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那年桃花》官宣視頻 |來源:龍華英烈
高聳的白牆,斑駁的石階,龍華看守所的舊址裡,曾有怎樣生離死別的故事發生?
昨天(5月18日),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推出全國首個無劇場話劇《那年桃花》。
話劇《那年桃花》改編自革命烈士羅亦農的生平事跡。1902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的羅亦農,17歲開始通過《新青年》等進步雜誌和書籍接觸馬克思主義,並於1921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3月21日,他和周恩來等人發動上海工人總罷工,並隨即轉為武裝起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成功。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賣,羅亦農在上海英租界被捕。4月21日,羅亦農在上海龍華從容就義,年僅26歲。
舉世聞名的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他立下不朽功勳;「學我之所學,以慰我」,是他寫給妻子的遺書,其殷殷之情,躍然紙上;「勉勵在外同志繼續奮鬥」,是他在獄中留給黨中央的遺言,其壯志未酬,令人扼腕。
《那年桃花》劇中的背景,正是龍華看守所。該劇深度挖掘革命者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對於信仰的無限忠貞、對於愛情的永久追隨,展現出革命烈士精神永生的偉大力量。
作為龍華看守所舊址的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成為一座「大型劇場」。現場觀眾在觀看演出的同時,也換上民國時期服裝全程參與演出。在無劇場環境中,觀眾見證了主人公羅忠陽和妻子李雲芝這對革命伴侶的伉儷情深,也見證了一位共產黨人堅守初心、毫不動搖的革命信仰。
據悉,即日起至5月20日,話劇《那年桃花》將於每天下午6時半在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準時上演。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可以在微博直播、一直播平臺關注「龍華英烈」觀看直播。
資料來源:上觀新聞
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原標題:《龍華烈士紀念館推出全國首個無劇場話劇 創新浸潤式「四史」教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