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志願填報
有關高考志願填報,一些研究者專門針對家庭因素展開了調研,結果顯示,與實現設想的結果大致相同:家庭因素對志願填報影響非常重大,尤其是父母的出身和背景。
一般而言,有關高考志願填報的具體過程,家庭因素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一是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高考志願選擇行為存在顯著影響;二是學生高考志願選擇行為在家庭居住地和是否單親家庭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三是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學生的高考志願選擇行為的自我認識就越明確;四是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學生對高考志願選擇行為的政策信息越了解;五是父親的職業處於優勢層的學生在志願填報中對直接關注因素的關注程度越高,家庭經濟收入和父親學歷處於低層次的學生對高考志願的直接關注因素更加重視。
具體來講,比如父母的職業和聲望,這大致決定了所處社會階層的高低以及擁有的身份和權力的差別,職業聲望越高,家庭所積累的社會資本和經濟資本就越多,對學生的興趣特長、報考大學和專業、未來想從事的職業領域影響就更大。
從研究者調研的數據顯示結果來看,調研地區父親是國家政府公務人員或社會管理者的明顯高於農村,農村地區父母的職業多處於農林牧漁從業人員、臨時工或無業。從回歸分析的結果中可以看出,父親的職業處於優勢層的相對於基礎層對學生的自我認識影響更加顯著,說明父親的職業是處於優勢層的家庭的學生對高考志願選擇更有優勢。
調研的學生家庭的經濟收入對學生的自我認識的統計結果顯示正相關,說明家庭經濟收入越高的學生,對自己的興趣特長、報考大學和專業、未來想從事的職業領域也就越明確。
儘管如此,很多志願填報專家,還有職業規劃師,他們建議,家庭因素對高考生的志願填報影響確實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考生還是必須要以自己為中心來設計自己的高考志願,同時儘量參考父母的意見,還有其他家人的建議。
比如,考生應該了解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史,從985、211工程到建設「雙一流」大學,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在不斷調整。但是從學生選擇的角度而言,歷經百年的高等教育建設,中國大學自有越來越穩定的因素,也是考生未來選擇最需要考慮的因素。
所以,很多專家建議,填報志願應該擁有戰略眼光,在一個拉長的時間維度裡進行考量,而不能只看眼前排名或者短期指標。選擇一所合適的大學,必然要綜合考慮它的城市區位、學術資源、校友網絡、同學水準以及就業情況。一線城市提供了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就業機會,人文底蘊濃厚的學校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學術積澱,而同學與校友資源則是不可或缺的人脈資源與人生財富。
從長線看,城市、底蘊與校友網是選擇大學的三個主要考量。換句話說,我們在30年、40年之後回頭再看我們現在選擇的學校,依然會驕傲於今天的選擇。
總而言之,冷絲也是這個意見,高考志願填報,認真聽取家人、長輩、親朋好友的意見,這的確很重要,但最為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內心和愛好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