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起了變化
---創世紀查經第二講
經文:「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創1:2上)
一、地起了變化
地為什麼會產生變化呢?是誰有這樣的能力使產生這變化呢? 距今二百餘年前,柴密爾博士(Dr. Chalmers)指明,地是空虛混沌的「是」字應當譯作「變」字。何德門博士(I. M. Haldeman)並彭伯先生等又指明此處的「是」字在十九章二十六節是譯作「變」字。「羅得的妻子……變成了一根鹽柱。」如果同樣的字在十九章二十八節譯作「變」字,為什麼緣故,在這裡不照樣譯呢?就是二章七節的「成」字,與此處也是相同的;「成」字也明有「變成」的意思。所以,這樣的翻譯,並不是臆造的。「起初神創造天地,而地變成了混沌空虛。」神創造天地時候,地之前並不是混沌空虛的,乃是後來變成的。
我們不免要問,地為什麼會產生變化呢?是誰有這樣的能力使產生這變化呢? 當然起初創造的時候是沒有人的,所以這裡的空虛混沌不是人所作成的,通過舊約聖經,我們知道是撒但墮落時所造成的後果。
我們查考聖經很清楚說到在過去的永遠裡,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大事,這一件大事就是天使長挑戰上帝的權威並且背叛上帝,這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記錄在以西結書二十八章裡,先知以西結用推羅王作一個比喻,說明天使長原來在神面前如何的崇高,後來如何墮落了。原來是看守神約櫃的基路伯,為什麼會墮落呢?原來是明亮晨星之子,竟落到這樣的一個地步呢?不但在以西結書提到,在先知以賽亞書十四章也提到這件相同的事情,是借著巴比倫王來暗暗的指著撒旦的墮落。我們也相信,只有撒旦的墮落,才能使地變成這個模樣,所以「地成了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撒旦的墮落把神手裡所作的一切事弄得一塌糊塗。那時地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地是被水所淹蔽,如果那時候有人要看地的話,(那時候上帝還沒有創造人,上帝知道這個世界還不適合人來居住)人在水面以上是看不見地的,水把地完全的淹沒。所以地才成為「空虛混沌」,那時候有人要看地,他是看不到的,他所能見到的只能是一片汪洋,並且還是一片的黑暗。
二、變化的結果
「空虛」原文 tohu 含有空寂、荒涼、曠廢、不值一文等意義。
「混沌」 原文 bohu 也含有空虛、虛無、失效、無用等意義。當空虛和混沌連用的時候,讀原文的人,只在聽這 tohu wabohu 的音,就會感覺到無形無態,無象無樣,空寂無聊,狀極悽荒的感覺。
「淵面黑暗」 原文直譯是「黑暗鋪蓋在淵面上」。淵的原文 tehom 可作巨浪或深淵解釋。不論是那一樣解釋,都表明是有許多的水匯聚在一起,形成無邊的黑暗。
地變化的結果就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這樣的地是一無所有的,荒涼不堪的,令人恐懼的。
三、空虛混沌、淵面黑暗是我們裡面毫無所有的光景
本節的前半預表我們在得救之前的光景,那時人伏在神審判的水──「淵面」之下,身陷「黑暗」的權勢之中(以弗所書六章十二節;歌羅西書一章十三節),光景十分可憐。就我們自己的情形來說,得救之前是「空虛」、「荒涼」、「醜陋不堪」的;就人類在神面前的功用來說,人類在得救之前是「混沌」、「曠廢」、「毫無用處的」。
感謝上帝拯救我們,讓我們蒙他恩典,脫離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的人生。