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食科院開啟線上學術交流新模式

2020-12-24 荊楚網

12月,食科院通過「網際網路+」新模式積極倡導師生融樂的學術氛圍,組織了系列小成本、小場地、小眾參與的多樣性研究生學術年會學術文化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營造更人文、更開放、更自在的交流平臺,旨在激發學術樂趣、涵育學術興趣、培養學術志趣。學院師生首創了「你的回合」線上科研交流平臺,通過知識交流大賽和趣味科研分享的形式推廣至全校14個學院及周邊高校,旨在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學院圍繞國內外知名學者講學的南湖學術論壇,互動式、探討式、啟發式的學術晚茶,師生共學、共研的開放式學術社區三個層次,開展了系列學術活動。12月以來,學院共舉辦10場專業學術報告會,2場南湖學術論壇,1場國際學術論壇,2場青年學子報告論壇,4場學術晚茶;6項學術社區活動。

創新思路,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模式科研交流新常態

「你的回合」app是今年食科院師生首創的創意線上科研交流平臺,以「思想交流拓邊界,隨機智慧繪圖譜」為主題,分為科研故事集、師生二三事、腦洞科普說、學霸的秘密筆記四個電臺主題同期開展,通過記錄科普日常產生交互聯繫,通過談話進行學術討論。

研究生同學們在課程匯報、學術報告、生活記錄等各類學習的同時在平臺上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截至目前師生已共同創作3000餘條科研聯繫,10000餘條討論對話,100餘個談話錄,同時邀請學校多位受學生喜愛的青年教師一同進入平臺,發表高質量的科普,並與學生開展談話錄,探索師生交流新形式。

食科院研究生沈路虹在參與科研知識分享交流的活動中談到:「學院這次科普活動帶給我的驚喜是巨大的,從來沒有想過文字是能夠賦予我們這些科研君們如此的力量的,老師和同學們的一些觀點的碰撞帶給我很多靈感,讓我覺得科研的道路上,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也發現了身邊好多有趣有才情的研究生同學。」

食科院在華中農業大學電臺中的3000餘條科研聯繫中評選出了30個最受同學關注的優秀科研分享作品進行了展示。「這次科研知識分享大賽讓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食科專業的學生的使命感。之前老師讓我做課題,查資料,我總是被動的,但是在這次科研分享的活動中,很多時候會因為同學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讓我去主動搜索相關領域的學科資料去解決她的問題,真的是助人自助。通過很多優秀的同學的交流,也拓展了我科研的思路,最棒的是還結識了來自不同學院的好多同學。」食科院的劉曉璐同學談到。

激發師生交融,將思政育人融入日常的科研生活

學院以學術社區、學思的探尋、師說新語等線下的小型多樣的活動為載體,以你的回合21天線上趣味知識分享活動為依託,激發師生就泛學術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把學術研究和思想引領結合在一起,讓思政工作的鹽融入到日常的科研生活中來。學院老師和學生一起探索:一粒米飯的前世今生、一顆柑橘的故事、尋找螺獅粉的人氣配方、一顆魚丸的誕生、給生活撒把智慧的糖……通過系列兼具科普性和趣味性的活動引導學生培養學術思維、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

在談論到科研中的孤獨時,食科院研究生陳曉娟提出一個問題:孤獨時是怎麼度過的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孤獨是一個人的升值期,我不怕孤獨,只怕別人覺得我孤獨,也許在熬夜寫論文的時候,你會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而猶豫,但是你要相信,處在深谷,仰望星空,你自會追尋到星光。」食科院邱寧老師在評論中說到「理解一個詞彙的內在含義必須從其字義本身求取,獨的甲骨文是左犬右蜀,蜀字義為動物瞪大眼睛的樣子,於是有人理解獨字:形容離群的狗瞪大眼睛楚楚可憐的樣子。但是,離群的狗瞪大眼睛就一定是楚楚可憐嗎?也有可能是因為離群而不能再盲從,必須警覺起來,必須瞪大眼睛重新認識、審視世界的樣子呢!」

「自古以來,中西方最偉大的思想著作均來自於談話錄,西方是理想國,中國是論語。我們也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的思路,以師生談話錄的形式,為老師和學生搭建思想碰撞的平臺,在交流中逐共同探索出真知。」研究生輔導員張靜妍介紹道。

