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顧晟昱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顧晟昱 發自上海
去年5月14日,陸家嘴集團為了緩解金融城單身青年白領的居住困難而開發的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正式開業。然而僅僅一年之後,其中3棟樓的租戶便被告知,租約到期後將不再續租,這3棟樓將被轉租給上海紐約大學作為學生、教職工宿舍。
《東方早報》此前報導稱,上海陸家嘴集團副總經理徐而進介紹,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享受上海市公共租賃房的優惠政策,陸家嘴集團投資近20億元,租金按照上海市公共租賃房政策標準執行。
居住於人才公寓中的白領們,對於該項目持有者陸家嘴(600663,SH)的這番行為表示質疑,稱其違反了住建部的 《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陸家嘴發去了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而陸家嘴管委會、浦東住房保障局則表示,需了解具體情況之後再答覆。
人才公寓將變身大學宿舍
袁麗(化名)是一名工作在陸家嘴的白領,畢業後一直在上海租房生活。去年,經過一系列審核,她成為了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的一位租戶。
上海陸家嘴人才公寓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是陸家嘴集團為經營管理陸家嘴金融城人才管理公寓項目成立的子公司。該公司網站顯示,該人才公寓是陸家嘴集團專門為了緩解金融城單身青年白領的居住困難而開發的創新產品。項目總佔地40640.2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82084.87平方米 (公寓72651.02平方米、商業配套8478.81平方米),綠化率為38.5%,用地性質為住宅用地。
今年3月30日公布的上海 「新國五條」中提及,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區、企事業單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按照相關規定,建設公共(單位)租賃住房,向符合條件的來滬務工人員供應。
據了解,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人才公寓的租住人員可獲得政府提供的100~600元租金補貼。袁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租住的是一套25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1950元。雖然沒有獲得補貼,但這個價格比附近的愛家小區等房源還是要低一些。
袁麗表示,選擇人才公寓,除了價格便宜之外,更因為在這裡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住在這裡的都是金融行業的,且大家年齡相仿,定期會有行業論壇、討論會,對於我們工作來說,也是一個好的幫助。另外,這種公寓化的管理,更人性化,比在外面單獨租房更安全、方便。」
然而,近日她收到了一條群發簡訊,主要內容為:「為支持上海紐約大學落戶陸家嘴金融城,陸家嘴(集團)公司同意將人才公寓三棟公寓(東繡路1006弄4號、11號及12號樓)整幢租賃予上海紐約大學,作為該校學生、教職工宿舍之用,並實行分區管理。因此,以上三棟樓的租戶現行租賃合同到期之後,將不再給予續租,但可優先安排到其他公寓樓幢候租。」該簡訊署名為「陸家嘴人才公寓」。
據《新聞晚報》此前的報導,陸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出租非常火爆,開業4個月便完成籤約758套,籤約率超過99%。袁麗稱,目前還有近百人在排隊申請人才公寓,交了材料後至少要2個月才能排到隊。這3棟樓涉及到五六百租戶,而且離開人才公寓,許多人每月600元的補貼也沒了。
公寓變更性質被指不合規
2012年5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 《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在該辦法中曾經對公租房的適用對象和使用性質做出過規定。袁麗認為,該公寓屬於公共租賃房屋的性質,陸家嘴此番行為涉嫌違反相關規定。
《辦法》指出,公租房是面向符合規定條件的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出租的保障性住房。袁麗認為,上海紐約大學的學生及教職工的身份並不符合規定中公租房所指向的人群。
上海杜躍平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杜躍平表示,該項目建設之初便已明確將服務於陸家嘴的金融人才,如今變為大學宿舍,變更了其本來的性質,這是不合規的。記者查閱《辦法》,其中明確規定,公共租賃住房的所有權人及其委託的運營單位不得改變公共租賃住房的保障性住房性質、用途及其配套設施的規劃用途。
記者試圖向陸家嘴管委會、浦東住房保障局詢問其是否違規,但對方均稱需了解具體情況之後再做答覆。記者隨後還向陸家嘴發去了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另外,記者在陸家嘴4月25日披露的公告中發現,上海紐約大學項目是旗下未來擬用於出租目的的在建工程。中原地產上海研究總監宋會雍指出,給紐約大學作宿舍,或是經濟利益對公共利益的壓制,這是應該阻止的。
此外,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發布微博稱,從該校籌建期,就知道其學生公寓安排在金融人才公寓,「那時候樓還沒蓋好呢」。他的此番表態更令租戶質疑陸家嘴早就有將人才公寓作為學校宿舍的打算。但記者未能獲得俞立中和陸家嘴方面對此說法的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