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假期過後,我們終於迎來了9月1號開學季,對於這樣的時刻,相信對於很多即將入園的寶貝家長們來說又是一重考驗。
他們興奮著、期待著又擔心著。
「我的孩子能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
「她會不會哭?」
「她會不會睡午覺?」
「會不會有小朋友打他?」
「老師會不會不管我的孩子?」
......
家長們心裡有無數個問號,他們希望能永遠護孩子周全,殊不知,有些時候,我們要學著放手,有些路必須要孩子自己來走,相信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那麼,我們究竟要注意些什麼呢?
家長們在看到孩子哭鬧後,就開始心疼不已,一味推遲上幼兒園時間。孩子今天哭,那就明天再去,說不定明天心情好了就不哭了呢?
僥倖心理要不得。
孩子會覺得,只要我一哭,媽媽就捨不得讓我去幼兒園,那以後我就每天都哭,這樣就不用上幼兒園了。
孩子是很容易通過大人的反應來做出判斷的,這樣也只會讓孩子在哭鬧變本加厲,不利於快速適應幼兒園。
幼兒入園,最忌諱送兩天歇一天。
孩子剛入園,哭鬧嚴重,飯也沒怎麼吃,在家歇一天給他補補。
這樣的想法也是要不得,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兩天,如果又在家裡歇一天,再次入園就會更加陌生,又會出現不適應,那麼不僅之前的兩天白費了,可能後面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調整。
送送停停會讓孩子的適應過程事倍功半,堅持送孩子入園,對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尤為重要。
孩子入園,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進入集體生活,很多家長心裡都會空落落的。
再加上看到自己寶貝哭的厲害,自己心裡多少會有些難受。於是,就出現了很多「孩子在裡面哭,家長在外面哭」的情況。
可是,殊不知,父母的情緒是很容易傳遞給孩子的,你焦慮,孩子也會跟著焦慮,你安心,孩子也會跟著安心。
家長哭,孩子會覺得是不是自己的爸媽不要自己了,又或者是爸媽也覺得這裡不好等等,讓孩子也在無形中對幼兒園生活產生恐懼,哭鬧也就更厲害了。
「媽媽去給你買好吃的,馬上就回來」,「媽媽就在外面等你」,這樣的話語不要說。
雖然可能當時孩子會不哭了,但是當孩子意識到你是在騙他以後,他就會感到非常的不安。
媽媽為什麼騙我?
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
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更加對幼兒園生活產生恐懼。
很多家長見孩子哭鬧嚴重,很容易說出這樣的氣話,目的是讓孩子停止哭鬧。
可是,孩子年齡還小,理解能力不足,他很容易理解成你不來接他了,於是哭的就更厲害了。
又或者是因為害怕你不來接他,而停止哭泣,來掩藏自己的情緒,無論情況怎樣,這樣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本來對幼兒園這種陌生的環境就產生恐懼,再加上家長不來接他,更讓他惶恐不安,還怎麼能安心入園呢?
很多媽媽在孩子哭鬧時都會說出「今天放學,我第一個來接你」這樣的話來安慰孩子。
如果你能做到,那是最好,如果做不到,就不要隨便對孩子許諾。
對孩子許下的承諾兌現不了的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媽媽言而無信,說話不算數,那麼,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會大打折扣。
並且,當你承諾第一個來接孩子後,可自己又沒有如實做到,孩子就會在心裡想「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明明說第一個來接我的」,會讓孩子更加不安。
很多家長在放學接到孩子後,都會問上一句「今天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老師有沒有打你?」。
這樣的負面暗示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懼幼兒園生活,不自覺的建立起幼兒園的各種不好,聯想到幼兒園老師打我,小朋友欺負我等一系列不好的現象。
這樣的想法都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我們可以這樣問「今天你認識了哪個新朋友呀?」「老師今天都跟媽媽表揚你了呢!說你很勇敢喲」等等。
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的東西,讓孩子漸漸愛上幼兒園。
對於新入園的寶貝們來說,老師們最害怕的就是星期一,因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規則往往會在星期一的時間打回原形。
5+2=0就是這麼來的。
在幼兒園五天的生活習慣與規則意識,在家裡休息兩天後,又化為烏有。
家長們覺得,好不容易盼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盡情放鬆一下。睡覺睡到自然醒,中午也不休息了,飯也不按時吃了。
等到星期一的時候,就是早上起不來,入園有情緒。
幼兒周末休息時間,也請儘量和幼兒園保持一致,幫助孩子形成規律的作息時間。樹立良好的規則意識。
經常和孩子聊聊幼兒園開心的事情,鼓勵孩子分享幼兒園的生活,多與孩子溝通,對孩子入園,保持輕鬆、自然的態度,孩子才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匆媽寄語】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父母對孩子入園要表示出積極樂觀的情緒,用自己積極正向的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去感染孩子。讓孩子遠離分離焦慮,從家長做起!
【今日話題】
孩子入園,你焦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