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副校長呂培明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歡迎學界專家同仁蒞臨本次盛會共議理工院校英語專業在新格局下的機遇和挑戰。呂培明指出,理工院校的英語專業在整個學校體系以及整個學科體系中,應當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今時代,藉助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英語專業會有什麼樣的新發展,這是值得外語人認真思考的問題,這也是本次大會的重要意義之所在。同濟大學英語專業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得到兄弟院校領導、專家一如既往的關注與支持。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理工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彭青龍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風起雲湧,我們無法迴避科技變革對英語教學與科研的影響,只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英語專業發展新格局。對此,他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包括英語專業在內的外國語言文學的學科培養體系,所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學生培養的目標在於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解決現實中的「真問題」。第二,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學科素養、中文素養和科技素養。
開幕式由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贇教授主持。隨後,兩位教指委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許明武教授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劉克東教授主持了上午9位專家的主旨發言。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蔣洪新教授在題為《關於<英語類教學指南>實施的幾點建議》的主旨發言中強調,落實《英語類指南》應著重做好如下四個方面:第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第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第三,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第四,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蔣洪新特別指出,各院校要認真研讀《指南》,在實踐中結合各校辦學特點和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制定符合各自辦學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原主任委員、黃埔書院院長仲偉合教授主旨發言的題目是《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語類專業創新發展》。仲偉合首先根據大家對「新文科」這一概念的不同闡述指出,「新文科」是相當於傳統文科而言的,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引領新科技革命、新經濟發展、新文化建設、新教育要求的文科。英語類專業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中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明確人才理念,更新英語專業教學方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北京外國語大學許國璋語言高等研究院院長、國家教材委員會外語學科專家委員會主任文秋芳教授在題目《「一體化思政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嘗試:以培養「英法+」國際治理人才為例》的主旨發言中,分享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北外學院「英法+」專業的設立背景、由核心體系和支撐體系構成的「一體化思政育人體系」以及一系列相關的實踐活動。文秋芳強調,思政育人不僅要做好課堂思政,更要做好社會實踐中的思政,後者對於學生的成人成才至關重要。
清華大學陳永國教授的主旨發言題目為《數字人文發展中文學的最後堅持》。他認為,文學在當下面臨的第一個現實就是電子文學的出現,電子文學所採取的審美策略的複雜性意味著文學批評者必須以對待紙質文學的熱情和專注對待網絡文學,但是要求採用新的批評方法。換言之,文學批評理論上各種範式和視角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不會有什麼新的發展。面對數字文學的興起,文學批評必須要注重培養一種數字思維。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大連海事大學羅衛華教授在題為《新文科與英語專業建設思考》的主旨發言中,主張在「新文科」的背景下用新的模式去豐富英語專業的內涵,賦予英語專業新時代特徵。為此,我們需要結合「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文化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的三大戰略,實現三個融通:即英語跟新科技的融通、英語跟文史哲的融通以及英語跟全球化的融通。
教育部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專業分會原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石堅教授為與會專家學者帶來的主旨報告題為《新文科建設中的外語學科發展:課程的內涵與外延》。石堅指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2035遠景規劃計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大願景下,「新文科」人才的培養首要任務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價值觀的引領;其次是構建合理而完整的課程體系,將文科課程和其他領域學科的課程內容穿插結合,提升學生的素質,拓展學生更多的技能,從而讓學生具備服務於社會發展的資質。
下午的主旨發言由同濟大學陳琳教授主持,湖南師範大學曾豔鈺教授、同濟大學吳贇教授、西南大學文旭教授依次作了報告。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曾豔鈺教授以《數字人文與英語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題,指出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流行的當下,外語同仁應努力將語言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將文科專業升級為數字人文。曾豔鈺認為,當前我們處在開展數字人文專業建設的初期,每個學校應該堅持本校的專業定位,根據自己學科的實際情況進行數字人文學科建設的探索。最後,曾豔鈺結合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創新探索為數字人文學科的破局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文旭教授在《外語教學中的視覺學習》的主旨報告中,提出了「新文科」建設下一個新的教學和學習模型——視覺學習。文旭從視覺注意、視覺感知、視覺思維三個維度結合不同的實例向學界同仁詳盡介紹了視覺的定義和視覺學習所包含的因素。文旭認為,視覺學習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和學術研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只有合理規劃教學課程,充分利用現在的數位技術,才能讓視覺技術在「新文科」的建設中佔據重要一席,也為「新文科」的建設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贇教授的報告題目為《數字人文和英語專業的新使命》。她首先剖析了數字人文的基本屬性和基本特徵,進而提出應當將新技術革命成果應用於英語專業課程改革實踐,實現融合式發展,同時將「新文科」的建設服務於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吳贇認為,英語專業的新使命和「新文科」的使命一脈相通,英語專業應該抓住數字人文改革的機遇,為課程改革做合理而細緻的規劃,培養適應全球新格局的高素質國際化專業人才。最後,吳贇依據教育部對英語專業設定的五個維度分享了相關課程的設計構想。
在大會分論壇環節,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和同濟大學等高校的40餘位英語教學與研究專家、外語學院院長或系主任,基於各自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圍繞「新文科」背景下理工院校英語專業發展中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與探討。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互通有無,為數字人文時代英語專業建設的守正創新建言獻策。
閉幕式上,分論壇主持人分別總結匯報了小組研討的具體情況。華中科技大學許明武教授做了總結髮言,認為本次論壇充分回應了英語專業改革創新的時代命題,為理工院校英語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初步指明了方向。下一屆研討會將由大連理工大學承辦,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陳宏俊教授向與會專家學者發出了真誠的邀請。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數字時代對於英語專業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本屆研討會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是教育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帶領全國理工院校外語學院攜手面對時代命題、共同開拓學科新局的探索和嘗試,為未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勾畫出藍圖,對「新時代」「新文科」背景下理工院校英語專業發展及外語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