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10日消息:就讀國際課程已成為不少學生「逃避」中高考,實現留學夢的途徑。不過,今後本市初中畢業生報讀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必須參加本市中考並達到相應分數線方可被正式錄取。公辦普通高中國際課程班則不能向學生收取額外費用。
經反覆醞釀,市教委今天出臺指導文件,旨在進一步擴大基礎教育對外開放,借鑑國際課程經驗,深化高中課程改革,規範普通高中試點開設國際課程工作。
語政史地四科必修
據統計,目前,本市各區縣和學校開設的國際課程種類約18種,在讀學生超過6000名,有15個區縣的33所學校開設了國際課程。市教委規定,各區縣教育局要對區域內開設國際課程的高中進行合理布局,在試點階段要合理控制參與試點學校的數量和規模,選擇管理和教學力量較強、改革基礎較好的學校進行試點。今後,高中開設國際課程將按照兩種模式進行。
第一種模式:選擇部分國際課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課程中試用,以在校生參加試點,不得向學生額外收取費用。
第二種模式:開展中外融合課程試點。國際課程班學生學籍納入本市普通高中學籍管理,試點學校的課程方案、計劃及其教材須經審查,同時學生必須學習國家課程中的語文、思想政治、歷史和地理課程。學生按照課程方案經過完整的高中學習經歷達到相關課程學習的要求,並通過上述科目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可獲頒本市普通高中畢業文憑(加注「國際課程班」)。學校不得自行製作和頒發學歷文憑。學生畢業後符合當年教育部和市教委高考報名條件的可在本市參加高考。
收費不能「野豁豁」
國際課程=高昂學費?今後,在上海的公辦普通高中,這樣的等式將不成立。根據規定,本市公辦高中國際課程班不得向學生額外收取費用;民辦普通高中的國際課程班辦學經費按照成本由物價部門核定後向學生收取。
值得關注的是,公辦高中和民辦高中開辦國際課程招收本市生源,都將納入中招計劃。由學校實行自主招生的,學生都需要參加本市初中畢業統一招生考試並達到提前批次規定最低錄取線方可被正式錄取。
民辦高中還將拿出一部分計劃招收非本市考生,招收考生的資格由學校確定,這部分計劃數原則上不超過學校國際課程班當年招生總計劃數的50%。學生須參加當地中考並達到相應的錄取線方可被錄取。
設年檢和退出制度
市教委強調,各試點學校是國際課程項目的管理主體,必須實際承擔國際課程教育教學工作、教師隊伍建設和財務管理工作。學校不得以出租、出借校舍或以提供冠名、收取管理費等方式與其他社會機構開展國際課程合作。承擔國際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須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境外教師須符合相關規定。
同時,本市將建立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年檢制度與退出機制。市教委將組建「上海市普通高中試點開設國際課程項目推進小組」,負責試點學校立項評審,並對試點項目的學校實行年檢,以督促學校規範辦學,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如發現嚴重問題的,將停止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如整改後仍不能達到要求的,將退出試點並在二年內不得重新申請試點。年檢不通過,將退出試點並在三年內不得重新申請試點。
市教委負責人答記者問
借鑑國外教學堅守本土課程是底線
師資不穩定,教學方式「變味」,中介機構以此盈利……近年來,形形色色國際課程的各種亂象層出不窮。市教委有關負責人今天上午就學生和家長感興趣的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問:為什麼規定開設國際課程班要設置語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學科?
答:高中階段是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時期,課程承載著重要的育人使命。任何放棄本土課程,照搬國際課程的做法對學生終身發展不利,這也是無視教育主權的行為,會帶來文化認同、課程結構的一系列風險。
引進的國外課程基本要求應與本市普通高中生教育教學要求相當,課程內容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內容,課程科目和相應課時設置合理,與我國主流價值觀相衝突的內容必須進行相應處理後方可使用。設置語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本土課程是我們普通高中開展國際課程試點的底線。
問:為什麼規定報讀普通高中國際課程必須參加中考還要達到提前批次最低投檔線?
答:公辦高中開設國際課程的定位主要是借鑑國際課程深化課程改革,民辦高中可以更多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升學需求。目前本市一些公辦高中開辦國際課程班,招收計劃外學生,且實行高收費,規模也越來越大,已產生了一些隱患。越來越多輿論認為,公辦高中系使用公共財政資金開辦,其辦學必須體現公益屬性。不額外收費,公辦高中就不可能從開辦國際課程班裡贏利,相反要追加投入,從而促使舉辦國際課程班的學校,真正推進基礎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公辦高中國際課程班招生,面向全市,按照相同的標準錄取,體現了公開、公平的原則,同時避免出現一校兩個分數線、兩種收費方式帶來的後續矛盾。
問:已經舉辦國際課程班的學校如果評審未通過或不願再舉辦,後續有什麼要求?
答:目前已經區縣教育部門同意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需要按照指導性文件要求重新申報。如立項評審不通過,則停止招生,待在讀學生全部畢業後中止相關項目。如立項評審通過,學生管理和收費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進行過渡。當然,普通公辦高中還可以採取申請中外合作的辦學模式開展國際課程,其方式需要獨立法人、獨立校舍,實質上是一種民辦的運作模式,中外合作辦學有明晰的法律法規,在本次文件裡沒有贅述。
【焦點關注】
國際班不是留學預科班
市教委巡視員尹後慶在多個場合強調,本市高中引入國際課程,不是要辦成外國高校的預備班、高復班,更不是把本土學校變成外國大學的招生辦公室。
上海市基礎教育國際課程比較研究所所長唐盛昌指出,對國際課程的實踐研究與探索,應找到我國學校課程創新的一些重要突破口,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開設課程。辦學者必須深刻了解高中主流國際課程與本土課程間的差異,並加以創造性的變革和運用。例如,在大部分國外優質高中,課程的選擇性內容所佔比例在45%-55%之間,而絕大部分國內高中尚無法做到這一點;又如,國際課程中實驗學科的實驗內容佔到整個學科的35%左右,重點已從驗證性實驗轉向自主設計實驗。辦出高質量的、擁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課程,僅僅依靠幾本教材、幾名外教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