拓展視野,引導學生理論學習與科研實際相結合

在疫情背景的學習和交流受到了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學術年會的系列活動中,學院特別注重科研學術視野的拓展以及科研學習是否落到了實效。學院邀請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十餘名優秀碩博開展「智匯食科新發展,創新驅動大健康」食科青年學子論壇,同時在學院內展開「研究生學術報告比賽」活動,兩場活動受到了學院400餘名同學的關注。

「這個周末特別充實,我看到了來自華農食科院和全國其他食品類高校的優秀碩博的精彩科研報告,給我的觸動非常大。在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領域中,往往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感。比如我的課題研究的果蔬方向,曾經有一點課題研究一直沒有進展,後來是在聽理學院的一場報告的時候,思維上有了突破,才有了後續的研究。因此,作為研究生,我們真的要打開自己的思路,積極的走出去,看未來,激發興趣,注重實踐。」食科院連續兩年的國獎獲得者萬曆同學分享道。「學術報告的目的要強調四性:高階性、邏輯性、層次性、科普性。每一名報導者不僅是科研員,更是科普員,要考慮如何把自己的研究內容以科學嚴謹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向觀眾展示,讓每個人都可以從報告中有所思考。」食科院魏雪團老師在論壇中與學生一同探討道。

據悉,食科院研究生學術年會還在繼續推進中,學院旨在以「網際網路+」的思維融入到思政工作中,打造師生融樂新模式,引導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食科院積極探索推進科學事物之間的聯繫,更在跨學科交流、跨學院交互上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為理工科學生科學精神的養成和人文素養的提升提供新的途徑。

