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久了,便嚮往山間生活的無拘無束:與鳥為鄰,與山林為伴,賞漫天星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隱藏於山野的民宿,分享隱居山野的生活日常。看他們如何將夢想變為現實。
草宿
◆ 在勝坑草宿的夜晚,有滿天的繁星,有滿樹的螢火蟲,彷佛置身童話故事裡,店主被眼前大自然的的美驚呆了,內心湧出莫名的感動!於是決定舉家從杭州正式搬遷到臨海,以此為家,一邊和老公一起構建著心中的:草宿。開始了一家三口的山居生活,至今已有三年。
◆ 店主說:我們都很普通,普通到沒有任何頭銜,哪怕曾經有,也被我任性的摘掉了。這樣唯一的好處就是足夠自在,不用在乎別人怎麼評價你,可以很任性地表達自己,呈現自己的想法。
◆ 搬來後,女主每天早8點出門,送完孩子入園,再驅車去勝坑。每天來回兩小時,百公裡,日復一日,看著路旁挺拔的水杉,從嫩芽到枯黃,稻田裡的秧苗到成熟收割。
◆ 在勝坑村,可以看到古老、廢棄、甚至倒塌的石結構建築群。
◆ 孩子從不會走崎嶇的山路到如今茶餘飯後滿村子晃悠,一晃就近三年!飽覽一路風景的四季變化,孩子成長了,草宿也呈現了!
◆ 他們在最高處用老房子改造了一處民宿,租下房子的最開始半年,走訪了村子裡現有的居民,觀察民居格局,聽取人們的居住感受,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匠人,堅持用鄉土的元素,現代的表達手法對老建築進行改造。
◆ 最大程度保留建築外立面,尊重建築和空間的本質,就地取材,和整個大環境融合。歷經加固,防潮,隔音等等各種挑戰,從設計到改造到最終完成用了差不多三年時間。
◆ 草宿仍舊是一幢石頭房子,和村子保持一定距離,又能和諧地融入其中,這種非侵略性的進入,使得整個勝坑變為草宿的大背景,而草宿,也成了勝坑的一道風景。
◆ 草宿格局分為客房,廚房,客廳,水吧。總共有9個房間,一個主人房,8個客人房。
南山房
隱竹
◆ 每個房間的名字也是因地取名,朝南有山,分別是東山,山一,山二,南山;西面是竹,分別是竹一,竹二,隱竹,一樓院子裡有個房間面溪,取名「石溪」,還有一個房間裡保留了土灶,取名為「吉灶」。
◆ 草宿選用的床褥,毛巾,窗簾布,衣物,等均採用手工織布和天然植物染色工藝製作。並且他們都是用天然山泉水手工洗滌,然後經過自然晾乾和太陽曝曬消毒。睡起來都是太陽的味道
◆ 這裡沒有任何人工娛樂,周邊環境就是草宿最大的娛樂場,至今保持著比較完整的傳統民居建築和少量原住民。流動的人文氣息,和天然生態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藝術創作。
◆ 店主說:「這三年的經歷仿佛給自己的人生一場好好的洗禮。慢慢學會越來越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因為知道自己不容易,同時也不願意對別人指指點點,因為清楚地知道別人也不容易。倘若說曾經的10多年的遊歷是看世界,那麼勝坑草宿是我見自己的時候了。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往哪個方向倒,開始做的時候,我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才知道原來我只是一棵草,但我甘願做勝坑裡的一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