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人的一生,幼年是成長、萌芽期;少年是學習、進步時期;青年是打拼、積累時期;中年才是真正的「黃金期」,這時候人生到了厚積薄的階段,許多條件已經具備,成功似乎指日可待,輝煌也是肉眼可見的近在咫尺。
一個中年男人,在外界看來基本就是「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有穩定的事業,有一定的積蓄,成績斐然,在社會和各個領域都具有良好的口碑,地位說得過去,無論哪方面,無疑都處於人生的最好時期。
中年似乎可以預見老年的樣子,此後的人會不會取得大的成就,晚景如何,關鍵看錢用在哪些方面。
01、花在孝順父母身上,知恩圖報越來越順
子女就是父母的「傑作」,不管一個做子女的有多大成就,多半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培養。
子女在獲得人生的收穫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回報父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想辦法改變父母的居住環境,生活條件。
把錢花在孝順父母身上,是作為一個子女起碼的道德,也是人性最本真的體現。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後,就很少在父母身邊,不僅電話少、聯繫少,連過年這樣的節日都不一定能回家,更別說平時的節假日。
在有些人看來,父母找自己的子女,基本就是要錢,把子女當作賺錢的工具,但其實,無論父母怎麼用錢,都是間接地把錢用在兒女身上。不信,你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他們的吃穿住行,是怎樣的?
他們不會給自己買名牌,也不會出門就打車,更不會吃鮑魚魚翅燕窩這些昂貴、奢侈的食物,常年的衣服都捨不得換新,吃的一日三餐也不過是自家種的糧食,就連出門,能走路,都會儘量走路,不多花一分錢,不濫用任何沒必要的開支。把錢用在自己的父母身上,不就是等於用在自己身上嗎?
一個對父母孝敬,想方設法改善父母生活環境的人,以後你的子女也會這麼做,這是一種複製,一種傳承。
02、花在健康和保險上,身體健康,有意外也不會傾家蕩產
2019年和2020年,疾病和不幸都來得很兇猛,猝不及防。許多在我們兒時記憶裡的名人和前輩,說沒就沒了。李詠,花費近千萬,還是死於癌症,享年50歲;趙忠祥,死於癌症,78歲,花費幾百萬的治療依然無效。
這都是名人,錢對於他們來說不是問題,但仍然無法留住健康,無法挽救生命。如果換個角度,普通人花費幾百萬、近千萬,那幾乎是不敢想的事。
到了這個生命垂危的時刻,沒錢怎麼辦?所有,保險是一種未雨綢繆,以防不測的提前保證,給自己的父母買個保險,把錢花在健康和保險上,有了身體健康,多一份保險,才不怕飛來橫禍,遭遇不測。
03、花在孩子教育、妻子需求上,子女前途無量,家庭和睦
美國曾經有一個母親和自己子女打官司的案例,根據子女的算法,老人應該搬出家,到養老院去生活。老人當著法官和陪審員的面,在法庭上算了一筆帳,最後得出一組天文數字,因為僅僅花在幾個子女教育上面的費用,就很龐大,加上子女日常的生活開銷,這組數據更加驚人。
難怪前哈佛校長德裡克博克說:「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一個中年人,只有把錢花在孩子教育上,才是最高明的投資。
除了孩子的教育,妻子的正常需求,關係到家庭和睦的開銷,也是必須的花費。中國人喜歡說「肥水不流外人田」,錢花在自家人的身上,也是合乎情理的。
作者的結語:
所謂的「好鋼用在刀刃上」,把錢用在最合理的地方,無論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妻子、孩子,他們都是自己身邊最親的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投資,一種回報,這種錢,怎麼花都是合理,都是只賺不虧的,聰明的男人,都會這麼幹的。
為自己的晚年做鋪墊,也為自己的教育、傳承做表率,這些錢花在以上三種地方,才能讓一個中年男人越來越旺,達到人生巔峰。
今日話題:
你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