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人在臺灣——那些曾經的教育名流們

2021-02-09 西窗剪紅燭

   

         高密教育曾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不必說清初科舉事業的輝煌,單說民國時期,高密教育一直在山東處於領先地位。山東省第一位教育學會會長是高密人董毓璿,蔡自聲、蔡復元兄弟相繼任山東省立師範學校校長,高密縣內教育也是風生水起,孕育了諸多的人才。高密人到臺灣後,在教育界也頗有名氣,有多人先後擔任大學校長。

    在大陸任山東省立師範學校校長的蔡復元,抗戰時期率師生流亡豫、鄂、湘、川等省,1939年就任國立梓潼師範學校校長。1948年任職於國民政府教育部,負責師範以上學校教育事宜。年底到臺灣,在臺灣省教育廳任職,擔任臺灣省中小學教員資格檢定委員會總幹事。1954年遞補為國民大會代表,1967年5月17日病故於臺北。

伊家長村人逄化文,早年執教於綏遠特別區第一女子師範及西北職業學校,曾任山東省立第一女子師範訓育主任兼齊魯大學講師。1935年任吳興縣教育局長,抗戰時任江南遊擊區浙江省黨政委員會上校秘書。1940年委派教育部戰區教育督導員兼工作隊隊長,升任主任督導員。抗戰勝利後,任青島市政府參議兼日僑管理所所長,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到臺灣後研究憲法和教育,主張國民教育為九年,以臺澎金馬為實驗區,提案獲臺灣國民大會通過並經實施。1980年1月31日病故於臺灣。

    西鄉楊家莊人楊承彬,生於吉林永吉,曾任國立臺北商專校長。早年讀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畢業後就職於臺灣省教育廳,後考取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並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70年任臺中市教育局長。1972年任政治大學教授兼總務長。1977年任臺北市副教育局長。1980年出任國立臺北商專校長。著作有《中國知行哲學研究》、《孔孟荀的道德思想》等。

祖籍高密的許俊哲,遷居吉林東豐,抗戰時期曾擔任國民黨中統局遼寧區主任,抗戰勝利後,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隨國民政府撤退臺灣,先後任臺灣花蓮師範學校校長、省立臺東女中、鬥六中學校長,1980年病故於臺灣。

        曾任義首大學的傅勝利, 是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博士。歷任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所助理研究員、講師、副教授、教授,國際混成微電子學會中華分會創會及一、二、三屆理事長,後任高雄工學院院長,義守大學校長。

曾任高雄海專學校校長的魏兆歆是童子兵出身,畢業於臺灣大學物理系,中央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任臺灣國立海洋大學訓導主任、教授、系主任等職,後任高雄海專學校(後改稱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校長。

