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老外」的5個圈子

2020-12-25 央視網

滬上「老外」的5個圈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9日 23:41 來源:

來源:新民晚報

據統計,常住上海半年以上的外國人早已超過10萬人;而每年出入上海的「老外」,人數更多。上海的地鐵車廂內,不但能聽到上海話,還能聽到普通話、英語、法語和德語。

生活在上海的「老外」們是怎樣在上海過日子的?近日,記者走近一些在上海工作、學習的外籍人士,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

社團圈 第一件事是找足球隊

愛爾蘭人麥克娶了上海女孩。今年1月,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他,決定到上海來學習中文,順便完成畢業論文。麥克酷愛足球,來上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支外國人足球隊。通過e-mail聯繫,兩周後,麥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外」在軌道交通二號線中山公園站集合,統一乘坐一輛巴士,前往位於金橋的足球場,從此開始了他每周雷打不動的足球賽。

大部分「老外」社團人員流動性較大,但秘魯人帕美拉所在的國際節日合唱團(IFC)卻是一個例外。上海的IFC成立於2002年,是北京IFC的姊妹團,每年會舉行3場高水平的合唱音樂會,目前有成員65人。2004年加入合唱團的帕美拉,負責團內的宣傳工作。IFC每次的演出曲目都是多種語言的,母語是該語言的成員就成了臨時老師,必須負責糾正每個人的發音。合唱團裡十多名中國人就曾教唱過《茉莉花》。

對在異鄉生活的「老外」們來說,社團是認識新朋友的重要途徑。IFC團員英國小夥朱利安和一位日本姑娘因對音樂的共同愛好走到了一起,先後加入合唱團,最終步入了婚禮殿堂。

社區圈 「太太會」忙著辦聚會

浦東金橋的碧雲國際社區、浦東聯洋社區、浦西古北新區,是滬上3個知名的國際社區,以「老外」住戶「扎堆」聞名。

碧雲國際社區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外籍家庭已有近千戶,多為跨國公司駐上海的高層管理者。聯洋國際社區吸納了陸家嘴和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老外」,境外人士的比例已接近50%。古北新區目前老外住戶約佔四分之一。

碧雲社區所屬金晨物業的宋先生介紹說,社區內的「老外」住戶們相互之間都很熟悉,「他們要麼是同事,要麼來自同一個國家。」先生們工作忙,但他們的家人倒是經常走動,太太們還成立了一個「太太會」,經常租用小區會所辦聚會。

每到萬聖節、中秋節、聖誕節等節日,物業會舉辦聯歡活動;到了夏天,還有啤酒節、納涼晚會。最近,浦東新區第5屆中外家庭社區文化節在碧雲國際社區廣場開幕,千餘張對「外」入場券早早地被「老外」家庭一「搶」而光。可以說,社區是這些「老外」家庭最為重要的社交圈。

學習圈 學中文熟練運用成語

日本學生市村就讀於上海外國語大學留學生院三年級。2004年,他高中畢業後到天津讀了2個月的中文培訓班,同年9月,來到上外讀本科,學的是中英雙語專業。市村的中文好得令人吃驚,能熟練地運用諸如「囊中羞澀」之類的成語。目前,市村與復旦的幾名中國學生在校外合租房,除了同班同學外,室友是他接觸最多的人。課餘時間,市村會和他們出去打保齡球、逛街。他最熟悉的是七浦路,「在那裡砍價要狠,至少砍掉三分之二。」

據了解,有來自50多個國家的1200多名留學生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留學生院就讀。留學生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有4節必修課,下午可根據各自興趣愛好選擇書法、太極拳、二胡等選修課。學習之餘,學校也會組織各種活動,比如每年安排學生去周邊的江南古鎮春遊,回來後寫遊記、舉行作文比賽,每年還會舉行外國人唱中國歌比賽等。充實的學習生活,是留學生生活的主旋律。

