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時候,吃饅頭最合適,饅頭配涼菜,特別好吃,冬天的時候,吃饅頭也最合適,剛出鍋的饅頭熱乎乎,不吃菜都吃得香。我家正是如此,經常做饅頭吃,吃多少都吃不厭,很少到外面買,吃慣了自己蒸的饅頭,覺得親手做的更香。
我學會蒸饅頭,是看著媽媽做學會了,一開始蒸饅頭,只學到了皮毛,面揉不好,一會兒溼一會兒硬,要麼面發不好,要麼面明明發好了,但饅頭還是失敗,我總以為饅頭就是那麼做的,只是應驗不足而已,所以始終沒有請教媽媽。
後來實在無奈,拍了視頻給媽媽看,她卻說和面的時候就錯了,不要只加酵母,還要多加兩樣料,這樣饅頭才更好吃。
媽媽還詳細說了一下蒸饅頭的正確做法,明白後,我理了一下思路,反思了通常錯誤的地方,這才將饅頭蒸好,原來蒸饅頭有竅門,並不是面發好就行。
下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蒸饅頭的做法,以及竅門,別只會加酵母,多加2樣,饅頭更好吃,越嚼越香!如果你也總蒸不好,趕緊看看自己哪裡做得不對。
蒸饅頭
準備食材:麵粉(普通麵粉或者高筋麵粉)、酵母粉、小蘇打、白糖、溫水
取500克麵粉倒進乾燥的盆中,碗中加五克酵母粉、5克白糖、1.5克小蘇打,攪拌之後,倒入250克溫水,攪拌酵母化開。
平常很多人和面的時候,只會加酵母,這樣做是外行,還要多加2樣,分別是白糖和小蘇打,白糖可以促進酵母發酵,小蘇打可以抑制、中和麵團中的酸味。
然後酵母水緩慢倒入麵粉中,記得手法要一邊倒一邊快速攪拌,攪拌到沒有乾粉,成為大面絮即可,可以用手捏一點面絮感受一下,如果面絮捏不到一起,說明水分少,太幹了,如果捏了之後非常黏手,說明水多了,那就需要儘快調整,不過儘量酵母水和麵粉的量正合適為好。
很多人做的饅頭不好吃,或者不成功,可能就是和面時不太仔細,水量沒有拿捏好,因為水多麵團太黏,後面發麵好後,還需要撒大量的麵粉去放黏,這樣的話會影響二次發酵,那麼饅頭就會做不成功,另外麵團太硬,揉起來累人不說,蒸好的饅頭口感也比較差。
將蒸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大火燒到溫熱的狀態關火,將揉好的麵團放在盆內蓋上保鮮膜,再將面盆放在蒸鍋內,這麼做可以加速發酵,冬天裡用這個方法可以大大加快發麵速度。等到麵團發酵到兩倍大後,取出麵團,撒上少許乾麵粉,用力去揉搓,排氣後再揉搓到十分光滑的狀態。
將麵團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劑子,每個劑子分別揉搓團成饅頭形狀,蒸鍋內鋪上蒸籠布,放上饅頭胚,全部放好後,蓋上蓋子二次醒發。
這裡強調一下,饅頭的高度要注意,不能讓它接觸到蒸鍋的蓋子,否則蒸鍋上有水會讓饅頭蒸不成功,所以做饅頭胚的時候需注意。
二次醒發後,饅頭胚的重量變輕了,還變大的一些,這說明醒發的很成功,蓋好蓋子,開大火蒸,上汽後,繼續大火蒸十五到二十分鐘。
時間到後關火,燜上三分鐘,揭開蓋子,就可以看到光滑飽滿的饅頭了,吃一口好暄軟,越嚼越香!
以上做法中,包含了很多小細節,大家仔細看看,另外蒸饅頭的竅門,那就是和面的時候,別只用酵母,還要多加白糖和小蘇打這兩樣,會讓饅頭更好吃,你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