相關焦點

  • 《紅高粱》中的張俊傑,與眾不同的高密人
    張俊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走出高密農村的高密人。他家境好,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並且到青島讀書,接受新文化教育。但他依然深愛著九兒,也愛著自己的故鄉。他不願意接受父親的安排,接下父親的錢莊。因為他讀過梁漱溟的書,懷著改造鄉村的思想回到家鄉。而且一回家就與九兒在河邊定情。
  • 臺灣水冷跑旅鼻祖:經典90年代的名流150、馬車125
    今天就要來看看水冷休旅、跑旅的發展史,首先當然還是得從臺灣水冷速克達的鼻祖,名流150開始說起了。1987 光陽KYMCO 名流 1501987年由光陽生產的名流 150,在當時十分前衛,引領潮流。1987年由光陽生產的名流 150,是首次由臺灣本土機車廠商生產的水冷式速克達機車,它的誕生無疑是臺灣機車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名流們拜大師,僅僅因為空虛嗎
    作者:孫驍驥(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政治經濟史研究者,專欄作家)從朝陽區仁波切到玩蛇的氣功大師,社會名流們又一次被網友深深地黑了。無知、愚昧、人傻錢多、缺乏科學常識……這些負面詞語被人們丟向那些拜大師的社會名流們。有些眼尖的人還說,這王大師表演變蛇的功夫不就和俺們村前賣藝表演的一個水平嗎?這都能被騙?
  • 臺灣遠傳催淚廣告:那些曾經對你重要的人,現在還好嗎?
    這其中或許有罰你抄書抄到手軟的語文老師,有專挑你到黑板做題的數學老師,還有很多對你要求極度苛刻,但當你取得成績卻比誰都高興的「雙面」老師們……時光荏苒,我們已長大成人,很多已為人父母,而那些曾經培養照顧過我們的老師們,卻早已不是我們記憶中的樣子,或已白髮蒼蒼,步履蹣跚。許久未見的他們,現在還好嗎?
  • 光陽臺灣發布「新名流」125,售價約1.35w,車友吐槽外觀不夠情懷
    今年是光陽成立55周年,在臺灣本地市場已經蟬聯19年的銷量冠軍,2019年目標更是要在山葉、三陽的夾擊下搶佔45%的市場份額,爭取20連冠的目標,而近日光陽向臺灣市場發布了了FAMOUS「新名流」 125這款明星車型,也是把目光瞄準了最龐大的代步通勤、跑量車型市場。
  • 臺灣綜藝沒落了,記憶裡那些通告藝人們——我們遠走的青春啊!
    就是那一年,小編突然對臺灣綜藝失去了熱情,不再追其他的臺灣綜藝,哪怕是曾經喜歡尚未完結的《國光幫幫忙》,《一袋女王》。蔡康永在一次採訪時曾說過: 你會長大,所以,《康熙來了》可不打算陪你一輩子,千萬不要讓我們陪你一輩子,去找更廣闊的世界。
  • 呼叫康熙,臺灣的那些綜藝咖們現在還好嗎?
    但節目中更多的是臺灣綜藝咖們的日常。沈玉琳一直在鬼扯,潘若迪一直在健身。Makiyo時常買醉,丁小芹天天換裝。瑤瑤天生愛哭,羅姐氣場強大。小甜甜永遠在耍寶,曲家瑞永遠在等愛,劉真不是在買鞋就是在跳舞。小鐘的魔術和馬國賢的笑話一樣爛。
  • 曾經的臺灣偶像劇女王們,如今都在幹嘛?
    最近有兩個人深深勾起了凰尚的青春記憶,王心凌和張棟梁7月9日在成都會面,不禁引起一大波人的感慨,想想兩人曾經霸屏的《微笑Pasta》已經11年了。說到偶像劇,最能代表我們新生的、打開臺灣偶像劇大門的要算是《流星花園》了。大S從此開始在娛樂圈順風順水,也成為當時的女神的不二人選。
  • 重生之名流巨星電視劇改編自什麼小說?作者是誰
    》》重生之名流巨星電視劇主演陣容公布 殺姐姐馬可加盟》》重生之名流巨星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上映  9月22日,由企鵝影業與金牌製作人唐麗君聯合打造的偶像劇《重生之名流巨星》,正式對外公布男演員陣容,憑藉《花千骨》殺阡陌一角人氣爆漲的馬可,將與泰國國寶級明星、中泰混血兒Pong及最鮮皇上「朗哥哥
  • 臺灣一確診病例是高檔酒店紅牌 接觸多位政商名流
    因該小姐是店裡紅牌,恩客都是政商名流,是否被無症狀客人感染,正在釐清中。    臺灣「疾管署」8日深夜到該間酒店疫調,消息一夜傳遍八大行業,也讓民進黨當局鐵腕下令,全臺酒店、舞廳無限期停業。    業者說,該家是「店家店」,不收外圍經紀公司小姐,該女近期只在那上班。
