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梧桐樹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筆下那一滴一滴淋著三更冷雨的梧桐樹,定是中國梧桐,又名青桐、桐麻,乃我國古老之嘉木。
青桐不同於法桐,樹幹挺直,樹皮青綠色且很光滑,葉大優美。由於梧桐高大挺拔,為樹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人們看重,常被栽培於庭園作觀賞樹木。梧桐木材輕軟,為制木匣和樂器的良材,許多傳說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做的。梧桐是登高枝的象徵,素有鳳棲梧桐之說。鳳凰是傳說中的鳥中之王,據說鳳凰最樂於棲在梧桐樹上。在《詩經》裡就有這樣的記載:「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豐茂的梧桐樹上,鳳凰在鳴叫,痴情詩書少年站在樹下抬頭仰望。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鳳是神鳥,能引來鳳凰的梧桐樹,自然是祥瑞的植物。所以人們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梧桐也是天地知者的象徵。古人認為梧桐是一種智慧之樹,能知秋潤秋。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葉,便是梧桐葉。梧桐還是愛情忠貞的象徵。古代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有詩曰:「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梧桐在詩人筆下,往往又是寂寞憂愁及離情苦緒的表達,如「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我們嘉興的桐鄉,以前叫梧桐鎮,傳說是因「鳳棲梧桐」而得名。身為桐鄉人的豐子愷先生,自然喜愛家鄉的梧桐樹,他的散文《梧桐樹》堪稱佳作,他還畫有一幅《深秋佳興打桐子》的漫畫,畫中一小男孩舉著一根竹竿,正在打青桐樹上的梧桐子,三個女孩,或蹲著尋覓桐子,或坐在旁邊,其中一女孩仰頭望樹,一女孩低頭看著地上。正所謂「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樂」。
我與梧桐樹相識,是到了城裡後。那時嘉興城裡的行道樹,差不多都是梧桐樹,數勤儉路上的最好,一棵棵,華蓋似的,遮住了整條馬路,夏天在路上行走,曬不到太陽,給人一片陰涼的天地。不過那全是法國梧桐,是懸鈴木中的一種。而在我宿舍的院子裡倒是有兩棵青桐,就站在離窗口不遠的院牆邊。梧桐樹的生長,正如豐子愷先生所描寫的那樣:「當春盡夏初,我眼看見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黃的小葉子一簇簇地頂在禿枝頭上,好像一堂樹燈,又好像小學生的剪貼圖案,布置均勻而帶幼稚氣。」沒過多久,葉片漸長漸大,由黃變綠,由疏而密。團扇似的葉片,密密層層,望上去沒有一線空隙,好像一把綠色的大傘,整天撐在那兒。
我所在的宿舍,是在勤儉西路原城隍廟馬路對面,這裡以前是縣工業局的辦公樓,後來先後成了公安局的治安辦公室、交通隊辦公室和公安民警的宿舍。至於那兩棵梧桐樹是何人何時栽下的,就不得而知了。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涼」。特別到了夏天,院子裡十來戶人家,吃過晚飯,不分男女老幼,大家不約而同地搬出長凳、躺椅,齊集在院子裡納涼。這時,天上的星星一顆顆透出來了,一閃一閃的像是有話要說。有時明晃晃的月亮就從梧桐樹的頂上升起,慢悠悠向上爬。有風吹來,兩棵青桐,在中國式的清風明月中沙沙作響。在那樣的環境下納涼,是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一邊不緊不慢地搖著扇子,一邊侃著山海經,尤其是女人們,話語滔滔,似開了水閘,家長裡短,津津樂道。
青桐開花時會吐出一團團白色的絲絲,黏黏的。長長的花枝上,開滿著圓錐形花朵,淡黃綠色,條形的花萼,向外捲曲著,像是一個個袖珍的蝴蝶結。桐子就結在花枝的小船似的葉片上,梧桐子坐在船沿上,從春天出發,到了深秋,船將靠岸。霜蝕過的青桐,簌簌的樹葉下面,掩著圓圓的梧桐子。梧桐子大小如黃豆。院子裡的孩子早就盼望著吃梧桐子了,不待梧桐子完全成熟,他們就拿竹竿打,手中沒有竹竿的,就從地上撿起磚塊或木棒往上扔。初冬的青桐果枝,乾枯脆裂,被竹竿、磚塊一番折騰,悠悠而落。於是大家你搶我奪,只見枯黃的枝葉上,綴著飽滿的桐子,多者五六顆,少者兩三顆,採下來裝進衣袋,高高興興地拿回家去,將梧桐子倒入鐵鍋,放點細鹽,丁零噹啷地炒。炒熟的桐子,吃起來味道特別香。梧桐子,味甘,性平,還是一味良藥,功效順氣和胃,健脾消食,還有止血作用。說不定梧桐子還能治相思呢,尤其是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苦相思。
一九九〇年,老樓要拆除翻建,我們告別了那個住了整整二十年的老院子。告別,不僅僅是告別了那個充滿著溫情的小院,也告別了那兩棵青桐樹,依依不捨之情油然而生。後來新樓建成了,那兩棵青桐也不見了。站在樓前,我無言了。想起了李煜的詞句,但老院沒有了,梧桐不見了,哪來「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啊!
(責編:郭揚、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