工作圈 認識的人大多是同行

說流利的中文,讀中文報紙,看《瘋狂的石頭》。這就是比爾,一個在中國生活了10年的美國人。10年前,上海的「老外」,比爾大多認識;10年後,比爾認識的「老外」,僅限於同行。

比爾是某公司駐上海總部的負責人,平時工作繁忙,因此他的朋友圈與工作圈幾乎重疊。每到周末,比爾會叫上同行朋友們一起吃飯、打球。每當有新同行來上海出差或被派來常駐,初來乍到者就會受邀參加比爾的聚會,一起去酒吧暢飲。「雖然沒有正式的歡迎儀式,但這是大家互相認識的第一步。以後大家熟悉了,行業信息就可以互通有無了。」

留學生中的打工者也不少。俄羅斯女孩尤莉婭是上外的進修生,在莫斯科學了3年中文後,她於去年9月來到上海,今年7月就將學成回國。尤莉婭生得一副魔鬼身材,是一名舞蹈健將。去年開學後不久,她的「舞癮」犯了,便到學校健身中心擔任舞蹈教練,每周上2小時課。但尤莉婭坦言,她和學生的交流並不多,「僅僅是工作而已。」

去年一年,日本人市村都在一家教外國人做中國菜的料理店當翻譯,每周3次。這不,對於紅燒肉、小籠包、生煎的做法,他瞭然於胸;老抽、生抽的區別,能解釋得頭頭是道,但市村卻懶得去實踐:「我對做飯不感興趣。」

國籍圈 SIM卡還是俄羅斯的

身處異鄉,同樣的國籍甚至同種膚色,就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位日本留學生告訴記者,在上外的日、韓留學生各有近300人:「除了同班同學外,我並不認識其他班的日本學生,與歐美學生的交流也很少。」對此,韓國學生柳正勳表示贊同,這個酷愛運動的男孩,喜歡與韓國同學一起出去旅遊,已經「橫掃」蘇浙一帶的旅遊城市。

