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遇到手機屏幕摔碎還能使用的情況,但也有手機觸屏裂了縫(液晶沒事),就無法再觸摸了,這是為啥呢?
手機屏幕摔裂能否繼續操作,除了要看裂痕的嚴重程度,還要看屏幕所採用的技術。
我們先來介紹下屏幕的構成,從屏幕的結構上看,我們可以把屏幕大致分成3個部分,從上到下分別是保護玻璃,觸控螢幕、顯示屏。而這三部分是需要進行貼合的,一般來說需要兩次貼合,在保護玻璃與觸控螢幕之間進行一次貼合,而另一次的貼合則是在顯示屏與觸控螢幕之間。按貼合的方式分可以分為全貼合和框貼兩種。
所謂框貼又稱為口字膠貼合,即簡單的以雙面膠將觸控螢幕與顯示屏的四邊固定,這也是目前大部分顯示屏所採用的貼合方式。
全貼合即是以水膠或光學膠將面板與觸控螢幕以無縫隙的方式完全黏貼在一起。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全貼合屏幕主要是以原有觸控屏廠商為主導的OGS方案,以及由面板廠商主導的On Cell和In Cell技術方案。
目前較有實力的顯示面板廠商傾向推動On-Cell或In-Cell的方案,主要原因是其擁有顯示屏生產能力,即傾向於將觸摸層製作在顯示屏上;而觸控模組廠商或上遊材料廠商則傾向於OGS。
In-Cell是指將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即在顯示屏內部嵌入觸摸傳感器功能,這樣能使屏幕變得更加輕薄,蘋果的iPhone手機大多採用這種觸摸面板。
而On Cell是指將觸控螢幕嵌入到顯示屏的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間的方法,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觸摸傳感器,相比In Cell技術難度降低不少。三星、日立、LG等廠商在On-Cell結構觸控螢幕上進展較快,目前,On Cell多應用於三星Amoled面板產品上。
至於OGS技術,就是把觸控屏與保護玻璃集成在一起,在保護玻璃內側鍍上ITO導電層,直接在保護玻璃上進行鍍膜和光刻,由於節省了一片玻璃和一次貼合,觸控螢幕能夠做的更薄且成本更低。目前國內手機品牌廠商中如天宇、金立、小米也大都採用了OGS技術。我們經常在一些觸控廠商的內部文檔中看到TOL( Touch On Lens)的字眼,事實上TOL與OGS是一個意思。解釋起來無非是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 ITO 導電膜及傳感器的技術,也就是一塊玻璃同時起到保護玻璃和觸摸傳感器的雙重作用。
了解了各種屏幕的大體結構以及屬性,那麼這個問題就很好解釋了,一般來講,採用框貼的屏幕屏幕出現裂縫能否操作完全看概率,如果只是保護屏出現的裂縫,那麼是不影響操作的,因為觸控螢幕在保護屏之下;而對於全貼合的屏幕來說,因為In-Cell與On-Cell方案也都是整合觸摸板與液晶板的形式,所以除非是在手機摔落的過程中屏幕排線脫落,否則只要裂縫沒有破壞到手機的液晶層,那麼也是不會影響操作的。
至於一直以來倍受國內廠商青睞的OGS技術全貼合屏,因為其將觸控屏與保護玻璃集成在了一起,所以一旦保護玻璃出現嚴重的裂痕,很可能就會導致觸控屏失靈,結果就是用戶只能去售後完整的更換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