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評測]在VR產業的集中爆發期,無數家科技巨頭都加入進來,而當熱潮褪去後,只有為數不多的頂級廠商還能留在市場中,HTC在先後推出的Vive CE和Vive Pro兩款旗艦VR設備讓大家都看到了VR遊戲的巨大潛能,也奠定了HTC在家用VR市場的領頭羊地位,產品本身一度也是家用VR市場的最佳設備,不過由於近幾年鮮有優秀的VR遊戲作品出現,VR市場一度陷入沉寂。
而隨著VR獨佔遊戲《半條命:愛莉克斯》的火爆,家用VR設備再一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我們也拿到了如今家用VR市場的代表產品HTC VIVE Cosmos(下文默認為HTC VIVE Cosmos標準版),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這個當今消費級市場的旗艦級VR設備是怎樣的水平。
多版本齊發,擺脫定位基站限制
在HTC在最近更新的VIVE Cosmos系列產品線中,除了原本的標準版外還增加了VIVE Cosmos精英套裝、VIVE Cosmos XR版和VIVE Cosmos基礎版這三個不同版本。其中精英版的頭顯可直接兼容舊版的定位基站和手柄,提供單獨出售版本,可視為Vive Pro的頭顯升級版;而尚未正式上市的VIVE Cosmos XR版則在標準版的基礎上將前面板的黑白透視攝像頭升級為了高清XR立體透視攝像頭,擁有更清晰的混合現實(MR)顯示效果;而同樣未上市的VIVE Cosmos基礎版則是將定位攝像頭精簡為兩個的版本,預計售價會大幅降低,主打入門級市場,這幾個版本的發布讓這一代產品擁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和覆蓋市場。
整個VIVE Cosmos系列相較上兩代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全面支持Inside-out追蹤技術,我這次評測使用的HTC VIVE Cosmos標準版在頭顯上搭載了5個方向的6個攝像頭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收集周邊環境的深度和位置信息,在保持極高識別精準度的前提下,擺脫定位基站的限制獨立配合手柄同步使用,該版本同樣支持VIVE無線傳輸套件,可以實現更爽快的遊戲體驗。
外觀重新設計 手柄更加酷炫
由於使用Inside-out追蹤技術,VIVE Cosmos的外觀較前代有了較大變化,頭顯上分別在上下左右和兩側配備了六個攝像頭傳感器,在正面四個角的位置配備的大面積三角形散熱孔,有效保障了頭顯在傳感器增加後的散熱能力,避免長期遊玩後出現「頭腦發熱」。
為了提高佩戴舒適度,頭顯在側面也做了不少改進,為了支持向上翻轉操作,側面連接部件被取消掉,佩戴時主要靠上方的可調節頭帶來調整固定,該位置還標配了可自由調節位置的貼耳式耳機,更精簡的構件也帶來了更輕的重量,整個頭顯模塊的重量僅為651克,比上一代Vive Pro的754g更輕,佩戴起來更加舒服。
VIVE Cosmos標配的兩個操控手柄相較前代也有了較大變化(精英版則與舊版一致),舊版手柄的觸控板變成了搖杆,抓取鍵的面積被增大,按鍵也被重新布局,背面的扳機鍵被改為遊戲手柄常見的L1L2和R1R2按鍵,正面按鍵除了菜單鍵和設置鍵還在兩邊分別增加了X、Y、A、B四個按鍵,為玩家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間。
在手柄配對成功後,手邊的圓環還會亮起白色燈效,搭配該區域的特殊條紋設計,帶來更濃厚的遊戲氛圍,手柄的重量也控制得很好,長時間握持也不會有太大負擔,需要注意的是,VIVE Cosmos的手柄取消了充電式鋰電池,改為使用兩節5號電池供電,這個光效在遊戲中會消耗不少電量,家中常備多節5號電池作為是少不了的。
VIVE Cosmos除了重新設計的頭顯和手柄外,還配有頭顯連接線、電源適配器、包括帶線的DP和USB3.0接口轉換器等主要配件,不需要安裝定位基站也讓安裝難度都大幅降低。
Inside-out:丟掉基站很美好 但並非完美
