高分通過了司法考試。工作後,理論學習的機會變少了,但她依舊擠時間學,考取了重慶大學法律碩士,繼續深造。正是不斷地學習,她的司法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得到長足的提升。
勤學而善思,羅丹還善於把所學轉化為對司法審判之所悟,她撰寫的調研論文先後獲得了第十三屆西部法治論壇二等獎、第六屆治蜀興川法治論壇三等獎、獲首屆小平故裡法治論壇二等獎等榮譽,此外,她還有多篇案例文章被《四川審判》《廣安審判》等刊物採用,多次被華鎣市政法委評為法學工作優秀個人。只有精湛的技藝和刻苦的匠心,才能鑄就辦案質效名列前茅的累累碩果。在她的影響和帶領下,天池法庭於2018年被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三型」法庭建設先進集體,於2019年被該院評為「兩轉一提一抓」專項活動先進部門。
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不是一句口號
而是需要一步一步丈量的漫漫長路
作為一名基層法官
羅丹也將腳踏實地的
在前行中詮釋那不改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