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日前報導了光明食品集團首創的「大家訪」機制,探索國企承擔社會責任新模式,「11萬退休員工統統要家訪」——集團黨委決定,在三年內對集團系統全體退休員工開展家訪,針對家訪中發現的失獨、失能、失智等「三失」退休員工,集團啟動關愛項目,建立醫療託底、護理託底、失獨關愛、特殊幫扶等託底性幫扶和標準,幫助他們安度晚年,進而形成關愛退休員工長效機制,為國企承擔社會責任探索新模式、樹立新標杆。
這則消息,令人頗為激動。
企業就是靠一代又一代員工傳承發展起來的,尊重關愛退休員工就是尊重關愛在崗員工。現在,有一些企事業單位對待退休員工的態度是,「人一走茶就涼,甚至連茶杯都扔了」。相形之下,光明集團對退休員工不僅不扔杯子,還時常添茶,這是很不簡單的。
每個人都會從年輕進入老年的。善待老人是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文明的標誌。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的羅世謙同志生前曾對我講過,從事老同志工作的人員,必須帶著敬意去做,才能把工作做好。不能光看到這些老人如今顫顫巍巍,有的連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嘴上留著口水,講話支支吾吾,如果你了解到這些同志年輕時候英俊颯爽、叱吒風雲、奮不顧身、忘我工作,為共和國建立、為新中國建設、為改革開放做過的事、作出的貢獻,你就會肅然起敬。人都是要老的,為老人服務就是為自己服務。
上海是工人階級的發源地。廣大工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都作出了巨大貢獻。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規模擴大,不少工廠關停並轉,涉及100多萬工人,尤為典型的是上海紡織系統——上海紡織系統原有職工55萬人,1995年提出「壯士斷臂求生存」,壓錠敲錠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大批紡織工人提前退休。他們都是企業改革的貢獻者。如今,當我們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時候,要讓這些為改革做出犧牲奉獻的人也能更多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不能忘了他們。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前,僅小陸家嘴1.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就有居民16945戶,常住人口49234人,還有39個大型央企和上海市重點企業,如菸草機械廠、聯合毛紡廠、上海鋼球廠、上海腸衣廠、立新船廠、上海船廠等。有14個碼頭倉庫,250多家小型企業。這大量動遷工作,離不開生活在陸家嘴這片土地上的企業、職工、居民、農民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們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小家為大家,才使得當年動遷速度很快。位於陸家嘴隧道附近的上海鋼珠廠,當時承擔著全國所需大部分軸承鋼珠。該廠職工在搬遷的時候打出「讓我們笑著向陸家嘴告別」的橫幅,成為激勵浦東開發的一個響亮的口號。
如今,陸家嘴成為展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靚麗的標誌性窗口,成為眾多跨國銀行的大中華區及東亞總部所在地,也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之一。每一幢大廈都凝聚著無數普通勞動者的汗水和心血。他們中許多人已經老去,但我們對他們的記憶和關愛卻不應缺席。關愛他們、溫暖他們的心靈,其實也正詮釋了那句話——「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