責編:張建

相關焦點

  • 學習工作生活在上海 滬上「老外」的5個圈子
    對在異鄉生活的「老外」們來說,社團是認識新朋友的重要途徑。IFC團員英國小夥朱利安和一位日本姑娘因對音樂的共同愛好走到了一起,先後加入合唱團,最終步入了婚禮殿堂。  社區圈「太太會」忙著辦聚會  浦東金橋的碧雲國際社區、浦東聯洋社區、浦西古北新區,是滬上3個知名的國際社區,以「老外」住戶「扎堆」聞名。
  • 《老外》滬上展映 韓丹彤演技獲讚譽
    《老外》韓丹彤演技獲讚譽 《老外》滬上展映 《老外》韓丹彤演技獲讚譽  搜狐娛樂訊 (劉方純/文)  昨日(6月24日),電影《老外》在上海影城舉辦了媒體見面會,導演電影講述了一段曲折浪漫的跨國之戀,在此前參展的各大國際電影節上也是廣受好評。  剛剛從中戲畢業的韓丹彤的第一部電影便是和外國導演合作,當問及是否會起點太高而影響自己今後發展時,韓丹彤認真的說,自己並沒有覺得起點比別人高,只要再碰到有緣分的作品自己依然會全力以赴。
  • 探秘滬上「精子銀行」 最年長客戶為老外
    探秘滬上「精子銀行」 最年長客戶為老外 (1/10) "← →"翻頁
  • 滬上民間"射箭圈子"小有規模 玩的人多、懂的人少
    源深體育場的看臺上,財大學子徐敏傑雙眼緊盯著不遠處的靶心,喃喃自語。  2014年國際箭聯射箭世界盃賽(上海站)正在浦東新區激戰,記者發現,這項小眾運動在滬上其實擁有一批忠實粉絲,民間「射箭圈子」也小有規模。不過,賽事組委會一位人士坦言:「玩的人不算少,但真正理解這項運動的人不多。」
  • 外國人寄宿家庭現身滬上
    一種新的白領學習英語方式在滬上漸漸興起。  家住老外學習外語效率高  公司職員李小姐的英語水平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瓶頸。「雖然英語學了很多年,但碰到外國人,就是不知道怎麼開口。」李小姐稱,她曾經嘗試過不少傳統的英語學習方法,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去年她在網上看到有家諮詢公司開展「住家老外」的業務,她便通過這家公司認識了來自美國芝加哥的凱麗,並讓凱麗借宿在自己家。  凱麗在中國做人事方面的工作,住進李小姐家後,不需要支付房租,但每天要教李小姐1個小時英語會話。「凱麗不會漢語,我們剛開始交流時,兩個人都要手舞足蹈。」回憶起凱麗最早教自己英語的情形,李小姐忍俊不禁。
  • 在滬老外:能溝通 很友好 英語需提高
    在網站發布的消息上,第一名是馬來西亞的吉隆坡,第二名是義大利羅馬,第三名是泰國曼谷,其他依序為法國巴黎、美國紐約、印度孟買、瑞士蘇黎世、埃及開羅、中國上海和俄羅斯莫斯科。而上海上榜的理由僅有一句話:「在中國,你最好將目的地用中文寫在紙上,否則你可能永遠也到不了」。但文章沒有署名,也沒有標明調查機構,更沒有調查數據。
  • 在滬老外的中文水平越來越高
    因此,越來越多的在滬外籍人士都參加了漢語培訓班,他們的漢語水平也提高得很快。「我發現,現在在街上用中文問路的老外越來越多了。」索邦企業管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財務行政經理戴小姐說。  在工作中,老外也更願意用中文和員工進行溝通,他們認為這樣對自己學漢語幫助很大。「我的上司馬克是法國人,他在法國曾經進修過1年中文。因此,到我們公司3個月後,他就開始用中文和員工開會。
  • 滬最牛的哥流利使用5國語言 沒經過專業訓練[圖]
    費滬生/攝影  東方網10月11日消息:據《上海商報》報導,一位計程車司機,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也沒有讀過任何補習班,只是靠外國客人坐計程車時與他們交流,就能夠流利地使用5國語言,這並不是杜撰的電視劇情節,而是滬上一位計程車司機的真實故事,他叫鈕德民。
  • 英語不好的人在國外多年也不能融入當地的圈子
    手指是人類最高效的翻譯器,this和 that是英語最牛B的詞彙,心血來潮還會用 these 和 those裝個B秀一下詞彙量。  2. 當聽不懂老外一連串BB的時,沒關係~  3.每天上課都像在上英語課,為什麼我只是眨了下眼睛我就找不到老師讀到哪了,整節課全程掛著一臉puzzle。(即使聚精會神了,即使整節課聽下來一身汗,也沒法改變就是聽不懂的事實。)
  • 滬公共場所外文使用徵詢意見 老外難尋草案外文版
