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30-50元
價格:300元左右
王雲濤/漫畫
■新快報記者 林煬
對地震這種突發性災害,廣州白領掌握多少防震抗震知識呢?新快報記者走訪近20名白領,多數表示自己的防震理論知識還算OK,但所有人都表示自己不會在家中準備一個地震應急包,理由是「廣州應該沒什麼地震的吧」。
「覺得一般是往外跑吧?空曠的地方。如果來不及,只能躲桌下、床下,或者牆角。」在中信上班的馬先生是外企職員,談起地震中的自我保護,他自我感覺知識還過得去。
躲藏是很好的自救辦法,在同一棟大樓上班的鄭小姐說:「如果還不是很搖晃,我會趕緊跑出去外面空曠的地方。如果搖晃得很厲害了,找個桌子,靠著桌子邊蹲下並抓穩。」最好玩的是在報社工作的賈小姐,「實在衝不出去就躲在廁所啊,有水的地方就不會死。」
採訪的近20名白領裡,都能說出一些地震中的自救方法,不過更多只是理論上的知識,他們中絕大多數連防震演練都沒參加過。
地震雖然往往猝不及防,而許多不起眼的生活細節卻是地震傷亡的主要隱患。對於家裡的地震應急包,所有受訪者都持僥倖心理,明確表示家裡沒有也不會去配備,「主要是我們這裡地震很少,平時不會想到這個。」
2008年大地震時,記者賈小姐曾就應急包的事和同事商量了半天,「水、口哨、乾糧、手電、急救包、睡袋、蠟燭、打火機、口罩,反正就是要維持4-6天基本生存的東西。」賈小姐說,「我博學吧?之前看過資料的,當時還跟同事說我們回家一人弄一包,萬一有事,我就帶著兒子,她就帶著狗,我們到體育中心會合。」
快5年過去了,家裡的應急包準備好了嗎?「沒有,因為,一個學地質的朋友跟我說廣州不在地震帶上。」
■支招
DIY家庭應急包
●基礎版
1.飲用水、高能量食物(如壓縮餅乾、巧克力等);
2.輕便自救及求救工具:毛巾、防疫口罩、手套、手動式電筒、結實繩索、哨子、多功能刀鋸錘等;
3.外傷藥品:繃帶、棉籤、膠帶、應急剪刀等;有其他基礎病的要配備相關藥物;
4.收音機(含備用電池);
5.身份信息卡:含姓名、年齡、血型、緊急聯繫人等。
備註:輕巧實用,適用於一般突發性意外,比如火災、輕度地震等等,輕便應急包建議放置在就近易取的位置。廣州家庭配備此應急包已夠用。
●專業版
1.特殊塗銀布料輕便背囊
作用:防災背包,存放所有防災應急物品。特殊塗銀布料,能強烈反射光線,起警示作用。
2.多功能防災報警燈
作用:集5LED強光手電、手搖發電、手搖手機應急充電、高分貝紅藍燈閃光報警求救、一鍵搜臺收音機等功能於一體,輕便精巧,是一款永不斷電的多功能報警燈,在日本,很多家庭已將它作為家庭防災的緊急物品常備家中。
3.防災頭巾
作用:防砸、防火阻燃的功能,能充分保護頭部,是家庭防災必備的應急用品。
4.高頻求救哨
作用:特殊高頻音,防災求救用,可隨身攜帶(用於地震等災難的呼救)
5.救援繩
作用:當發生火災等災難時,將救生繩的一端用救生鉤固定,另一端系在使用者的腰上,雙手抓住繩子,順牆體緩慢地下降,直至地面。
6.軍刀
作用:自衛及割開鈍物
7.高強鋼多功能軍鏟
作用:帶鏟、鎬、指南針功能
8.FIRST AID KIT急救藥包(含應急藥品)
藥品配置:酒精片(10片);紗布片(2包);彈性繃帶(1卷);無紡布膠帶(1卷);創可貼(10片);鑷子(1把);剪刀(1把);止血帶 (1條)
9.太空保溫急救毯
作用:輕便,保溫,防潮,強烈反光警示,高韌度。(可做雨披用!)
10.防滑手套
作用:被磚石雜物困住時,單靠自己雙手很難脫險。戴上防滑手套後,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挖掘磚石瓦礫的能力。
11.3M防塵口罩
作用:呼吸阻力小,佩戴更舒適。
12.摺疊水壺
13.輕便保溫雨衣
作用:非一次性雨衣,寒冷的冬天穿起一定保溫作用。
14.壓縮毛巾
作用:全棉壓縮毛巾,清潔衛生,便於攜帶,重複使用。
15.發熱貼
作用:保暖,可持續發熱10小時以上
16.火柴
17.長明蠟燭
18.壓縮餅乾等乾糧及飲用水
備註:適用於強烈地震、海嘯等重大災害,帶著此應急包,離家數天也能保證基本需求。記住定期檢查應急包的配備,特別是水和乾糧要定期更換。
Tips
家庭日常防震措施
幾項簡單的做法就可以在地震時使家人多得到一些保護:家裡儲備夠一家人生活3天的乾糧和水;重物不放在高處;高大的家具固定在地板上以防墜落傷人;牢固的家具下騰空,以備藏身之用;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放置預備好的「應急包」;舉行家庭防震演習,練習一分鐘緊急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