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雪後放晴,出現大面積雲海景觀,美麗如畫。 新華社發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1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袁華明 戴睿雲)265公裡,風馳電掣中,杭黃鐵路悄然改變了千百年來杭州與黃山之間的時空格局。
2018年12月25日至31日,杭黃鐵路試運行一周。鐵路部門的統計顯示:杭黃高鐵線富陽、桐廬、建德、千島湖4站最近4天共發送旅客4.3萬人次。
數字並不總是冷冰冰的,臨近春節,因為杭黃高鐵的開通,無數人的生活因此變得愉悅、溫暖、豐富。「杭黃鐵路開通後,回家更快了,再也不用推著行李去換車了。」元旦假期,在上海一家商業諮詢公司上班的建德人顏梅買了從上海虹橋到建德的高鐵票。因為杭黃鐵路,她的返鄉之旅,再也不用繞道杭州中轉了。
而更讓人回味的是:一頭是「濃妝淡抹總相宜」的人間天堂,一頭是「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第一名山,中間還有千島湖、富春江、西遞宏村、龍門古鎮等眾多獨特旅遊資源、特色經濟產品,杭黃鐵路就像一根項鍊,一下就把這些原本散落的資源「珍珠」串了起來,讓杭州——黃山這條新的經濟帶充滿了想像空間。
12月25日,「千島湖」號旅遊專列駛入杭黃鐵路千島湖站。記者 董旭明 張迪 胡楊 攝
「東強西弱」格局
能扭轉嗎?
從西湖到千島湖,在杭州版圖上,一路向西,綠意盎然。但不可否認,杭州的「東」與「西」,經濟發展水平並不相同,歷來是東強西弱。隨著杭黃鐵路開通,杭州西部縣市不少人開始期待:這種延續已久的發展格局能被改變嗎?這是最美高鐵帶來的第一道問答題。
杭黃鐵路開通運行後,富陽、桐廬、建德、淳安等杭州西部四個縣(市、區)進入高鐵時代,也使淳安等原來相對較遠的地區進入杭州一小時軌道交通圈。
當首趟「千島湖號」旅遊專列抵達千島湖站時,受到了當地市民的熱烈歡迎,歡快的竹馬跳起來,長長的龍燈舞起來,淳安老百姓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歡迎遠方的客人。為了守護一湖秀水,淳安的發展受到不少生態制約,高鐵的開通為他們進一步壯大旅遊業帶來了巨大機遇。千島湖站因為具有始發終到功能,還開通了前往北京、上海的列車,當地人因此飽含期待。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教授曾把杭黃鐵路形容為:「一條美麗風景線、區域協作線、富民發展線」。但是,這條「線」真的能改變杭州區域經濟一直以來的「東強西弱」格局嗎?
從GDP等硬指標來看,杭黃鐵路的東端是經濟發達的杭州主城區,而西端的淳安縣曾列入全省26個欠發達縣名單。從經濟指標上看,無疑存在東強西弱的格局。但從生態資源角度看,杭州西部縣市是排在前列的。而且,近年,我省已經不再對淳安等縣市考核GDP總量,轉而考核生態保護、居民增收等指標,最近幾年淳安等地的主要經濟指標已超過全國縣域平均水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的底色,為杭黃鐵路沿線地區帶來更亮的發展成色。與周邊縣相比,建德更大的優勢在於未來會擁有杭黃、金建、衢建三條高鐵,「軌道上的紅利」將因此滾滾而來。建德市有關負責人表示,建德將牢牢把握高鐵時代這一契機,全面接軌杭州城市國際化。
不難想見,隨著杭黃的開通,這條鐵路將為杭州西部輸入更多的人才、資源等要素,這些宜居的小城將來都可能是杭州市區居民羨慕的好地方。
最美風景
能留住更多遊客嗎?