    日前,《上海市公共場所外文使用管理規定(草案)》徵詢信息在「中國上海」中文頁面上十分醒目,而在其英語頁面上卻難以找到。草案全文已在「中國上海」門戶網站(www.shanghai.gov.cn)上公布。但對於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的美籍老外Denton來說,雖然很想參與徵詢,卻苦於「無門」。他向東方網記者反映,在「中國上海」英語版頁面上,找了好久都沒找到草案英文版。  東方網記者隨即登陸「中國上海」英文版,網頁上涉外服務的條目清晰,涉滬新聞也及時更新。
  • 滬上頂級生日餐桌 Top 5
    白松露意面 今年白松露的產量與質量都跟去年一樣是個好年。這也意味著你可以嘗到更多的高質量白松露。 特別預定了玉芝蘭,除了因為招待的客人是剛搬來上海不久的外國廚師,一方面希望能夠讓他們品嘗比較溫和的川菜,因為分菜制,對於老外也比較方便同時也能夠透過這一餐,跟他們解說川菜的味型,讓他們見識一下中式的Fine Dining。
  • 圈子之圈主:高處不勝"寒"[圖]
    [圖]    圈子之"西洋景":在「上流社會」圈子裡我見到[圖]    圈子之煉圈秘笈:"圈子"是怎樣煉成的    滬上Party圈"講解教程"[圖]  圈主,一個風光無限的名詞,一個權力無限的名詞。但在其背後隱藏的,卻是不為人知的酸、苦、辣。
  • 老外英文翻唱《學貓叫》,想定居中國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 老外眼裡的中國人是這樣的
    在國外,連小偷都知道中國人工作勤奮、生活節約、有大量存款,而且出門喜歡隨身攜帶大量現金,所以容易成為被偷被搶的對象;當中國人在國外購物時錢包裡的是滿滿的現金,一掏出來必須亮瞎老外的眼!4、中國人喜歡挑選數字!很多老外表示不能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有挑選電話號碼、車牌號、門牌號等等等等的習慣?這些數字到底有什麼不一樣?!5、中國人喜歡大聲說話!
  • 那個給傻老外瞎紋漢字的紋身師,到底是個什麼人?
    手機掃描二維碼閱讀體驗更佳那個給傻老外瞎紋漢字的紋身師,到底是個什麼人?與歐洲有關的一切 2017-01-3021:33還記得傻老外們身上那一系列的中二漢字紋身嗎?它們絕大部分都是一個仰慕中國文化的越南紋身師文的。
  • 年收入7萬上年學費5萬幼兒園,為了融入所謂的圈子?
    最近在某網站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一位寶爸說自己年收入7萬左右,兒子馬上要上幼兒園,寶媽一直堅持要選擇好的,理由是讀好幼兒園基本都是有錢有勢的人,以後兒子的圈子和自己的圈子都會有很有用的人脈。雖然寶爸覺得融不進去的圈子就不用強行進,但換來的是各種爭吵。寶爸在標題中也問道,圈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想必,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都會考慮的。這裡提到了兩個圈子,一個是父母的圈子,一個是孩子的圈子。
  • 滬上阿姨獲近億元融資 創始人對茶飲未來做了5點判斷
    近日,茶飲品牌滬上阿姨獲得近億元融資的消息,引發關注。 古茗、7分甜、滬上阿姨,這一年茶飲品牌億元級別融資不斷。這透露出哪些行業信號?我們專程採訪了滬上阿姨創始人單衛鈞。 01 7年開店2100+,滬上阿姨獲近億元融資上一次採訪單衛鈞,是在今年4月份,當時剛剛做完品牌升級的滬上阿姨,門店數量剛到
  • 烘焙圈子:顏值爆棚的冰淇淋蛋糕,簡直是氹女神器~~
    但是今天這款同樣流淚的冰淇淋卻靜靜側臥在蛋糕上,俯瞰眾生,甚是一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高冷範兒呢。學起來,霸道總裁就是你!第五步:將麵包團放置在蛋糕的正中間,澆上巧克力醬。用料:苦甜黑巧克力 120g無鹽黃油 30g雞蛋(帶殼約重65g) 1個可可粉 1大匙(15ML)低筋麵粉 30g泡打粉 1/4小匙(1.25ML)蔓越莓幹 80g淡奶油 30g細砂糖 80g做法:
  • 如果不是疫情,怕是整個足球圈子都會去阿根廷吧,阿根廷疫情現在...
    X 如果不是疫情,怕是整個足球圈子都會去阿根廷吧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 滬上阿姨 x味全乳酸菌強強聯合 玩轉茶飲新潮流
    近日,滬上阿姨x味全乳酸菌的聯名再為火爆的聯名圈助力加油,兩者聯手不僅再推新品,也再現了聯名款的魅力。聯名火爆的背後 是聯名雙方的聯袂「突圍」2019年,「聯名款」無疑是消費圈子裡最火的關鍵詞,從服裝、鞋子、手機、包包......再到火爆的茶飲界,「聯名」之火大有「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