無須安裝定位基站是VIVE Cosmos最大的亮點,這項被HTC命名為Inside-out的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攝像頭傳感器採集四周環境的空間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即時的3D場景信息,主要捕捉的信息就是環境光,手柄定位也是這些傳感器通過SLAM追蹤算法及光線追蹤技術來實現的,而這些工作以往是依靠外置定位基站來實現的。
但由於這項技術非常依賴環境光進行數據收集,對使用環境的光線有一定要求,雖然在正常的燈光條件下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在強光環境或者暗光環境的追蹤定位都可能出現異常情況,適用範圍與體驗都稍遜於基站定位。
而在識別追蹤表現方面,這六個傳感器組成的可追蹤範圍達到水平方向310°,垂直方向210°,Inside-out技術在正常使用中的識別精度也非常給力,在刀劍遊戲中即使大幅度揮動手臂也很少出現跟丟等問題,跟舊版沒有太大區別,把雙手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和在下面移動也不會丟失追蹤,正常使用中也極少會把用到後背等的攝像頭盲區,而手柄從盲區回到攝像頭視野後的恢復速度也非常迅速,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
但當控制器的位置處於下巴附近,也就是靠近下方攝像頭時,識別追蹤就變得很不穩了,從異常到恢復正常時你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卡頓,這在一些需要雙手持槍的射擊遊戲中會有較大影響,這一點可能還需要通過軟體升級來優化一下。
安裝佩戴體驗:真的很簡單 真的很舒服
由於不需要基站,VIVE Cosmos的安裝接線非常簡單,完全不需要像之前一樣反覆查看說明書,裝接器上的一頭接上頭顯連接線,另一頭分別是電源連接插座、DP連接顯卡接口、USB接口連接主板接口,就完成所有接線安裝了。
VIVE Cosmos的佩戴體驗也非常不錯,後方調節按鈕可以調節頭圍,上方調節帶可調節佩戴深度,搭配頭環前後的透氣軟墊,佩戴舒適度和支撐性都非常不錯,可以輕鬆滿足將頭顯向上翻轉的操作,需要接電話或者查看電腦屏幕時再也不用把整個頭顯都摘下來,這個設計非常友好。
兩側標配的貼耳式耳機支持三向調節,佩戴的舒適度非常不錯,音質上也有相當不俗的表現,完全可以滿足VR應用的需求,再也不用自行外接耳機了。
VIVE Cosmos在頭顯部分只有兩個實體按鈕,右側是屈光度調節旋鈕,佩戴完畢後根據自己的視力情況進行調節即可,開機狀態下現實狀態會有指示內容協助你進行調節,不過得益於眼部附近充足的預留空間和頭環的設計,近視的朋友完全可以選擇佩戴眼鏡使用,側邊和正面都不會出現壓住眼鏡的情況,這一點對近視黨非常友好。
而左側按鈕則可以理解為AR與VR的切換按鍵,在任意界面按下這個按鍵可以快速切換到頭顯外的實時畫面,不過VIVE Cosmos實時畫面的畫質就比較一般了,之後上市的VIVE Cosmos XR版在這方面應該會有較大的提升。
使用體驗:沉浸於VR世界
VIVE Cosmos的頭顯搭載了2個3.4英寸的LCD屏幕,雙眼解析度達到2800*1700,PPI高達刷新率為90Hz,最大視場角度為110°,這個顯示參數比初代VIVE提升了88%,但是對電腦硬體的要求卻沒有明顯提高。
在官方的最低配置要求中,CPU僅為酷睿i5-4590或FX9350,最重要的顯卡最低要求也僅為GTX970,性能相當於如今主流的千元級別顯卡,輕鬆就能滿足,其他要求分別為4G內存、DP接口、USB3.0接口個Windows10系統,硬體門檻非常低。
VIVE Cosmos連接PC的操作比較簡單,到官網下載VIVE軟體就能根據提示完成設備識別、固件升級、手柄適配、綁定VIVEPORT帳號和激活SteamVR服務等操作,在網速較好(5m/s以上)的情況下十五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所有步驟,之後就可根據提示戴上頭進行下一步操作了。
戴上頭顯後首先得完成活動範圍設定,和周圍環境掃描,結束後可以在遊戲中生成安全「邊界」,避免在現實中出現碰撞等危險情況,得益於VIVE Cosmos不需要定位基站的設計,對遊戲空間的要求也大幅度降低,我在評測室電腦前大概3~4平方米的空間內也能輕鬆遊玩。
