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綜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 築牢南方地區生態屏障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航拍下的贛州城區日落時分,章、貢二水匯入贛江,向北奔流。(資料圖) 吳鵬飛 攝

中新網贛州12月30日電 (記者 吳鵬泉)草木山林鬱鬱蔥蔥,青枝綠葉迎風搖曳,歲暮天寒時節,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卻綠意盎然。很難想像,昔日這裡水土流失嚴重,一度被稱為「白色沙漠」。

「以前,我們村裡土地荒蕪。」回憶起過去環境,上甲村村民謝立新用「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來形容。

尋烏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由於當時生產工藝落後等原因,礦山開採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河道淤積、耕地淹沒等生態問題。

無人機航拍下的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高山梯田稻穗金黃。(資料圖) 王盼琛 攝

改變發生在2016年。尋烏縣實施了廢棄礦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總投資約9.55億元,對14平方公裡的廢棄礦山進行了全面治理修復,根治「生態傷疤」。

「現在環境好了,搬出去的村民陸續回來了。」在家種植了500株百香果的謝立新嗅到商機,打算擴大果園規模和果樹品種,發展生態農業,搭上鄉村旅遊的「快車」,「吃生態飯才是長久飯。」

尋烏縣治理修復廢棄礦山,是「客家搖籃」江西省贛州市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縮影」。

地處南嶺山地、武夷山脈、羅霄山脈交匯地帶的江西贛州,自古被稱為「五嶺之要會」「閩粵之咽喉」。

贛州市市長曾文明此前表示,贛州是長江支流、江西母親河——贛江和香港同胞飲用水源地——東江的源頭,也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地位重要,生態保護責任重大。

自2016年入圍中國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以下簡稱「山水試點」)以來,江西贛州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記者了解到,江西贛州改變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種樹不種草」的單一修復模式,針對區域內生態突出問題,布局實施流域水環境保護與整治、礦山環境修復、水土流失治理、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整治與土壤改良等五大類生態建設和治理工程。

作為一種嚴重的水土流失類型,「崩崗」侵蝕在中國南方地區,特別是風化殼深厚的花崗巖低山丘陵區分布普遍,就像一處處「傷疤」鐫刻在大地表面。

航拍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油石鄉大小元梅嶺茶葉基地 。(資料圖) 劉佔昆 攝

對此,贛州市因地制宜採用「生態開發型、生態旅遊型、生態修復型」等模式進行綜合治理。經過治理修復,當地4346座崩崗劣地長了青樹,2060.33平方公裡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7.79萬畝的災毀和溝坡丘壑土地得到整治修復,土壤理化性質有效改善。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贛州市20億元中央基礎獎補資金直接支持的總投資77.88億元的28個項目,完成投資77.54億元,投資完成率達99.57%。

「為守住綠水青山,縣裡設立扶貧專崗,從貧困戶中選人做護林員,我就是其中一個。」贛州市崇義縣上堡鄉護林員張書祥說,「以前我們還得制止濫砍濫伐,這幾年這樣的人少了很多。不少人周末開著車到山林裡徒步、爬山。」

事實上,江西贛州將低質低效林改造、生態公益林補償、天然林保護、林下經濟發展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引導工程造林大戶吸納貧困戶務工投勞,選聘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和管護員,鼓勵和引導貧困戶發展以林下經濟為主要特色的林業產業,輻射帶動貧困戶71260戶,貧困人口258474人增收脫貧。

航拍江西贛州大餘丫山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美如畫。(資料圖) 劉佔昆 攝

在崇義縣上堡鄉竹溪村連接梯田景區的中循環公路旁,一棟嶄新的兩層民居吸引路人眼球。這是村民黃國庚的家。

「環境好了,村裡旅遊發展起來了,需要的崗位就多了。」之前因病致貧的黃國庚帶著妻子參加鄉村扶貧專崗,當起了村道和旅遊公路的保潔員,日子越過越好。

放眼贛南大地,曾經溝壑縱橫、山體破碎地貌如今花草遍地、林果成行。因紅色而神聖的贛州,正向著天藍地綠水清的綠色崛起之路闊步前行。(完)