  • 臺灣名流寵物經:主人念佛狗吃齋 寵物當小孩
    臺灣名流寵物經    楊謹華:天天與貓共枕    臺灣動物醫院院長謝庭智說,不少藝人將寵物當成兒女看待,跟心愛的寵物一起睡覺是很正常的,楊謹華就跟貓咪同床;費玉清把狗狗當成「小孩」帶,睡覺一定擠在一起;傅薇為可卡狗在陽臺弄了一個頂級狗窩。
  • 臺灣流行觀賞螢火蟲:曾經窮途末路的物種成為了珍寶
    臺灣流行觀賞螢火蟲:曾經窮途末路的物種成為了珍寶 陳曉星/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3-25 09:10
  • 那些曾經爆紅的瓊瑤劇女主角,如今都成了什麼樣
    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當下的觀眾對於審美觀有了很大的改變,觀眾們要求的不是那種自然美了,不管你是不是整容臉,或者是演技如何,只要是你長得帥,長得漂亮就行了。那些曾經爆紅的瓊女郎可是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那時人們看中的並不是長相,而是一些明星的真實演技,他們演技當中不僅僅有出色的表演,還有那種喜歡演戲的勁頭,今天要說的是在20世紀初的那些瓊瑤女郎
  • 《康熙來了》嘉賓「羅妹妹」去世,那些曾經活躍的通告藝人們,還...
    8月3日晚,中國臺灣59歲藝人羅霈穎被發現去世,引起《康熙來了》的老粉絲唏噓,這個消息可是迅速在網上炸開了鍋,上了熱搜。內地網友認識「羅妹妹」,就是通過蔡康永和小S主持的綜藝節目《康熙來了》。
  • 看外國名流們如何學好漢語:扎克伯格有妻子相助
    外國名流如何掌握普通話技能  近日訪華的Facebook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用一種出人意料的形式表現了對中國的興趣,在一個約半小時的訪談中,他全程說中文,交流無障礙。扎克伯格的普通話技能不僅讓在座的中國人吃驚,美國媒體也熱議這位矽谷奇才的「流利的中文」。
  • 40輛「名流100」排排站 他勾回憶:偷騎爸爸的
    35歲的高宇川20日前往興仁夜市逛街時,剛 好看到現場約有40臺懷舊機車「名流」,瞬間勾起他年幼的回憶,想起爸媽的他鼻頭一酸說「國中偷騎被爸爸發現,結果被吊起來打哈哈哈」;他也把這份童年記憶PO在臉書,立刻引起網友直呼「5、6年級的把妹神車」。▲約40輛「名流」齊聚一起展示,極為壯觀。
  • 《名流生活》上架Steam 體驗上流人士紙醉金迷的生活
    現在有款遊戲能讓你體驗真正的名流生活。開發商兼發行商Gaming Factory S.A.打造的休閒模擬新遊《名流生活(Celebrity Life)》已上架Steam,玩家將在遊戲中體驗上流社會人士的生活,金錢、名望、地位應有盡有。
  • 喜報:盤龍城名流學校!
    2020年12月2日,黃陂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一行七人蒞臨名流學校對素質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工作進行了督導評估。評估組通過看、聽、查、訪、測及調查問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學校情況,在各指標組認真分析評估的基礎上,通過評估組集中討論評議,形成了統一意見:授予名流學校「黃陂區素質教育特色學校」稱號。
  • 轉|臺灣教育培訓掠影
    答疑老師一般為大學生兼職或者剛入行的新老師,這些人一般都曾經是機構的學生,這樣他們的解答不會偏離名師的教學,同時人員成本也不高。值得注意的是,一位答疑老師要想真正上臺開班授課,至少要經過2-3年答疑磨鍊。
  • 那些曾經偷著看的遊戲雜誌們 你還記得它們嗎?
    《電子遊戲月刊》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曾經無比紅火的紙質媒體們都面臨著來自諸多方面的挑戰,從網絡媒體到如今的新媒體,更加輕便化、加速化的信息獲取方式讓這些似乎代表著「落伍」與「陳舊」的紙媒們看到了自己獎盃拋棄的命運——同樣,對於遊戲雜誌們來說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