這個元旦小長假,是杭黃鐵路開通試運行後的第一個節假日,一如人們所料,沿線地區遊客爆棚,讓這個本是江南旅遊淡季的時節好好火了一把。
襟三江而帶兩湖。杭黃鐵路不僅把杭州人自豪的三江兩湖——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千島湖更緊密地連接起來,而且穿越天目山脈的阻隔,把黃山和西湖時空距離拉近。一頭是「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杭州 」,一頭是「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提供了旅遊業發展的巨大想像空間。
一場瑞雪讓杭州銀裝素裹,西湖再現美麗雪景。 記者 王堅穎 攝
查看地圖,我們可以發現,杭黃鐵路幾乎與錢塘江並排而行。「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錢塘江是一條詩歌之河,本身也是一幅生機無限的山水畫。隨著杭黃鐵路的開通,為沿線地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新的契機。
這種期盼和熱切,從杭黃鐵路首趟列車上就能看出來,記者12月25日搭乘首趟列車從杭州東站到黃山北站,一路上從富陽的東山塢豆腐皮到建德的草莓,從桐廬的畲族姑娘迎客到績溪的嫁女民謠,從千島湖的秀水到黃山的徽派建築……各地推介自己旅遊產品可謂不遺餘力,使出了渾身解數。
「遊客是比以前多了,但是住下來的遊客會不會增加,現在還沒法統計。」淳安一位民宿業主告訴記者,杭黃鐵路開通後,有些人原本來淳安是可能要住下來的,但現在他們可能遊覽了千島湖之後就回杭州了。
這樣的擔憂和顧慮並非沒有道理。曾經有某個離杭州不足100公裡的旅遊名城,遊客大多早上來晚上就走,真正留下來過夜的人並不多,旅遊收入因此也受到了影響。現在高鐵開通了,從杭州到黃山不足兩小時的車程,中間沿線地區的旅遊產業其實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桐廬特色民宿三生一宅
記者在採訪時,不少業內人士都有同樣的憂慮:高鐵旅遊對於三四線縣市來說,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有新的挑戰,時空距離拉近,反而可能留不住過夜的遊客。
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有旅遊業者開始探索新的模式。「在出行時間縮短的條件下,很多城市白領會躲避旺季的高峰高價,選擇在平時鐵路出遊。」桐廬蘆茨村綠蘆驛民宿老闆趙丁丁說,在做好遊客的鐵路接駁服務外,還會研發更多定製服務留住更「匆匆」的遊客。
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研究員秦詩立認為,要利用好杭黃高鐵,更便捷地串聯好一山(黃山)兩湖(西湖、千島湖),帶動好杭州市區、富陽、桐廬、建德、淳安等沿線旅遊文化做優做強,攜手做大美麗經濟。同時要加快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生態文化旅遊帶的共同謀劃和創建,有機結合綠色遊輪、沿江綠道、美麗村落、文化遺存、自然景觀等的共規共建,有機結合鄉村振興、歷史文化保護等行動的統籌開展,有機實現旅與行的融合、旅與富的共贏,有效提升旅遊的品質品位,有效放大旅遊的綜合效益。
長三角一體化
會搭車西進嗎?
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在整個長三角,便會發現,杭黃鐵路連接了滬昆、杭甬、京福等多條高鐵線路,成為一條「超級支線鐵路」,織密了長三角高速路網。那麼,杭黃鐵路這條「杭徽新路」,如何在推動杭州都市圈融合協調發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也是杭黃高鐵帶來的第三道問答題。
古往今來,杭黃之間有著萬縷相連的緊密關係。與徽杭古道齊名的還有一條徽杭水道,從古代徽州出發,由深渡古鎮而東,沿著新安江、富春江直到杭州。如今,一條鋼筋鐵骨鑄就的高鐵通途更拉近了彼此的時空距離。
杭州都市圈是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交通正成為引領杭州都市圈新發展的關鍵要素,在交通建設的加持下,杭州都市圈產業融合速度持續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穩中提質。
2007年,杭州都市圈第一次市長聯席會議召開,杭、湖、嘉、紹四城從此有了共同的名字——杭州都市圈;2018年10月25日,杭州都市圈第九屆市長聯席會議召開,浙江省衢州市、安徽省黃山市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至此杭州都市圈擴容為杭州、湖州、嘉興、紹興、衢州、黃山二省六市,杭州都市圈由此邁向新時代。
黃山 圖自視覺中國
2018年黃山市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成為6個成員之一。杭黃鐵路的開通運行,為杭黃兩座城市之間融合協調發展又開通了一條快速通道。相關部門還在積極推動杭黃市民卡「一卡通」,共同構建更高水平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使用一張市民卡,爬完黃山看西湖」的夢想不久便將照進現實。
當然,這種融合協調發展,不僅僅是旅遊上的,也包括其他產業。記者留意到,近年來杭州都市圈不少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已經開始轉移到黃山市各經濟開發區,如落戶到黃山經濟開發區的黃山菲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落戶到歙縣經濟開發區的歙縣博升紡織有限公司等。此外,浙江大學也已在黃山設立了工業技術轉化平臺。「對於黃山來說,加入杭州都市圈也有利於進一步接受杭州的產業輻射和帶動,更好地帶動黃山本地經濟的發展。」黃山市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融入杭州都市圈,特別是杭黃鐵路的開通,黃山接軌上海又多了一條快速通道,滬杭黃髮展軸的分量將更重。值得留意的是,黃山近年來主導了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等創新試點,在經濟轉型升級、城鎮化推進、文化保護弘揚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進程中,杭州作為長三角黃金南翼、黃山作為長三角縱深腹地,杭黃鐵路無疑將在其中發揮巨大作用。
【浙江新聞+】
新幹線經濟
新幹線(Shinkansen)是貫通日本全國(除四國地方)的高速鐵路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高速鐵路系統之一。連結東京與新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幹線是全世界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系統,每年約有2億人次乘坐,運輸量佔日本鐵路30%,營業收入佔45%。
從6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就開始謀劃構建東京首都圈,將東京和周邊的幾個縣,類似於中國的幾個省聯合一起共同開發建設,實現無縫對接。1964年,日本首條新幹線——東海道新幹線(東京-大阪)建成通車。東海道新幹線,對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城市群和經濟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影響.對於日本國內,東海道新幹線,不僅將整個日本本州島、從關東到關西地區緊密聯繫起來,形成驅動日本本州島的「雙子星座」,而其後的新幹線網絡,對東京「產業分散+協同分工」戰略同樣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和影響,帶動「關東+關中+關西」地區的協同發展和起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新幹線構築了現代日本的整個城市格局和發展面貌。如今,「新幹線+地鐵」的軌道交通網絡,成為日本民眾日常出行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東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學的人中,軌道交通的乘客佔到86%,在尖峰時段,這一比例更是超過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