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公園聞桂香,花園蜿蜒起伏的龍牆,構成一幅詩情畫意的景致
上海秋天的最好去處——桂林公園聞桂花香。在桂林公園幽靜雅致的曲徑中,桂樹林下,或兩三知己,或結伴佳人,要是你有空,不一定要在星期天休息天上桂林公園,因為在休息天,往往是遊客們傾城出動,在那種「出門俱是看花人」的環境氛圍下,即使桂香再好再幽,或者是再稠再醉人,你也一定會在成群結隊、蜂擁如潮的人海中大掃興致,減卻遊興。那小編那個時候休息天遊桂林公園的人,並不太多,與現在的人海潮比較起來,自然是兩個天地、兩重世界了。
究其原因,一是桂林公園地處滬市西南桂林路1號,那地方過去落鄉,屬於一個冷僻的角落,加上過去交通工具落後,乘車不便叫小車口袋裡又沒錢,不比現在桂林路已漸成鬧市,交通工具也日新月異,全家出遊,叫輛小車已成為普通的事;二是近年以來漸漸有了桂花節,每年9月28日到10月15日,桂花節以漕河涇「兩園一村」和徐家匯商城,作為活動中心,到時遊客傾城出動,由賞桂而帶動商業,就更是濟濟人頭,望節興嘆了。
桂花節以漕河涇「兩園一村」和徐家匯為節日的活動中心。何謂「兩園一村」?「兩園」就是桂林公園和康健園,「一村」就是桂花村。每當桂花節期間,桂林公園除了欣賞桂花,園裡還有福建剪紙、湖北烙畫、川劇臉譜、貴州蠟染等地方特色文化,閃亮登場。這時你還可看到安徽花鼓燈、河南盤鼓、苗家鼓舞等民間民族歌舞,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要是你是一個喜歡軋鬧猛的先生仕女,那末乘節出動,倒不失是個好機會;要是你單純地想以賞桂花聞花香為主,那麼那裡喧賓奪主、喧煩雜的環境氛圍,一定會使你大失所望,商品經濟的大潮,已經把這裡往日的寧靜,衝擊得面目全非了。
回顧過去,這裡原是舊上海聞人黃金榮的家祠,郊居別業,名叫黃家花園。1953年,政府將黃家花園收歸國有,遂改名為桂林公園。桂林公園向以桂花繁盛而聞名於上海灘。花園遍栽各種桂花如金桂、銀桂、丹桂、月桂、雪桂、四李桂、龍爪桂等30多個品種,總數約在400多株以上。每到桂花季節,這裡幽香浮動,風吹花香,非但氤氳滿園,並且香飄園外,路人過此,往往聞之心醉,不知何處是他鄉。
桂林公園除了聞桂花香,花園蜿蜒起伏的龍牆,以及園裡的九曲長廊、四面廳、靜觀亭、觀音閣、般若舫頤亭等,構成了一幅幅饒有詩情畫意的景致。四面廳又叫四教廳,總面積達250平方米。在廳的四面,你可看到周圍開有72扇門,16扇長窗,不管是門還是窗,上面都雕有精美的圖案故事,或文或武,或忠或信,輝煌絢麗,雕梁畫棟,從而成為桂林公園的主體建築。九曲長廊長60米,廊中嵌有三個亭子,當中一亭,亭頂雕有四個朝向不同的龍頭,昂首向天,人稱多角龍頭亭。
頤亭坐落在長廊西面的池塘當中,亭角如翼,與枝柯交輝。般若舫是一座石船,長年不動地泊在碧波粼粼的池塘水面。「般若」是佛語,黃金榮向來信佛,於此可證。一代聞人,不管是誰,也需要心理上的慰藉和平衡,英雄也要紅袖提眼淚,人同此心,由此張學良晚年歸依我主,成為一個虔誠的教徒,也就不難理解。桂林公園的南面,還有兩座用太湖石疊成高約10來米的假山,一座叫石公,一座叫石婆。這不禁使人想起洞庭西山近岸湖裡,原來也有兩座石山,一名石公,名石婆,屬於西山著名風景,可惜毀於「文革」浩劫,讓西山風景留下了萬劫不復的遺憾。
世界上誰都會有遺憾,遺憾又有大有小,若黃金榮者,雖然建國後威風掃地,花園沒收,但畢竟人民政府最後沒多大的難為他,為他留下了一條活路,最後得以善終,這對於黃個人來說,較之「文革」中傅雷、老舍等一大批好人遭殃,有的被迫自盡,萬劫不復,也可以說是少有遺憾,甚至在般若智慧的開解平衡下,可以認為是沒有遺憾的了。小編今日的分享到這裡結束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