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馬來西亞海軍同法國DCNS籤署了一份軍艦合作協議,協議內容為馬來西亞出資,法國DCNS提供技術,而後馬來西亞BNS造船廠建造六艘「追風」級護衛艦。
據悉,馬來西亞要造的軍艦其實就是法國「追風」級的外貿版本,其標準排水量2700噸左右,滿載排水量達3100噸,艦上裝備有法國造SMART-S MK.2相控陣雷達,加一門博福斯57mm主炮,還有一座16管席爾瓦A35垂髮發射米卡防空飛彈。
之所以選擇通過技術轉讓的方式自家製造,想來馬來西亞和印度一樣,也是希望能夠提升本國造船技術的。
據悉,首艘追風級護衛艦在協議籤訂的2015年就開工建造了,可以說是雷厲風行,看上去風風火火的,其當時計劃讓首艦於2017年下水。如果該計劃能夠順利得以實現,則馬來西亞這份軍艦建造計劃可謂是進展神速了。
不過,事與願違這種事情總是不經意間就會出現。馬來西亞聯邦政府今年才發現,本該在3年前完工的首艘「追風」級護衛艦,到現在依然未曾完工。
馬來西亞方面調查發現, 計劃中的6艘「追風」級護衛艦,雖已開工5艘,不過其完工度卻極差,進度最快的僅完成59%,最差的只完成了20%的進度,聽起來像是在講笑話。
畢竟馬來西亞方面在這個項目上總投資計劃為60億令吉,現在已經花進去59.4億令吉了,換言之,馬來西亞方面已經算是百分之百地投資了,但這個軍艦項目如今卻恰逢爛尾,任誰也沒有辦法。
最奇葩的是花進去的59.4億令吉中,據說有10億不知所蹤,根本不知道流向哪裡了。
對此,馬來西亞政府方面是極為惱火的,責令必須追查。既然是與法國合作的項目,那麼追責法國自然也是難免會被牽涉其中的。
對於馬來西亞方面問責,法國直接駕:該轉讓的技術都已經轉讓了,至於沒有完工的問題,馬來西亞應該多從自身找毛病吧!
細分析不難發現,其實在合同籤訂之初,法國其實就已經把自己排除在建造環節之外了,技術支持到位,其它概不負責,所以現在馬來西亞想要追責,也是與法國沒什麼關係的。
不過像這種大工程,牽涉的方方面面比較廣,再加上時間跨度比較大,資金方面出現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只不過馬來西亞這軍艦預算全部投進去,卻一艘未建成,的確也有點太說不過去,恐怕印度聽了也會笑出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