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大寶到學校門口的時候,看到一個一年級的小豆包,背著大大的書包,一邊眼淚汪汪的給家長說著自己的什麼考試卷忘記訂正錯題了,一邊在說話的間隙還被家長趕忙塞進嘴裡幾口麵包。
轉眼間,幼升小的孩子們已經入學一個月有餘。忽然想起大寶剛剛進入小學的時候,也是這般的狼狽不堪吧!
我要克制自己睡懶覺的欲望早早起床煮飯,還要費盡心血琢磨給他們做怎樣的愛心早餐;然後手忙腳亂的定時定點叫醒正在沉睡的孩子起床,在連連的催促聲中,送他們去學校。
記憶最為尤新的是,入學第一天的下午,我叫醒正在睡午覺的孩子們,說要去上學了,他們一邊揉眼睛,一邊好奇地問:「已經回來了,怎麼還要去上學呢?」
是啊,幼兒園一天接送一次就好了,可是小學一天要接送4趟呢!他們不習慣,我也覺得時間被切割的甚為瑣碎,似乎什麼事情都無法做完整一般。
前段時間中秋假期,我有一個閨蜜還在發牢騷:本以為孩子上了小學自己就會輕鬆很多,結果卻發現更累了。
幼兒園裡不過是多陪伴孩子而已,現在除了節假日的陪伴,還要負責作業、預習、複習、體育達標、美術作品等等,簡直是忙的一塌糊塗。
偏偏孩子還各種的不配合與掉鏈子,每每自己忍不住發了脾氣,就好想念那個小小的孩子,聰明伶俐乖巧可愛,怎麼上了小學就不見了?
其實,幼兒園生活和小學的生涯又豈是一點兩點的不一樣?對於孩子來講,應該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他們還小,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夠順利的過渡到新的學習生活。
所以不必忙著著急上火、斥責孩子的各種表現不到位,作為家長,要先檢討自己才對,不是月亮惹的禍,真的是自己的錯!
【請自查:有沒有做好孩子可能成績不理想的心理準備?】
現在不管是從教育的角度還是從家長的思想層面,都認為在幼兒園階段,是應該讓孩子輕輕鬆鬆地度過。不要有什麼壓力,不要提前學寫字,學算術,學英語,讓他們開開心心的玩,提升動手動腦的能力就好。
那麼,這樣的孩子進小學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一般情況下,他都很難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甚至考不了高分。
我家大寶就是在這樣的思想下,愉快的度過了幼兒園的三年時光,興趣班都也不少,圍棋、跆拳道、美術、琴、語言、科學等等,他只要愛去,我們就都去嘗試。
但是就是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的課程。
上到小學之後,我就發現班裡很多孩子是有過幼小銜接的教育的,要麼是提前了一年,要麼是假期裡有目標的進行了突擊,只有少數的幾個孩子,同大寶一樣,完全懵懂。
也正因為此,老師講課的過程就比較快,因為但凡講新課後檢查學生掌握情況,班級裡一大半同學都直接遊刃有餘。
但是大寶就很懵懂,拼音在幼兒園或多或少的接觸過,我卻沒有上心,大字也不識幾個,因為完全沒有教過他;數學雖然學過手腦算,但是老師講的加減、湊五湊十等,對於他來講還是新的概念;英文更是只聽過,沒看過……
所以在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我們的狼狽程度可以想見。
如果你家寶貝和我家寶貝一樣的開啟一年級生涯,那麼作為家長就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陪他度過這樣一段黑暗時期,終將會用良好的聽課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複習和預習能力,迎來光明!
但是在這段黑暗的時期,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愛心,好好地包容孩子,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最最要不得的是,動輒就著急上火訓斥不休,孩子會在惴惴然中更加茫然失措,沒有自信更沒有方法。
【請自問:考試成績真的是考量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嗎?】
我記得之前我做老師的時候,每每開家長會髮捲子,總是會有兩種很不和諧的狀態出現:
一類家長是淡定的看著自己手中的卷子,時而蹙眉,時而搖頭,但心無旁騖;
一類家長是掃一眼自己手中的卷子之後,開始左顧右盼,前後打聽別人考了多少分。
這兩類家長的孩子自然而然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類的孩子相對應比較自信、大方,做事情也比較積極主動,上課回答問題舉手頻率也高,而且不畏懼失敗,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類的孩子則會比較內斂、缺少主動性;上課若非是自己絕對會的題目,絕不會舉手回答問題;畏懼失敗,更會為自己的成績擔心;但是學習上缺少方法性和技巧性;
最主要的是,第二類孩子被分數牢牢牽絆著了手腳,成績低的時候一副惴惴然難安的樣子,但成績一旦不錯,立即會喜形於色,難以再次沉浸在學習中的查漏補缺之中。
所以,家長對分數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重心放在哪裡。
一定要從一年級開始,看到孩子的成績不必喜怒形於色。孩子剛剛上學也不知道什麼叫分數,家長對孩子拿到的有分數試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怎麼認識考試分數。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查漏補缺情況,錯誤的知識點在哪裡,如何快速進步等等。
考試成績並不是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在一年級這個剛剛開始的階段,有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態度、習慣,遠遠勝過偶爾一次兩次的成績好壞。
進小學的頭一年,無論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麼讓你難堪的事情,請不要對孩子發火,更不要讓孩子難堪。如果一年實在堅持不了,請堅持一個學期。要知道,家長平靜堅持的時間越長,孩子的收穫和內省就會越多。
最後,請一定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普通人的想法和現實;不要對他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要求,只要他在努力、在前進,有理想、有目標,有捕獲幸福的能力,懂得感恩,知道珍惜,如此就好!
別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別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時間關注別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多用點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
更不要把教育孩子這件事全推給老師。老師教的永遠是課本的知識,而課本以外的,是家長的育。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育,教育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但你不一樣,你是孩子世界裡的唯一。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不是苛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