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教育曾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不必說清初科舉事業的輝煌,單說民國時期,高密教育一直在山東處於領先地位。山東省第一位教育學會會長是高密人董毓璿,蔡自聲、蔡復元兄弟相繼任山東省立師範學校校長,高密縣內教育也是風生水起,孕育了諸多的人才。高密人到臺灣後,在教育界也頗有名氣,有多人先後擔任大學校長。
在大陸任山東省立師範學校校長的蔡復元,抗戰時期率師生流亡豫、鄂、湘、川等省,1939年就任國立梓潼師範學校校長。1948年任職於國民政府教育部,負責師範以上學校教育事宜。年底到臺灣,在臺灣省教育廳任職,擔任臺灣省中小學教員資格檢定委員會總幹事。1954年遞補為國民大會代表,1967年5月17日病故於臺北。
伊家長村人逄化文,早年執教於綏遠特別區第一女子師範及西北職業學校,曾任山東省立第一女子師範訓育主任兼齊魯大學講師。1935年任吳興縣教育局長,抗戰時任江南遊擊區浙江省黨政委員會上校秘書。1940年委派教育部戰區教育督導員兼工作隊隊長,升任主任督導員。抗戰勝利後,任青島市政府參議兼日僑管理所所長,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到臺灣後研究憲法和教育,主張國民教育為九年,以臺澎金馬為實驗區,提案獲臺灣國民大會通過並經實施。1980年1月31日病故於臺灣。
西鄉楊家莊人楊承彬,生於吉林永吉,曾任國立臺北商專校長。早年讀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畢業後就職於臺灣省教育廳,後考取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並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70年任臺中市教育局長。1972年任政治大學教授兼總務長。1977年任臺北市副教育局長。1980年出任國立臺北商專校長。著作有《中國知行哲學研究》、《孔孟荀的道德思想》等。
祖籍高密的許俊哲,遷居吉林東豐,抗戰時期曾擔任國民黨中統局遼寧區主任,抗戰勝利後,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隨國民政府撤退臺灣,先後任臺灣花蓮師範學校校長、省立臺東女中、鬥六中學校長,1980年病故於臺灣。
曾任義首大學的傅勝利, 是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博士。歷任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所助理研究員、講師、副教授、教授,國際混成微電子學會中華分會創會及一、二、三屆理事長,後任高雄工學院院長,義守大學校長。
曾任高雄海專學校校長的魏兆歆是童子兵出身,畢業於臺灣大學物理系,中央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任臺灣國立海洋大學訓導主任、教授、系主任等職,後任高雄海專學校(後改稱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