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日著名主持人李詠患癌病逝,年僅50歲。近日導演哈文發文「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大家都知道,她在懷念李詠。時光飛逝,轉眼間,帶給人們諸多歡樂的長髮主持人,已經離開兩年了。
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所有的榮譽、財富、地位,都換不來健康的身體。
今年8月28日,作為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正式宣布卸任,原因是結腸出現問題;同月29日,43歲《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離世,結腸癌是罪魁禍首。
癌症,作為充滿了隨機性的疾病,每天都悄悄地帶走了很多人。就像結腸癌,作為胃腸道常見的、卻極易被忽視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結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是在一些發達城市或地區,結腸癌的發病率已上升至第2位或第3位,在我國農村也上升至第5位[1]。
目前為止已經歸納出來可導致結腸癌發生的因素分為兩類 :
(1)環境因素 :飲食習慣、化學致癌物質、腸道細菌、土壤中缺鉬和硒 ;
(2)內在因素 :腺瘤、炎性腸病、基因變異、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雖然疾病是有預警的,但人們在對預防結腸癌的發生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建議出現便血,便頻,便秘,黏液血便,腹痛等腸道症狀者,以及大腸癌高發區的中老年人,都要及時篩查。
防癌重在篩查
傳統癌症檢測的方式主要是結腸鏡檢查,它可以對整個結腸進行完整的觀察,能夠進行活檢及切除發現的息肉,是目前各國推薦的主要篩查方法。
但是其檢出率與良好的腸道準備和內鏡醫師的操作水平和經驗密切相關。而且檢測的方式讓很多人們不能接受,一提起腸鏡,就直搖頭,覺得做腸鏡要經歷抽血化驗,預約等上十天半個月,檢查前一晚還要清腸、禁食,擔心腸鏡檢查過程太痛苦、會創傷甚至穿孔腸道……
本該做篩查的人,往往就因為各種疑慮這麼一拖,問題變得更大,進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很多人因對結腸鏡檢查心存恐懼而拒絕接受,但隨著腸癌早篩技術不斷迭代,基於基因的腸癌早篩技術誕生,基於糞便基因做腸癌早篩成為現實,就比如康立明生物的「長安心」是一款可以準確解讀糞便中基因異常改變的大腸癌檢測工具。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教授、主任醫師任東林表示:「我不能讓親朋好友得腸癌,因為我是做這塊的醫生,但是他們有些人不願意做腸鏡,我就推薦糞便DNA檢測,無創無痛在家就能採樣。」
「長安心」作為我國首個在人群中篩選出的糞便結直腸癌脫氧核糖核酸甲基化標誌物,是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用於大腸癌輔助診斷的糞便基因檢測產品。它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可以實現「居家篩查」,想要篩查的朋友,可以自行採集的糞便樣本,再寄送到實驗室檢驗,通過網絡4個工作日即可收到檢測報告,而且整個過程無痛無創,不會有穿孔和感染的風險。
目前,「長安心」在全國眾多三甲醫院使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榮譽院長、中華醫學會肛腸外科學組榮譽組長汪建平教授認為:有些病人不適合做腸鏡或依從性低不願意做,可以選糞便DNA檢查,現在已進入篩查領域了。
建議如下人群儘早篩查:
①存在腸癌家族史、糞便隱血、有消化道報警症狀(腹瀉、腹痛、腹脹、便血、便秘、消瘦);
②存在高風險且因各種原因不願意或不接受腸鏡檢查人群;
③結直腸腫瘤術後複查;
④飲食生活習慣不良的人群可選用基因篩查的方式預防腸癌;
⑤曾有結腸癌癌前疾病者(如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
⑥凡有大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40歲以上者,應每年進行一次例行篩查。[2]
「長安心」作為腸癌早篩的工具之一,在發達國家或香港等地都已經普及。疾病重在預防,尤其是癌症,上述腸癌高風險人群,建議提前接受首次篩查!
長安心現正在京東上開啟優惠促銷,請點擊文中的連結了解。
參考文獻
[1]張思維,雷正龍,李光琳,等.中國腫瘤登記地區2006年腫瘤發病和死亡資料分析 [J].中國腫瘤,2010,19(6):356-365.
[2]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腫瘤協作組. 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 [J] . 中華消化雜誌,2016,36( 11 ): 721-733.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6.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