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巴西羅多尼亞州韋柳港,由於森林大火,亞馬孫森林被濃煙籠罩。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說,亞馬孫比歐洲還大,該國沒有足夠的資源打擊非法縱火。
近幾天,「為亞馬孫祈福」(#PrayforAmazonas)成了Twitter上的熱門標籤之一。網友們紛紛發出山火肆虐、動物慘死的照片,警告「地球之肺」正在燃燒,指責巴西政府袖手旁觀。
圖片來源:Twitter
不過,在這波發圖熱浪掀起後,已有媒體指出,Twitter上流傳的很多照片並非今年亞馬孫雨林大火的照片,其中有一部分為澳大利亞和美國加州山火的舊照。
雖然照片有真有假,但今年1月到8月以來,亞馬孫雨林頻發的火災確實引起了科學家和環保人士的高度警惕。
亞馬孫熱帶雨林跨越九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面積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佔到全球氧氣的20%,因此也被稱為「地球之肺」。而這個「地球之肺」有60%都位於巴西境內。
每年7月到10月的旱季期間,亞馬孫雨林都會遭遇山火;但今年的火災卻因其數量、波及範圍和成因引發了更嚴重的擔憂。
7月底,位於巴西西北部亞馬孫雨林區的朗多尼亞州遭遇山火,燒毀了1000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兩周前,西北部亞馬孫州因山火頻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本月13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究員嘉斯奧警告,亞馬孫雨林火災所產生的濃煙已經覆蓋了193萬平方公裡的地區。本周一下午,距離雨林1700公裡的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被煙霧籠罩,市區一度天昏地暗。
圖片來源:Twitter
2019年8月21日,巴西羅多尼亞州韋柳港,由於森林大火,亞馬孫森林被濃煙籠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同一天,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發布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到8月,巴西發生了近7.3萬起火災;而去年全年,巴西才共有3.9萬起火災。這一數據比去年同期上漲83%,為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2013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圖片來源:BBC
而在這近7.3萬起火災中,有51.9%都出現在亞馬孫雨林地區。巴西西部的馬託格羅索州、北部的羅賴馬、朗多尼亞和亞馬孫州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截至本月2日,馬託格羅索州已經遭遇了8799起火災。
歐盟的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圖像顯示,亞馬孫雨林火災產生的煙霧已經最遠抵達大西洋沿岸;火災產生的一氧化碳也飄散到南美洲各國及周邊地區。
2019年8月12日,衛星圖像顯示亞馬遜雨林上空煙霧瀰漫。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今年以來亞馬孫雨林火災頻發的原因,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周三在Twitter發文稱乾燥氣候、大風以及高溫是火災主要成因。
但科學家和環保人士並不認同這種說法。
亞馬孫環境研究機構科學部門的負責人阿倫卡爾在接受《新聞周刊》採訪時指出,對於亞馬孫雨林地區而言,今年並非極端乾燥的一年。該地區的乾旱程度還不及2015年和2016年,「2019年沒有氣象條件造成嚴重乾旱」。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資料指出,由於其潮溼環境,一直以來,亞馬孫雨林都有相對較強的抗火能力。
在亞馬孫工作了30年的研究人員塞澤爾接受今日美國採訪時表示,亞馬孫雨林中很少出現因自然原因引發的大規模火災。就算在旱季,如果林下的地被植物起火,火勢會在一定範圍內蔓延,但很快就會熄滅。除非人為進行清除,有意讓樹木周圍的環境保持乾燥,才會出現大規模山火。
塞澤爾指出,由於生長在潮溼環境內,亞馬孫雨林的植物和動物並不適應山火環境,很容易就會死亡;但北美洲和澳大利亞的植物經常遭遇山火,因此即便經歷過大火,也能在火災後重新生根發芽。