相關焦點

  •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
    今年8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並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從「山水林田湖」到「山水林田湖草」,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折射出黨和國家對黃河流域治理理念的不斷升華,賦予了林草部門更重要的使命,為荒漠化防治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任務。
  • 全國唯一入選的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
    12月24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了《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第一批)》名單,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入選,這是全國唯一入選的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也是我國西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入選此案例的唯一項目。
  • 江西贛州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 好生態助推脫貧
    江西贛州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 好生態 好產業 好生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野鴨戲水、水鳥覓食……走進江西贛州崇義縣過埠鎮境內的陽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你很難想到,這裡曾是泥濘不堪、臭不可聞的河堤灘涂。  改變發生在2016年底。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江西贛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
    央廣網北京1月3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贛州臺記者李興滿)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江西省贛州市是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當地紮實推進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生態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 江西贛州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好生態 好產業 好生活(綠水...
    野鴨戲水、水鳥覓食……走進江西贛州崇義縣過埠鎮境內的陽明湖國家溼地公園,你很難想到,這裡曾是泥濘不堪、臭不可聞的河堤灘涂。改變發生在2016年底。贛州納入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地區之一,崇義縣對過埠鎮作重點整治修復。「我們始終堅持整體規劃,注重保護與修復的系統性,推動『單一治理』向『全局治理』轉變。」
  • 贛州市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紀實
    為更好地弘揚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我市建設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各項工作的開展,本報今日起與贛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中心聯合推出《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專刊,聚焦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前沿,總結提煉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的創新成果與經驗,專刊半月一期,敬請讀者關注。5月的贛南,奼紫嫣紅,萬木蔥蘢。
  • 奏響和諧共鳴曲 繪就生態新畫卷——贛州市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尋烏縣文峰鄉上甲村柯樹塘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工程現場,遠遠望去,一排排油茶樹舒展綠葉迎風搖擺,混合草長得鬱鬱蔥蔥,蜜蜂在花叢中採蜜……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一系列措施的推出,使得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形成了上下暢通、左右融通、內部打通的工作格局,以前不好辦的老大難問題變得容易多了,為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市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 江西:2019年完成造林104.7萬畝 溼地面積保持在91萬公頃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塗文華報導:1月17日,在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和平受省人民政府委託,作關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建設情況的報告。
  • 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囑託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要求「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江西時,要求「繁榮綠色文化、壯大綠色經濟、創新綠色制度、築牢綠色屏障」。
  • 守護山水林田湖草 擘畫石嘴山的綠水青山
    近年來,石嘴山市堅持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全域治理,,打造出森林公園、華夏奇石山景區、北武當生態旅遊區;通過堅持系統治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實現了賀蘭山生態治理恢復和北武當生態旅遊景區的「綠色蛻變」,實現了從「煤城」到「綠城」的生態嬗變,取得了一系列
  • 阿壩州實施四項工程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阿壩州實施四項工程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採取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喬灌草結合,人工造林、封沙育林(草)、人工種草等生物措施與設置圍欄、沙障等工程固沙措施結合的方式。2018年全州計劃投資6700餘萬元,實施沙化治理29.58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沙化治理13.95萬畝。  三是穩步推進乾旱半乾旱地區生態綜合治理。
  • 三門峽將沿著黃河岸建條190公裡長的生態廊道
    7月20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項目已經搭建好的6號觀景平臺向北俯瞰:已經整理完成的5000餘畝生態梯田,油葵(即油用向日葵)種下,陸續成苗;鋪好瀝青畫好線的景區道路,順著山勢蜿蜒向下,時隱時現……湖濱區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是三門峽黃河流域(湖濱區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重點建設項目。
  • 積極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整體系統觀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關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乎生態安全穩定和美麗中國建設進程。筆者認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整體系統觀。
  • 姜德文:水土保持的核心要義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實現的目標是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和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其工作內容是系統全面的,工作任務和目標是系統完整的,也是水土保持事業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有所作為、強力支撐的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
  • 劉奇: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根據中國網消息,今天上午,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江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易煉紅圍繞「感恩奮進再出發 描繪江西新畫卷」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在答記者問環節,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提到江西,很多人通常會想到優美的生態環境,2016年8月江西被列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 守住綠水青山 培育金山銀山 努力建設 綠色生態走廊產業示範走廊...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立足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搶抓重大機遇,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持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奮發作為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努力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中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 萍鄉生態文明建設交出亮眼成績單
    同時,萍鄉武功山晉升國家5A級旅遊景區,蓮花縣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等等。近年來,萍鄉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完善生態制度。萍鄉加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推進94項改革任務。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政策和「三線一單」管控要求,構建「一張圖」空間規劃格局。
  • 贛南蘇區:開闢綠色發展新路徑 繪就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江西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廣袤的低海拔常綠闊葉林和「五河一湖」水系孕育了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高達63.1%,名列全國前茅。作為江西的南大門,贛州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生態屏障,森林資源豐富,被譽為「江南綠洲」。
  • 省自然資源廳調研組到威寧調研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建設工作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肖才忠率調研組到威寧調研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建設工作並召開座談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唐春鳴,自治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祿雲,草海管委會副主任李茂,草海保護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郭鵬參加會議。
  • ...培育金山銀山 努力建設 綠色生態走廊產業示範走廊鄉村振興走廊
    任振鶴在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調研時強調守住綠水青山 培育金山銀山 努力建設 綠色生態走廊產業示範走廊鄉村振興走廊每日甘肅網嘉峪關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鑫)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任振鶴日前在武威市、金昌市、張掖市、酒泉市和嘉峪關市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