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王武慶 好大夫
本文作者: 王武慶醫生
日常的耳鼻喉科門診中,不論大人小孩,來看中耳炎的都不少。
有些中耳炎的患者來到門診中,又被醫生進一步診斷出了「膽脂瘤」
一聽到「瘤」字,患者們一下失了神色:
耳朵裡還會長「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別慌!下面就讓王武慶醫生給我們講講啥是「膽脂瘤」。
膽脂瘤並非真性腫瘤
但卻像惡性腫瘤般侵蝕破壞
膽脂瘤這個名稱,很易使人聯想到腫瘤,其實它不是真正的腫瘤。
它是因為耳膜鬆弛部分穿孔,外耳道的上皮細胞長入中耳腔裡,由於炎症纏綿不愈,這些上皮細胞活動力增強,層層脫落的皮屑逐漸堆積增大,擴張壓迫而侵犯周圍骨質,使骨質吸收破壞,如在乳突X線片下,就會顯示出一個「瘤」樣的陰影。
但膽脂瘤並不是腫瘤,它是一個表皮囊腫。雖然不是腫瘤,但它會破壞周圍的骨質和器官,其破壞行為類似於腫瘤,一定要引起重視。中耳周圍有內耳聽覺感覺器官、平衡器官、面神經、味覺神經、大血管,和大腦靠近,中耳膽脂瘤如果不及時清除,將導致上述器官的損害,產生嚴重的後果。
膽脂瘤是耳內的「定時炸彈」
臨床中,通常把膽脂瘤比喻一顆埋在耳內的「定時炸彈」,隨著炎症的加重,常常會發生「爆炸」,造成嚴重後果。
1、膽脂瘤可破壞周圍骨質,炎症向大腦擴散,引起腦膜炎或腦膿腫,危及生命。
膽脂瘤逐漸增大,破壞周圍的骨質,往往合併感染,而且膿液不容易往外耳道排出,向四周縫隙擴散。由於耳朵與腦組織僅隔一薄層骨頭,如果中耳內的膿液破壞穿過這層骨質,向顱底擴散,若膿液積存在顱骨和硬腦膜之間,可形成硬膜外膿腫。患者常有一側頭痛、低熱、耳道有周期性大量膿液流出。
如果炎症進一步侵入到顱內,或是細菌隨血液或淋巴液侵入腦組織,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或腦膿腫等,可出現持續性頭痛、噴射性嘔吐、嗜睡、失語甚至昏迷症狀。
2、膽脂瘤可穿破皮膚,形成瘻孔,奇臭的膿液會不停地流
如果膽脂瘤向耳廓後邊發展,穿破乳突骨質,可在骨膜下形成膿腫,耳後會紅腫高起,把耳廓推向前方,擠得耳廓聳起來,或穿破皮膚,在耳後形成瘻孔,臭膿流個不停;
3、膽脂瘤可引起面癱、聽力下降
如果向內侵犯面神經,可發生周圍性面癱,患者患耳側的眼皮閉不攏,嘴角歪向對側;若侵犯內耳,則出現聽力下降、天旋地轉的眩暈、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所以,慢性中耳炎患者,應及時求助於耳科醫師,看是否有膽脂瘤存在的可能。目前的顯微外科技術,對處理膽脂瘤中耳炎已經有成熟的經驗,手術不僅可輕鬆地清除膽脂瘤,在神經未受傷的情況下,多數可以重建聽力,治療耳鳴。
具體疾病問題找專業醫生看
1. 王武慶醫生專業擅長:耳神經科學,耳聾,眩暈,耳鳴,面癱,耳顯微外科,如顳骨腫瘤,巖尖膽脂瘤,膽固醇肉芽腫,耳硬化,中耳炎、鼓膜穿孔、膽脂瘤、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積液,中耳聽力重建、人工耳蝸植入,突發性聾,周圍性面癱、血管性(搏動性)耳鳴、耳部、腮腺腫瘤,上半規管裂,前庭導水管擴大,眩暈診治。
2. 本文作者為王武慶醫生,內容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代替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3. 以上內容禁止轉載,文中未標註圖片均來自:123rf.com.cn 正版圖片,好大夫在線尊重智慧財產權保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