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的科學家塞策則直言,亞馬孫雨林的火災有「99%」都是人為造成,「要麼是故意縱火,要麼是事故」。該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今年亞馬孫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水平,並非異常。
塞策推測,縱火可能是為了開闢農業用地,也可能是為了新商業開發項目進行森林砍伐。有氣象學家指出,在7、8月清除森林符合當地的季節性農業操作。這一時期的樹木相對乾燥,在燒毀森林後,農戶能將清理出來的土地用於放牧。
環境保護組織「亞馬孫觀察」發表聲明稱,據當地媒體報導,從上周開始,發生火災地區的農戶組織了「放火日」,集體放火清理森林,為耕種和放牧開闢新土地。
2019年8月21日,巴西羅多尼亞州韋柳港,由於森林大火,亞馬孫森林被濃煙籠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今年1月上任之前,得到農業和礦業巨頭支持的巴西右翼總統博爾索納羅就承諾要開發亞馬孫的自然資源,以幫助巴西重振經濟。
自從上任後,博爾索納羅放鬆了對自然保護區和土著居民的保護措施;政府部門不再對非法森林砍伐的行為進行監察,而因非法砍伐而被捕的人員也不再需要交納罰款。
除此之外,環境部淪為農業部的下屬部門,各環境執法機構的預算也被削減了2300萬美元。
上個月,巴西國家太空研究所衛星數據顯示,巴西6月的森林砍伐面積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8%。博爾索納羅斥責該數據為謊言後,將研究所所長革職。
除了國內政治因素之外,獨立媒體平臺「開放民主」本周公布的洩密文檔顯示,博爾索納羅政府計劃策略性先佔領亞馬孫地區,以防止國際社會在當地開展自然保護多邊項目,特別是「三A項目」。
「三A項目」最早於2015年由一家環保組織推薦給時任哥倫比亞總統桑託斯。項目提議從智利、亞馬孫雨林地帶到大西洋沿岸建立一個「生態走廊」,在1.35億公頃的範圍內進行生態保護,防止大規模人為破壞。
該項目得到了桑託斯的認可,此後開始在各國領導人之間傳閱。時任巴西總統羅塞夫當時拒絕了「三A項目」,認為該項目有大部分區域都位於巴西境內,但卻沒有給巴西提供任何保障和支持。
今年2月,巴西環境部長薩列斯和總統府前秘書長貝比亞諾前往西北部帕拉州,就在亞馬孫河上新建大橋、水電站、延長當地高速公路等工程與當地官員會談。
「開放民主」獲得的會談資料顯示,巴西政府要求當地官員必須在亞馬孫盆地進行「開發工程」,以讓該地區與巴西其他地區融合,從而抵抗「推行三A項目等工程的國際壓力」。
圖片來源:截圖
文件稱,巴西目前正在面臨一場「國際運動」,相關方通過環保組織、土著居民權益組織和媒體,就亞馬孫盆地的保護問題對巴西政府機構施壓,從而限制巴西政府「自由行動的能力」。
文件指出,對抗這場「國際運動」的方法之一就是從自由派和保守派兩方的角度,對「土著主義、理想主義和環保主義」做出重新定義,改變話語體系,從而「為巴西打造新的希望:巴西高於一切」。
而就在本周三,面對外界指責巴西政府未能保護好亞馬孫雨林時,博爾索納羅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將矛頭對準環保組織,稱火災是由環保組織引發的,目的是讓巴西政府難堪。
周四,在法國總統馬克龍提議於G7峰會上討論亞馬孫火災問題後,博爾索納羅發文吐槽馬克龍,指責馬克龍利用巴西「內政問題」為自己牟取政績。
直到周四下午,隨著亞馬孫火災問題持續發酵,博爾索納羅才首度承認,當地農戶放火燒林可能是造成大火的原因之一。他同時還表示,巴西沒有足夠的資源打擊非法縱火行為,「亞馬孫比歐洲還大,你要如何在這樣的地方打擊非法縱火?」
但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表示,除非巴西採取更多措施撲滅亞馬孫大火,否則他們不會批准歐盟與包括巴西在內的南方共同市場達成自由貿易協議。
同一天,巴西聯邦檢方宣布將對帕拉州的森林砍伐和山火激增展開調查。至於如何防止火情繼續蔓延,巴西下議院準備成立專門委員會,對情況進行評估後向政府提交應對方案。
對於控制火勢,亞馬孫保護協會的聯合創始人福賽思認為,要想在亞馬孫雨林撲滅大規模山火基本不可能。
「在沒有被砍倒的樹可以燒之後,火就會停了。阻止此類危機再發生的最好辦法只有政府嚴格保護土地。」
福賽思指出,亞馬孫雨林蒸騰作用所產生的降雨是影響美洲農作物生長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缺少了亞馬孫雨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將讓全球變暖問題雪上加霜。
但近期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一項研究也認為,亞馬孫雨林所能吸收的碳量遠低於預期,因此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正在逐步減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