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寶媽都有這樣的困惑,寶寶睡眠不足會影響生長發育?寶寶晚上睡的都不安穩?每次都會入睡困難、明明哄寶寶睡著了,剛放下了寶寶又醒了。
其實嬰兒睡眠與成年人的睡眠不同。成年人通常一開始就進入深睡眠狀態,而嬰兒卻先進入淺睡眠,大約20分鐘後他們才進入深睡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如果把寶寶放下,她就容易醒的原因。
那怎麼區分寶寶是深度睡眠還是淺睡眠呢?
當寶寶進入深度睡眠時,所有的行為和動作都會消失,只會安安靜靜的睡覺。所以寶寶的淺眠和深睡很易區分。
看小動作:淺眠時寶寶的小動作很多,有些會翻來覆去,有些會做鬼臉、哭泣,甚至突然抬起頭髮出聲音,有的則會手舞足蹈,肢體動作豐富。
經常聽寶媽們說,家裡寶寶睡眠好淺,眼皮閉上了,還留一條縫,仔細一看眼珠子還在裡面咕嚕咕嚕轉。
寶寶「淺睡」時,往往睡得很不踏實,一般會有下面這些小動作等等。
1、嘴巴有聲音:寶寶在淺睡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做出吸吮或吃奶r的動作,或聲音,有時會誤認為寶寶清醒了,或者餓了。其實這時不用立即理寶寶,可以先觀察看看寶寶是不是真的醒了,或處於淺睡眠狀態。
2、眼睛沒完全閉上:我家寶寶在淺度睡眠時,雖然閉上了眼睛,但總是還有一條縫,有時還可以看到寶寶的眼珠在眼皮下方轉動,開始以為還有睡著了,觀察久了才知道寶寶是處於淺度睡眠狀態。
神經生化方面的研究表明:人體在淺眠時會增加體內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這會促進寶寶們把白天學習到的新知識儲存下來。
另一方面,合成的蛋白質還會加強神經突出的作用效果,增加了對突觸後的神經元的影響,也會參與到所學習新知識的保留過程。
所以說,寶寶利用「淺睡」來鞏固新學習的知識。寶寶睡覺不管淺睡,還深度睡眠,都是有益的,寶好媽們看到寶寶,睡了一會就醒,不再用有什麼煩惱。
既然「淺眠」那麼好,為什麼寶寶在淺眠容易有小動作呢?
我們知道,成年人的淺眠狀態多是發生在做夢的時候,我們不能排除兩歲以內的小嬰兒也會做夢,那些小動作往往正是「淺眠」時在做夢的表現。
小寶寶將白天所學習到的內容,利用夢的形式鞏固並用肢體動作表達出來,以獲得內源性的刺激,讓寶寶變得「更聰明」。
所以,寶媽們不用為寶寶的淺睡而煩惱了,哪怕寶寶睡得時間很短,寶寶在睡一會也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寶寶每一次睡眠之後都更聰明,淺睡讓寶寶聰明,深度睡眠讓寶寶長身體,不管是長大腦和身體,對寶寶來說一樣都很重要,都可以讓寶寶健康聰明地成長。
我以前也認為,寶寶「淺度睡眠」是一件令人傷神的事,可對於兩歲以內的娃來說,「淺眠」佔據了大部分的睡眠時間,且年齡越少越明顯。就算寶寶輕微地睡一會,對寶寶心理和生理上的發育成長都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