相關焦點

  • 湖北省社會學學術年會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辦!
    這次會議以「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為主題,圍繞如何推進落實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及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這一重要現實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校黨委書記高翅、我校文法學院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教師和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來自全國19所高校、研究所的200餘名社會學工作者參與了本次開幕式。湖北省社會學學會會長、華中農業大學鍾漲寶教授主持了開幕式。
  • 國內亦可留學:2021美國奧本大學入駐華中農業大學
    卓越出國合作的美國奧本大學,與華中農業大學,建立「OMO」融合式留學項目;在2021年特殊情況下,讓中國學生可在華中農業大學校園裡授課,課程由奧本大學提供。全美百強名校奧本大學入駐華中農業大學,開啟2021線上線下(OMO)融合式留學體驗美國綜合排名前百強的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正式攜手中國高等農業教育起點高校之一、擁有ESI全球高校學科前1%的全國重點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開啟線上結合線下(Online Merge
  •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共上6門線上課程
    為應對疫情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從上周起向華中科技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開放6門本科生與研究生線上課程馳援兩校教學工作此次,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向華中科技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開放的3門本科課程為「豎向設計」、「風景園林工程」和「風景園林設計表達」,3門研究生課程為「景觀地學基礎」
  • 華中農業大學上好入學教育第一課
    華中農業大學上好入學教育第一課 2019-09-18 來源: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要求,準確把握學生特點,創新教育方式方法
  •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在2019研究生開學典禮講話:探究真理,研究學術
    歡迎大家開啟探求真理、研究學術的新徵程。美麗的華中農業大學三面環湖、坐擁獅山,是個探求真理、研究學術的好地方。我們今天歡迎研究生新同學,其實也是在歡迎新同事。研究生學習已經到了探求真理和研究學術的新階段。在思考和大家交流些什麼的時候,我首先想到了今年夏天畢業的黃金波同學的故事。黃金波同學2012年進入我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就讀本科,2019年碩士畢業。
  • 華中農業大學舉行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討論動員會!
    」「邁上新臺階,服務需求」「開啟新徵程,追求卓越」三個方面作報告。嚴建兵表示,當前,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教育正在高質量內涵發展的新起點上,要對標國家要求和華中農業大學事業發展需要,進一步更新研究生教育發展觀、人才質量觀、教學觀,全面推動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 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知名農林高校優秀博士生學術交流會
    為加強博士生科研信念,開拓眼界,提升自身科研水平,激發大家的科研創意,為大家提供一個與優秀博士生交流的平臺,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知名農林高校優秀博士生學術交流會擬於2017年11月25日在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舉辦。
  • 華中農業大學2020年秋季學期本科教學開課
    9月14日是華中農業大學2020年秋季學期本科教學開課第一天,華中農業大學校領導高翅、姚江林、王建鴻、郭剛奇、青平、楊少波,校黨委常委張金洲、李向東,各職能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及管理幹部走進課堂,了解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教學服務保障等情況,並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中反饋了聽課意見和建議。
  • 能源行業開啟企業大學線上培訓新模式
    2020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以新基建重點內容5G、人工智慧等技術為基礎的線上辦公、培訓等企業運轉模式快速形成新風潮。各大行業企業紛紛顛覆傳統培訓方式,3月20日,由國網信通股份公司中電普華線上發布的企業大學產品再次引發熱議,開啟了能源行業企業大學的線上培訓新模式。
  • 襄陽這所大學最新進展!事關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
    近日,襄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現代農業研究院)建設項目已由襄陽東津新區(經開區)經濟服務局批准建設的公告☟襄陽東津新區校區計容總建築面積45.75萬平方米其中圖書館、教學樓、行政辦公樓、學生宿舍、
  • 第二十屆中越(河口)邊交會:開啟「線上+線下」展會新模式
    剛剛開啟的第二十屆中越(河口)邊交會較往屆最大的特點就是今年從線下交流變成了線上溝通和展示。
  • 華中農業大學著力加強師德建設
    華中農業大學著力加強師德建設 2012-06-06 來源:華中農業大學   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不斷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注重典型宣傳,引導廣大教師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弘揚高尚師德,不斷提高師德建設水平。
  • 華中農業大學:致2020考研我校考生、在校研究生的一封信!
    致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同學及2020級考生親愛的研究生同學們、2020級考生們:大家好!我們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和上級主管部門安排部署,在保證考生健康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碩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複試工作,請大家安心做好準備,密切關注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相關信息,我們將及時發布複試方案。
  • 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現代農業研究院)預留用地選址在這裡!
    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A地塊位於襄陽黨校西南側,緊臨內環南線延長線,周邊是襄陽黨校、奧體中心和華僑城奇幻谷。校園邊上有湖,南邊是淳河蜿蜒西去。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B地塊位於襄陽技師學院東南方。緊臨中環東延長線,周邊有襄陽技師學院,不遠處是襄陽東站東津之門雙塔,南望是歷史文化名山鹿門山。
  •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雲夏令營活動...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為促進全國各地學子全面了解華中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等學科的建設進展,更好選拔有培養潛質和家國情懷的優秀學生來學院深造,加強高校間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將舉辦「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雲夏令營」活動。
  • 湖北省社會學學術年會在華中農大舉行
    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蔣朝常、呂夢涵、實習生盧逸軒)10月22日至23日,湖北省社會學學會成立40周年學術年會暨2020年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農村社會學論壇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學術年會由湖北省社會學學會、中國社會學會農村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主辦,華中農業大學承辦。來自全國19所高校及研究所的200餘名師生和社會學工作者參加了交流研討。華中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高翅在致辭中介紹,該校社會學研究團隊繼承了前輩學人的優秀傳統,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以農村社會學為特色的社會學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
  • 華中農業大學科教融合協同育人
    華中農業大學堅持科教融合,將學科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將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著力培養行業拔尖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農科與生命科學為主幹,構建大學科群,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形成以農科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格局。
  • 華中農業大學餐飲和住宿方面的的信息
    該酒店距華中農業大學直線距離2.4公裡。位於武昌珞獅南路320號(壕溝),東接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  2、武漢中天世紀大酒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術交流中心。  該酒店距華中農業大學直線距離3公裡。位於美麗的南湖之畔,毗鄰高等學府。
  • 記者探訪華中農業大學新生報到現場
    昨天(9月9日),武漢寧靜的獅子山迎來了2020年新生,這群經歷疫情下高考的同學們將開啟嶄新的大學生活。華中農業大學2020級新生報到為期兩天,今天(9月10日)上午,湖北臺記者探訪了華中農業大學新生報到現場,來聽報導。上午十點下著雨,天氣微涼卻難掩新生報到的熱情,華中農業大學西大門車輛川流不息,為了避免過馬路帶來的不便,兩邊的人行道均設置了新生入口。
  •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助力學生學術科研,積極探索學術科研新模式
    疫情發生以來,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全面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部署和要求,積極探索開展線上學術科研的新模式和新方法。進一步加強學生黨員在雲端的學術引領作用,開展豐富的雲端學術科研活動,為學生宅家學術科研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