在內容方面,HTC為新購買VIVE Cosmos的用戶免費附贈了VIVEPORT無限會員,在登陸帳號時按提示進行綁定即可,在服務生效期間可以無限下載和體驗所有會員專區中的內容,我們這次得到的是一年期的體驗卡,在到期後續費每個月收費為58元人民幣,年費會員為每年480元人民幣,支持通過支付寶和微信進行支付。
VIVE Cosmos是第一款使用了Vive Reality System(Vive沉浸式系統,以下簡稱VRS)的設備,這項技術首先會作用在一個命名為ORIGIN的區域裡,玩家在完成基礎設置後就會進入這個類似小公園的活動區域。
這個區域擁有許多待探索的模塊,玩家可以在ORIGIN裡快速掌握VIVE Cosmos的各項基本操作和體驗VRS系統帶來的全新體驗,後期在任何界面都可以按右手柄的ORIGIN按鈕回到該區域,而左手柄的SET按鈕則可以調出標記筆、遙控車遙控器等工具,剛上手VR的用戶也能找到自己的樂趣。
VR內容數量是普通消費者最關心的要素,購買VR設備的用戶大都是衝著玩遊戲去的,VIVE Cosmos支持自家的Viveport和SteamVR平臺,在提供無線暢玩服務的Viveport上,HTC為我們準備了多達783個遊戲內容和221個應用程式,熱門的遊戲內容均在這項服務覆蓋範圍內。
用戶可以直接頭顯模式下選購遊戲,下載完成的遊戲會出現在自己的內容庫當中,不過個人而言在電腦屏幕下先選擇下載遊戲,在內容庫開啟遊戲後再戴上頭顯會更加快捷。
我們首先試玩了《變身遊俠》這款遊戲,主角扮演一個擁有時間控制能力的超級英雄來完成各種任務,需要用到VIVE Cosmos的按鍵不多,主要是抓住、扳機和移動等操作,不過識別準確性和操作流暢度都比較不錯,VIVE Cosmos控制器的造型也能被完美識別。
之後的測試中,《勇闖侏羅紀》、《一箭成名》和《戰士編年史》等Viveport平臺上標識支持VIVE Cosmos的遊戲均能完美運行,該平臺的遊戲內容在數量上還是比較充足,不過這些遊戲大都是卡通風格,遊戲類型也是以休閒類為主,目前還沒有像NS平臺上的《健身環大冒險》和《塞爾達傳說》等現象級的大作出現,Vive在遊戲方面還需努力。
而在遊戲內容更多的SteamVR平臺上,由於Steam官方還沒有正式加入對VIVE Cosmos的支持,該設備是在兼容模式下運行的,在SteamVR Home內的造型是Index的五指,並沒有自己的控制器造型,不過得益於VIVE Cosmos優秀的人體工學設計和Inside-out追蹤技術的加持,在《半條命:愛莉克斯》等得到兼容的遊戲上體驗還是非常出色的。
不過還有諸如《Contractors VR》、《Pavlov VR》和《Zero Caliber VR》等熱門VR遊戲無法正常識別,部分能玩的遊戲也不能完全發揮VIVE Cosmos新手柄的多按鍵優勢,不過這更多的是軟體方面的問題,後期應該會通過軟體升級解決,但在發售前沒提前跟Steam和遊戲開發者提前做好溝通,看來HTC在遊戲適配上做的工作還不夠到位。
總結:硬體進步了 軟體還要加把勁
總的來說,HTC VIVE Cosmos在硬體上的進步還是比較明顯的,Inside-out追蹤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重新設計的頭顯在佩戴舒適度上有了較大進步,全新的操作手柄顯然更適合遊戲用戶使用,VRS技術的應用也帶來了非常不錯的沉浸體驗,在做好兼容匹配的前提下,遊戲體驗較前代有了不少提升,即便在在長時間使用後也不會過於疲勞,5899元的售價相對上一代的首發價格來說已經可以算得上「實惠」了完,整體表現全對得起它行業第一梯隊的水平。
不過它身上依然存在其他VR設備一樣的內容匱乏問題,光是在ORIGIN等基礎場景下完美發揮機能還遠遠不夠,作為一款內容體驗設備,這還不足以成為推動消費者買單的理由,第三方平臺和遊戲的用戶體驗也有不少的改進空間,好在目前的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軟體層面,後期應該能通過軟體升級來解決,VIVE Cosmos完全有能力承載更優秀的遊戲內容,如果你要選購一款VR設備,它絕對會你的不二之選,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完全也可以等更好的內容和應用出來後再考慮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